黎 嬋
(玉林市中西醫(yī)結合骨科醫(yī)院,廣西 玉林 537000)
吳茱萸穴位貼敷對預防骨折臥床患者便秘的效果評價
黎 嬋
(玉林市中西醫(yī)結合骨科醫(yī)院,廣西 玉林 537000)
目的 探討吳茱萸吳茱萸穴位貼敷對預防骨折臥床患者便秘的護理效果。方法 將234例骨折臥床患者分為實驗組(n=120)和對照組(n=114),對照組采取預防便秘的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吳茱萸貼敷神闕穴,比較兩組便秘的發(fā)生率。結果 實驗組便秘發(fā)生率明顯小于對照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 吳茱萸穴位貼敷對防治骨折臥床患者便秘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骨科患者;便秘;吳茱萸;穴位貼敷
便秘是指排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每周少于3次,排便困難,糞便干結,文獻報道,骨折臥床患者便秘發(fā)生率達90%[1],可見,便秘是骨科患者最常見的護理問題之一。臨床常規(guī)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相關研究認為:在骨折長期臥床患者治療中,控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重在預防。因此,為探討出一條更加有效防治骨折臥床患者便秘的途徑,選擇我院234例骨科臥床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對象,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6年3月~10月的骨科臥床患者234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齡2~72歲,平均年齡52.32±4.3歲,其中脊柱骨折13例,股骨頸骨折37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24例,骨盆骨折11例,脛腓骨骨折20例。對照組114例,男64例,女41例,年齡5~74歲,平均年齡51.43±4.6歲,其中脊柱骨折10例,股骨頸骨折32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8例,股骨干骨折20例,骨盆骨折8例,脛腓骨骨折26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便秘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吳茱萸貼敷神闕穴。
1.2.1 便秘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
①情志護理:給予患者講解發(fā)生便秘的原因以及對患者的身體危害,重視并正確對待排便定時習慣。②腹部按摩:正確指導患者每天用手在肚臍周圍進行順時針腹部按摩,囑患者并協(xié)助患者早日進行適當?shù)幕顒渝憻挕"埏嬍匙o理:要多進食富含粗纖維食物,多飲水,每日飲水量2500 mL以上。
1.2.2 進行吳茱萸貼敷神闕穴方法
①用物準備:吳茱萸粉末10 g,白醋,一次性穴位貼,膠布。②方法:貼藥前向患者解釋用藥的目的、作用、機理,取得患者配合。③評估局部以及周圍皮膚皮膚情況,詢問有無中草藥過敏史。④囑患者仰臥位,經(jīng)過腹部按摩后,用溫水擦干凈患者臍部周圍皮膚,取吳茱萸粉+白醋調成的糊狀先攤在一次性的穴位貼上,再貼于神闕穴,加以膠布固定,并輕輕按摩1~2分鐘,留置時間為4~6小時,每天一次,連續(xù)3天。⑤使用藥物后觀察患者有無排便以及局部皮膚情況,如局部皮膚出現(xiàn)過敏癥狀應立即停止使用,報告醫(yī)師給予有效的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臨床預防便秘效果、治療效果、不良反應
1.4 臨床效果評價標準
療效評價標準,經(jīng)過3天治療比較,便秘癥狀消失,每2天排便1次,排便順暢,便質轉潤,保持2周以上為痊愈;便秘癥狀明顯改善,每3天排便1次,排便欠暢,便質轉潤,保持2周以上為治療有效;便秘癥狀無改善為無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通過給予不同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臨床發(fā)生便秘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fā)生便秘情況比較(n,%)
2.2 比較兩組發(fā)生便秘患者的治療效果,見表2:
表2 兩組發(fā)生便秘患者的治療效果的比較(n,%)
2.3 不良反應
實驗組出現(xiàn)2例皮膚輕微紅點,無瘙癢,未發(fā)現(xiàn)水泡及,經(jīng)過對癥處理有效好轉,繼續(xù)改成短時間的使用。
骨折患者由于傷后或手術后的心理和生理因素,飲食及環(huán)境的改變,體位特殊、傷口疼痛、藥物影響、長期臥床活動少等因素容易導致便秘,影響患者食欲降低,腹脹等各種不適,對其生活質量、配合治療等都會對患者早日康復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對于骨折臥床便秘患者臨床上常規(guī)給藥對癥治療,如給予患者酚酞,潘瀉葉等藥物,副作用較多[2],在治療便秘的同時對患者容易產(chǎn)生腹瀉、腹痛等不良反應,停藥后出現(xiàn)大便干燥,加重便秘,效果不理想;灌腸同樣有弊端,經(jīng)常性灌腸將產(chǎn)生依賴性。
現(xiàn)代中醫(yī)學認為,神闕穴位于腹部肚臍正中央凹陷處,分布著豐富的血管經(jīng)絡,溫養(yǎng)肚臍,具有復元回陽、開竅固氣之功能,針對胃腸患者,采用貼敷、熱熨等方法給藥,更易于滲透、吸收,同時藥物不受胃酶的干擾破壞,可減少藥物毒副反應,具有藥量少、見效快的優(yōu)勢,是一條獨特又理想的給藥途徑[3]。吳茱萸其性熱味寒苦,具有散寒止痛,助陽止瀉,降逆止吐等功效。用吳茱萸貼敷神闕穴,調整臟腑陰陽,促進腸蠕動,加快肛門排氣排便之功效[4]。本次研究可見,在便秘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下采用吳茱萸貼敷神闕穴可預防骨折臥床患者便秘發(fā)生率,并有效治療便秘,副作用少,提高患者生活質量[5]。
綜上可見:吳茱萸穴位貼敷對防治骨折臥床患者便秘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其方法簡單、安全,經(jīng)濟實惠,值得臨床推廣。
[1] 海 鷹.綜合護理干預預防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便秘的療效觀[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4.26(6):775-776.
[2] 李存亮.老年人便秘的危害及常見的治療方法[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1,30(16):31-32.
[3] 大承氣湯組方外敷神闕穴促進腹部手術后腸功能恢復的應用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0):752-753.
[4] 王清堅.吳茱萸穴位貼敷神闕穴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67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02,11(1):10.
[5] 魯 萍.護理干預對社區(qū)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1):812-814.
本文編輯:劉帥帥
R248
B
ISSN.2096-2479.2017.29.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