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璐
摘要:新課標給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所提出的問題,并從分析入手,達成所對含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本文簡單的探討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
實施快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重點在于我們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游戲、圖片和多媒體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教拼音時,可以將拼音字母編排成順口溜或者是兒歌形式,使學生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教生字時我們可以制作一些實物圖的卡片,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記憶深刻。特別是小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我們老師一定要及時地給予肯定,不管是對還是錯,只要學生敢說、回答了,我們一定要及時表揚。可以用這樣的話激勵他們:“你的聲音真大”“你的膽子真大”“你真勇敢”“你是最棒的”等等的激勵性語言來鼓勵他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恰當?shù)剡\用幽默和風趣也是教學的藝術,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也能使學生們產生學習興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許多有經驗的老師上課時時常出現(xiàn)開懷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課堂氣氛,這就得益于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糜哪惋L趣。另外,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途徑,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心境好、情緒高,聽課的積極性就好,感覺就靈敏,反應能力就強,思維就活躍,情感就豐富,理解學習內容就深刻,就會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形式多樣、組織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素材,吸引學生
多媒體手段的妙用能夠使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使學生始終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懂得學習,提高能力。多媒體教學手段能使教學形象生動,圖文并茂,感染力強,使學生看到了事物的運動發(fā)展變化,學生通過直觀視聽充分感知原先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倡導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目前,就小組合作學習而言,許多教師還理解不深,甚至有偏差。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小組學習等同于合作學習。其實不然,實際上合作學習有許多種方法,如小組活動比賽、交錯學習法、共同學習法、多媒體輔助合作學習法、思考
配對
分享法等等。例如在教學《窮人》后我就要求學生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我上了多媒體課,讓學生與計算機合作;在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時,就人物形象我讓學生開展辯論賽……合作學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合作學習的優(yōu)越性也是很多的。合作學習還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合作學習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交流,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
要抓住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特點,或析文引導、或讓學生讀書陶)臺、或寫文抒情,把情感教育貫徹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文章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寫出日子來去匆匆,稍縱即逝。為幫助學生具體地領悟“八千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河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這一句,我讓幾個學生去做一件具體的事來感受時間的流逝。學生們選擇了“洗手”。于是記時開始,幾個學生打水、洗手、擦手、倒水,整個過程下來,將近五分鐘的時間過去了,有的同學甚至連擦手、掛毛巾用了幾秒都記錄得一清二楚。事后讓學生們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們談了很多:“洗手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沒人把洗手這件事專門列入日程安排中,但它的確占用了我們每天的許多時間。”“從洗手這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讓我明白了,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不起眼的小事,比如上課走神,做小動作,毫無節(jié)制地瘋玩等。做這些事情時,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正像作者所說的:時間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的河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洗手,這一生活情境的真實體驗使學生讀懂了這個重點句,我適時提出:“生活就是由許多必要或不必要的事情組成,那么我們應如何去做才能讓生命顯得更有意義?”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要珍惜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生命變得充實而不空洞,豐富而不虛無,從而達到了教學預期的效果。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課程,與生活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
四、重視對筆記的習慣培養(yǎng)
學生課上要邊聽邊記,以聽為主,記錄時善用符號,簡潔明了,迅速整齊,可有自己的批語,重點處用重彩或著重符標明。課堂上的合作探究是多方面的,包括同桌互相幫助、小組共同討論、師生共同探討研究合作等。關鍵在于如何才能做得認真,做得有效。在教學課堂中,任何教學方法都與教學任務相關聯(lián),與教學目標的制約與支配相關聯(lián)。課堂教學中,有時候需要教師的講解或示范,有時需要學生練習或討論。并不是什么問題都要拿來讓學生集體討論,集體討論的問題一定要有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重在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通過教學,要讓學生逐步掌握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功,不斷提高看、想、研、做等學習技能。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指導、幫助,但最重要的還是學生的主動吸收和自覺運用,能融會貫通。因此,教學歸根究底都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思維與習慣,要鼓勵他們不斷改進學習方法,通過多方面的學習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質疑解疑、合作探究、勇于探索和求異創(chuàng)新的習慣。
五、總結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要轉變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寬松、良好的教學氛圍,優(yōu)化作業(yè)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多思、多聽、多說、多寫,使學生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大連市普蘭店區(qū)樂甲滿族鄉(xiāng)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