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莉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的總目標作了規(guī)定:“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嘗試各種教學方法,不斷提高習作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目的;明確
習作教學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因此,要想大面積提高小學習作教學質(zhì)量,就應該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課標”提出的習作教學新理念,并以此作指導,積極探索習作教學的新策略。
一、明確寫作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寫作不是閉門造車,不是胡編亂造,而是內(nèi)心世界、情感世界、生活世界的真實寫照。唯有如此,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才能寫出內(nèi)容豐富、感情真摯的優(yōu)秀作品。因此,我們要加強教學的針對性,要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門,走向生活,走進社會,接觸自然,接觸生活,學會觀察與積累,主動去發(fā)現(xiàn)、享受大自然所帶來的美好,享受生活的樂趣。然后,我們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的翅膀,去展現(xiàn)那份童真童趣,從而寫出富有個性的作品來。
二、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當中取材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是增強學生習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小學生的習作常常是無話可說,缺少素材,為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多注意觀察周圍的一些人和事。一方面,為了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習作素材,教師需要常常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多姿多彩的實踐活動,以使學生親自感受,提高觀察能力,通過自己的觀察來進行習作。比如,教師布置題目為《記一次活動》的習作的時候,由于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比較短,根據(jù)這個實際情況,教師可先別急著讓學生進行習作,而是抽出一部分時間來進行課外實踐活動,這樣學生有了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表達真摯感情的習作就變得容易了。另一方面,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一些跟習作題目相關(guān)的文章或者是書籍,以使學生不斷地積累知識和掌握一些習作技巧。比如,教師在講解了《松鼠》這篇課文之后,教師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觀察寫一篇題目為《我喜歡的小動物》的習作,這樣,學生就變得有話可說,并且可以做到中心明確和條理清楚。
三、引導學生閱讀,積累語言材料
學生掌握書面表達的能力需要經(jīng)歷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正如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庇行W生雖然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卻無法“文從字順”地表達出來,這就是缺乏足夠的閱讀積累。我有位好友的女兒,今年才小學五年級,卻閱讀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又十分喜愛寫作,每晚筆耕不輟,現(xiàn)在可是名副其實的小作家呢!而農(nóng)村的兒童一個共同的特點是課外書讀得少。為了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我充分發(fā)揮語文課本的功能,引導學生多讀多背。當然,這遠遠不夠,我還建立了班級圖書角(學校沒有圖書室),讓學生把自己僅有的幾本課外書帶到班上來,同學間互相借閱,以豐富學生的閱讀材料。我還根據(jù)語文教材的要求,鼓勵學生節(jié)省零用錢去買必備的課外書,如《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魯濱遜漂流記》等,以開闊學生們的眼界,積累一些間接經(jīng)驗和語言材料。
四、培養(yǎng)說真話訴真情的習慣
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但小學生往往容易忽略身邊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邊的題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恰當?shù)囊龑?,引導他們在寫作文時要做到說真話、訴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達自己真實思想和心理情感為中心的寫作中發(fā)展和提高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把作文變成讓學生感興趣的一樣東西,讓學生愛寫,并能通過作文正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表現(xiàn)出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只有敢說真話,才能寫出好文章。例如,開展心理疏導作文課對于引導學生敢于說真話、訴真情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如《我真的很委屈》,《我的一件煩心事》這種類似的作文題目教師可以通過列舉一些身邊遇上的不順心的實例,引導學生把自己為什么要委屈,為什么會煩心,以及委屈生氣時的表現(xiàn),煩心時的表現(xiàn)都說出來。通過向全班同學的傾訴,再經(jīng)過教師的積極引導,讓學生自己想出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會有一種情溢心間,不吐不快的感覺。教師就要抓住火候,讓學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聲,并讓學生把這種感受寫出來。
五、重視作文的修改講評
1、學生作文雖不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也不能寫一次就完事,要讓學生明白無論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會有漏洞,會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須要反復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正所謂“文章不厭千回改,精雕細鑿始成金”。
2、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機構(gòu)是文章的骨架,具體生動則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構(gòu)成鮮活的生命體,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
3、教師對作文的批改講評是作文教學中尤為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講評,肯定他們在作文中的優(yōu)點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們在作文中的不足與失誤,還要強調(diào)師生合作評議,學生自主、合作修改,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修改的好習慣。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出現(xiàn)的優(yōu)點、閃光點,一定要提出表揚,要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鼓足他們樂于作文的勇氣。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探索任重而道遠,但我相信我們教師只要在新理念的沐浴下,引導學生立足于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導下,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寬容每個個體的個性,那么我們的習作教學將別有洞天,生機盎然?!
參考文獻
[1] 陳蓉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四步走“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 ,2009(11).
[2] 王麗娟.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習作評價“吉林教育”,2003 (11).
[3] 蔣林芳.從“裁判”到“服務”: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新轉(zhuǎn)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1).
[4] 王金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兒童文學應用的實際狀況及其應對策略分析[J].才智,2015(36).
[5] 葛密茹.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構(gòu)建高效課堂[A].2012年5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