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文
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新課標的重點目標。通過思考,學生可以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合理地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為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老師必須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引發(fā)學生思考。
一、確定教學目標,引領學生解讀
1.確定目標
確立了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學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學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性,針對不同的學生,應該樹立與其能力相適應的目標。
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不妨嘗試將教學目標分為基礎目標和發(fā)展目標。前者由教師規(guī)定,屬于集體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學生都應該達到;后者屬于個人目標,由學生自己確定。如此一來,學生自身便承擔了一份責任,督促自己不斷提升。當然,教師在此過程中應予以鼓勵支持,以免學生受到消極因子的影響。
2.激發(fā)提問,自主探究
質(zhì)疑和提問是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必經(jīng)之賂。教師應該把提問權(quán)交給學生,激發(fā)他們質(zhì)疑和提問的勇氣,然后教給他們提問的技巧: 如何問及重點,如何提高提問水平……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鍛煉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比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三顧茅廬》一課的教學中,有學生突發(fā)靈感,舉手發(fā)問:
生:老師,諸葛亮會不會是故意睡覺,因為這樣才能考驗劉備有沒有誠心。
師:這個想法有創(chuàng)意,你們覺得呢?諸葛亮是特地考驗劉備還是確實不知道劉備在臺階下等候?(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立時,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是故意,有的說是無意)
師:為什么這么認為呢?分析應該有理有據(jù)。(學生一聽,有的面露難色,有的急不可待地高高舉起小手)
師:理由是什么呢?別急,讀讀課文或聯(lián)系人物特點分析一下,也可以討論討論。(頓時課堂氣氛活躍,討論后,小手如林)
師:認為諸葛亮是故意考驗劉備的請舉手,談談理由。
生:諸葛亮是個料事如神的人,他應該能算到劉備會來請他出山。
生:劉備前兩次請諸葛亮都沒見著,我想也是對他的考驗。如果他是誠心實意的,應該不會泄氣,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這是第三次來隆中,諸葛亮見劉備還蠻有誠心的,就決定再給他一次小小的考驗。結(jié)果劉備經(jīng)受住了考驗,諸葛亮被他的誠心打動,才會助他一臂之力。
聽了他們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再作總結(jié)性點評,并鼓勵他們經(jīng)常提問,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3.分享心得
小學生很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贊揚,希望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所以當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獲時,教師除了表揚,還應盡量給其提供分享成功的機會。
二、抓住實踐活動,提高綜合能力
小學生活潑好動,語文課堂應該呈現(xiàn)出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比如,在《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課文教學中??刹扇〗巧缪莘?,讓學生對課文進行二次創(chuàng)造,運用自己的語言和思考進行對話。
除了課堂訓練,教師還應經(jīng)常組織學生走入生活,走進自然,參與各類實踐活動。比如,舉辦故事演講比賽,開展詩詞背誦比賽……這些活動的綜合性、趣味性都很強,需要學生平時多讀書、多積累,而且敢于在眾人前表現(xiàn),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抓住文中關(guān)鍵詞語,體悟蘊涵的思想感情
語文知識比較零碎,需要長期積累,并用自己的方式加以整理,總結(jié)思考,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學生必須從“廣”和“深”兩方面入手。“廣”指的是增加閱讀量,開拓眼界,豐富知識結(jié)構(gòu);“深”指的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概括總結(jié)的能力。
如在《愛如茉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愛”和“茉莉”談話,揭示課題,帶著“為什么說愛如茉莉”這個問題自讀課文。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這部分內(nèi)容,初步感受爸爸媽媽互相照顧體貼對方的一片真情。然后讓學生再讀這部分內(nèi)容,用筆在文中畫一畫,找出那些可以讓人感受到“愛如茉莉”的詞句,適當?shù)丶狱c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如“恬靜、緊握、靜謐、布滿血絲、含笑的眸子等詞語;抓重點句子,如:“我夜里睡得沉,你媽媽有事又不肯叫醒我這樣睡,她一動我就驚醒了?!薄澳惆职址诖策吽?,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痹诜磸驼b讀,仔細體會爸爸媽媽之間的真愛,也可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一層一層進行教學。
四、利用課內(nèi)外時間,激發(fā)學生思考
1.課前思考,記錄難點
為突顯學生的主體角色。激發(fā)其主動性,教師應從課前入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讓他們獨立思考,完成任務。記錄下問題和難點,留到課堂上探討。課前思考學習非常關(guān)鍵,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手段,比如采用翻轉(zhuǎn)課堂模式,提前錄制教學視頻。這既能提高學生興趣。又能最大化利用其零碎時間,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除了錄制視頻。教師還需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反饋深入了解,提高學生的自控、自律能力。
2.課中合作,以評促學
這一階段,教師擔當引導者和總結(jié)者的角色,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由他們提出并解決問題。往往采取小組合作法,分工后學生通過思考得到答案,然后與組內(nèi)其他成員交流,達成一致后,得到最終結(jié)果,接著是小組之間的交流。這對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其合作精神等,都極為重要。評價亦是如此,重視過程和結(jié)果相結(jié)合,做到以評促學。
3.課后鞏固,拓展延伸
課后學習不僅要有鞏固性、檢測性,更應該有拓展性、探究性的延伸。從學習程序看,課后是課堂學習的繼續(xù),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能培養(yǎng)學生搜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從學習內(nèi)容看,探究性學習根據(jù)自身的興趣,進行個性化的探究活動,有利于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從學習資源看,探究性學習把學生的學習生活、社會實踐和個人經(jīng)驗都納入其中,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當前素質(zhì)教育尤其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良好習慣應從小開始培養(yǎng)。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認清當前存在的問題,找到原因,予以解決。從課前到課后,整個過程中都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引導、激發(fā)他們主動思考,進而提高課堂水平和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