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各地吃貨創(chuàng)造的驚人數(shù)字
文/佚名
每個地方幾乎都會有一個美食符號,南京人愛吃鴨,四川人對兔子情有獨鐘,廣東人每天都少不了一杯茶……論吃,真服了這些地方的人。
據(jù)統(tǒng)計每年南京人要吃掉1億只鴨子。
南京人一年四季都吃鴨肉,鹽水鴨自然不必說,熟鹽搓,老鹵煮,香味足,皮白肉嫩,除了咸了點,還直是美味。這里的烤鴨不同于北京烤鴨,南京烤鴨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在于那份鹵,而且一定要現(xiàn)澆才好,皮酥肉緊的鴨肉蘸著鮮甜的鹵汁,爽極了!
或許南京人愛吃鴨肉和南京的氣候有關(guān),這邊夏季雨水較多,而鴨肉可以利水消腫,是給南京人很好的禮物。而且,鴨肉性偏涼,夏季吃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即使天熱食欲差,吃不下飯,也沒關(guān)系,鴨肉可以健脾胃。因此,夏天更是少不了。
在南京,家門口和菜市場,基本都可買到烤鴨和鹽水鴨。即使到這里出差或旅游,回去時也可買點,直空包裝的鹽水鴨,小袋的鴨心、鴨肝、鴨翅等方便食品,都值得帶回去和大家分享。
據(jù)統(tǒng)計,2016年四川共銷售近3億只兔子,平均每秒9只。外人聽了驚掉了下巴,可其實四川人直的是對兔肉愛到極致。
兔子肉很“瘦”,100克新鮮兔肉只有2克左右的脂肪,脂肪含量低于其他肉類,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而且肉質(zhì)細膩,除了兔頭,青椒兔、泡椒兔、涼拌兔丁、 干煸兔、自貢的冷吃兔……都特別有名。
最有名的就是兔頭了,咸中帶鮮,而鮮中又帶著帶勁的辣。如果夏天,到成都的小吃街和大排檔走一走,你經(jīng)常會看到很多人用手舉著“兔子腦殼”在忘情“親吻”。因此,不少人將愛人之間的親吻調(diào)侃為啃兔子腦殼,都同為享受。
還有手撕兔、麻辣兔腿、橙皮兔丁等,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下次到四川,一定要吧咂著嘗嘗。
據(jù)了解,2014年陜西省消費羊肉3萬噸,其中西安消費羊肉0.81萬噸,如果按一只羊20公斤左右計算,2014年,光西安人就吃掉了40多萬只羊。
羊肉在西安烹飪師傅的手里得到了不同的演繹,羊肉湯、清燉羊肉、羊肉面、烤羊肉、燉羊肉等,想想都流口水。其中當屬羊肉泡饃最有名,吃法也別致,有小炒泡饃、干泡、水圍城等多種吃法。
“水圍城”是用寬湯急煮, 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湯汁在四周圍繞,而饃在湯中間冒個尖尖,就像水圍著城一樣。
有些顧客進店點好餐后,加一句“單走,兩個餅”,幾個字立馬體現(xiàn)出地道資深吃貨的優(yōu)越感?!皢巫摺焙唵蔚恼f就是饃、湯分離。饃不煮進湯里,單拿著餅就湯吃。 單走還有另一種說法:水盆。其全稱為“水盆羊肉”(通俗的稱“水盆”),也是陜西的特色美食。水盆羊肉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輔以姜絲、蔥、香菜、粉絲,加入調(diào)料炒香后加入水燜煮,就著月牙燒餅同吃,肉爛湯清,肥而不膩。
“干撥”算官方叫法,平常也說干拌、干泡,通過較長時間煮制,湯汁完全收入饃內(nèi),此饃筋而韌,黏而滑,吃后碗內(nèi)無湯、無饃、無肉。
“小炒”算羊肉泡饃里的“異類”,先將粉絲配菜,加干辣粉、醋等作料爆炒,后加入羊肉湯放入饃粒開煮,收汁出鍋。不同于傳統(tǒng)泡饃的香醇濃厚,“小炒”味道既酸又辣,走得是另一條風(fēng)格迥異的路線。
吃泡饃時需根據(jù)自身愛好佐以糖蒜、香菜、辣子醬及小磨香油。而且不能來回翻攪,只能從一邊一點點地“蠶食”。餐后還要喝用原汁湯加粉絲烹制而成的一小碗高湯,頓覺余香滿口,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