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鵬
暮氣沉沉的公募基金界最近泛起一絲微瀾。FOF要上市了。對于2015年那個假牛市以后就一直半死不活的公募基金來說,這應該算是一件大事。實在不行,從業(yè)者們也可以假裝激動一下。
FOF這個詞可能你還不大了解。簡單介紹一下,這是一種基金產(chǎn)品,和其他公募基金產(chǎn)品的不同之處在于,F(xiàn)OF并不直接投資二級市場的股票或者債券,而是投資公募基金。所以它叫FOF(Fund of Fund),也就是投資基金的基金。
那么這種投資基金的基金對普通的公司人投資者有什么好處嗎,把它發(fā)明出來有什么價值呢?
當然,在發(fā)明者們—也就是基金從業(yè)者眼中,它是很有價值的。他們的邏輯是,對于那些公募基金購買者來說,每個人都在選擇合適的公募基金配置資產(chǎn)。那么也就是說,每個投資者都相當于一個FOF的基金經(jīng)理。而非專業(yè)的FOF基金經(jīng)理對基金的選擇能力肯定要弱于專業(yè)經(jīng)理。所以,如果一個普通的公司人投資者想通過公募基金配置資產(chǎn),他的更佳選擇是投資一只出色的FOF基金。大概的邏輯就是這樣。
如果投資者對于公募基金的投資邏輯是建立在“選騎士不選馬”的基礎上,F(xiàn)OF也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像基金界這種“界”,門檻是蠻高的。圈子外的人很難了解到其中的很多掌故和關系—這也就是為什么“金×八卦女”之類的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被很多人關注的一個原因—如果一個基金的經(jīng)理對這個基金的投資業(yè)績來說是十分關鍵的影響因素,無疑FOF將比一般人更接近這個圈子,從而挑選到更好的基金經(jīng)理,買到他們的基金。但業(yè)內人士這些邏輯是對的嗎?我倒很想從反面來看看。
先說FOF更了解基金經(jīng)理這個事。這個邏輯的原因部分是真實的,我敢肯定金融街的那幫家伙相互之間比我對他們更加了解。但是這種了解也可能導致另外一個事實的發(fā)生,就是某些FOF就買那些“壞”的基金經(jīng)理的基金,因為這樣FOF的控制者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好處。這有點類似于那些以低價帶人參加四天三夜香港游的旅行團的做法。我不是說FOF肯定會這樣做,但如果他們中有人這么做了,投資者是很難事先分辨出來的。這種FOF變壞的“烈度”比投資者直接購買公募基金要大(也就是它比完全的隨機性還要差)。
另外,影響公募基金長期收益的關鍵點是基金經(jīng)理嗎?幾乎所有基金公司和大部分基金的投資者都這么認為。但這很可能是錯的。
其實這里面第一重要的因素是基金的收費?;鹗莻€怪東西,它按理說是一種服務,但是它的服務水平和收費水平絕對不呈線性關系。從長期平均水平看,被動式的投資基金要好于主動式投資基金。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一個原因是,市場難以被多數(shù)人戰(zhàn)勝的悖論。另一個原因就是收費,主動型基金的收費比被動型基金的收費要高。而這決定了基金投資者長期收益的差距。
FOF基金相比一般公募基金的一個劣勢在于雙重收費。也就是FOF管理者要對投資者收費,而他所投資的公募基金還要對投資者收一次費。一些聰明的業(yè)內人士辯解,雙重收費是個偽命題。但如果把“基金”看作一個收取投資者費用的夾層,F(xiàn)OF通道的確比一般的通道要多收一次費用。相信從長期的平均水平看,F(xiàn)OF的收益率很可能比簡單的被動投資基金要低。
公募基金是投資者投資的一個很大的領域,但是我在理財專欄里甚少提及。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被動投資基金對比主動投資基金有著全面的優(yōu)勢。FOF雖然是個不錯的投資品種,不過它不像被動投資幾只指數(shù)基金那么簡單,收益也沒有更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