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恒日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各有不同,優(yōu)秀的教師能夠讓學生盡情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盡情的吮吸著語文的甘露,因此我認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著太多的科學,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重視學生的讀,講究課堂教學評價的技巧等。
關鍵詞:素養(yǎng)、讀、技巧
【分類號】G623.2
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方法,教學智慧等直接決定教學工作的成敗,不同的教師教學相同的內(nèi)容,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是不同的,多年來我從事著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實踐,我深深的感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著無窮的魅力,就看教師們是如何把握這門學問了。下面簡要地談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一、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是一個人人文素養(yǎng)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教學對豐富人的人文素養(yǎng)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從以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培養(yǎng)興趣,讓學生喜愛語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那么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學生不可能養(yǎng)成豐厚的語文素養(yǎng)。新課標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學科。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情感體驗。語文教學要激發(fā)學生興趣,首先要把課上的生動、活潑、充滿情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波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可見,語文教學從某種程度上說就要在趣上做文章,而有趣又必須和情感體驗相結(jié)合。運用情感教學,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的智力活動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
第二,精心設問,激發(fā)求知欲望。從協(xié)同理論的觀點來看,學習過程就是一種從有序到無序再到新的有序的不斷前進的過程。因此,課堂提問能否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是看問題設計得如何。
2、加強實踐,讓學生形成能力
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不是靠教師的說教,更多的是靠學生自己的實踐、修煉,即所謂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學生的語文實踐,包括誦讀、感悟和運用等諸多方面。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朱自清先生認為,誦讀有老師范讀、領讀,也有學生默讀、齊讀、朗讀;齊讀要少,避免有口無心,但齊讀可以增加氣氛,引領后進學生。語文教師要因文、因課、因生、因時、因揚而選擇合適的讀法,讓學生在各種不同的讀法中達到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理自知。
二、重視學生讀。
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品評朗讀,讀出時效,在很多閱讀教學課堂中常常存在朗讀時間不充分的現(xiàn)象,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還有不少同學連一篇課文都未讀完,老師就示意學生停下來,馬上轉(zhuǎn)入到下一個程序了,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而已。而我們常常觀摩學習的名師課堂中,老師往往要讓學生在文中走幾個來回,熟讀課文后才進入學習理解環(huán)節(jié)。所以我們要根據(jù)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并自我監(jiān)控達成度,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每個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勿勿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緒,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學生朗讀完畢后,老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撥,給予鼓勵,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guī)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
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主動權給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
三、講究課堂教學評價的技巧。
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于發(fā)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fā)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fā)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于發(fā)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于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于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tài),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沖動,他們往往沒經(jīng)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
我深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所以,我不斷地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停的摸索,不斷的實踐,不斷的總結(jié),從而使我的課堂教學更有效果,學生更加的愿意學習。
參考文獻:《中國教工》、《小學語文教學》、《人民教育》、《教師》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