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

      2017-09-28 11:26雷勛平RobinQiu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7年13期
      關鍵詞:傳導機制供應鏈

      雷勛平 +Robin+Qiu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7.13.064[HT9.]

      摘要:立足供應鏈視角,對農產品質量及其質量安全風險形成過程進行了分析,并從風險源、風險流和風險載體3個方面識別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的關鍵要素,以“三鹿奶粉”事件和上海福喜事件為例,剖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進而從責任主體能力風險和信息不對稱風險2個方面探討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研究結果,農產品供應鏈責任主體的行為和風險防控能力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消費者逆向選擇是誘發(fā)風險的關鍵風險源;道德風險防范效果對農產品供應鏈責任主體的風險防范意愿有正向影響,并可能阻止道德風險產生。

      關鍵詞:供應鏈;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傳導機制

      中圖分類號: TS201.6文獻標志碼: A[HK]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3-0242-08[HS)][HT9.SS]

      [HJ1.4mm]

      收稿日期:2017-01-25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編號:13CGL125)。

      作者簡介:雷勛平(1979—),男,湖北公安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管理決策與評價、食品安全監(jiān)管研究。E-mail:leixunping@126.com。[HJ]

      [ZK)]

      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世界普遍存在的問題,解決該問題是世界面臨的重要難題。農產品作為食品的源頭,其質量安全風險是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關鍵因素[1],風險識別與傳導機制探究已成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途徑。一直以來,國內外學者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展開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借助CNKI、Science Direct、EBSCO、Google Scholar等國內外檢索工具搜索發(fā)現,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的研究較少,特別是其傳導機制的研究觸及不多,但相關文獻對本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通過對搜集文獻的歸納整理,國內外學者在該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3個方面:

      1文獻回顧

      [HTK]1.1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識別和評價文獻較多,但立足供應鏈探討農產品質量及其風險形成過程的研究有待深入[HT]

      有關該方面的研究始于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的評價。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1969)、食品法典委員會(CAC,1995)采用風險發(fā)生可能性乘以風險后果計算風險大小,認可并接受從概率(可能性)和影響(后果)評價食品安全風險[2],此后,國外學者就農產品供應鏈風險、綠色閉環(huán)農產品供應鏈風險進行了研究[3]。借鑒國外風險評估經驗[4]、對食品安全進行預警[5]、建立風險評估體系[6]和追溯體系[7],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手段[8]。國內學者主要側重定量評價方法在食品安全風險評價的應用,如基于物元模型[9]、基于OWA算子[10]、風險-收益法[11]、密切值法[12]、模糊層次分析法[13]、結構方程等。當前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滿意程度與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成績反差提醒我們要更加關注農產品安全,在評價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同時,從供應鏈視角研究農產品質量和風險的形成過程和機制,保證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質量和安全性顯得十分重要。

      [HTK]1.2風險傳導的概念已被認可,但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的研究有待展開[HT]

      自1921年奈特的《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問世以來,風險問題得到關注。國內外學者就道德風險、風險評價指標體系[14-15]、企業(yè)風險定義與評價[16]、風險管理與控制[17]等進行了廣泛研究。對風險傳導的研究始于金融風險傳遞、信貸風險傳導、股市波動風險傳導、財政風險傳導等,風險傳導的概念已被認可[18-19]。國內外關于風險傳導機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業(yè)風險傳導機制、金融風險傳導機制,即便涉及食品安全,也僅從供應鏈單一主體如制造商、銷售商、核心企業(yè)等研究食品安全風險傳導機制,而供應鏈各成員均可能成為食品安全風險源和載體[20],導致食品安全風險,因此,迫使我們必須進一步系統(tǒng)地深入探究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

      [HTK]1.3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的研究已被觸及,但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的研究有待加強[HT]

      國外學者主要就食品安全風險傳導要素、傳導載體、傳導路徑、傳導模式和傳導效應進行研究[21],構建食品安全風險傳導模型,就食品安全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22],沒有觸及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的關鍵要素并探究其傳導機制。國內學者主要探究了企業(yè)風險傳導機制、營銷風險傳導機制、財務風險傳導機制等[16],對食品安全風險傳導的研究僅從風險源、食品安全信息、風險傳導載體和食品安全責任風險傳導展開[23]。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方面,主要就風險甄別、影響因素和網絡控制[1]、農產品質量安全道德風險[24]和農產品價格風險傳導機制研究[25]??梢姡扔醒芯侩m已觸及食品安全風險傳導機制,國內外學者主要從技術角度查找單一農產品(食品)安全事件產生的環(huán)節(jié)并剖析原因[26-27];國內學者則在企業(yè)風險、財務風險、營銷風險傳導機制方面較為成熟,也未能較為全面地探究農產品(食品)安全風險傳導機制[28-29]。綜合測度和評價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并探究其傳導機制是治理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的依據[30],因此,有必要探究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

      綜上所述,盡管國內外學者在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風險方面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多側重于供應鏈單一環(huán)節(jié)的風險識別、評價與治理,未能系統(tǒng)地揭示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形成、傳導規(guī)律,即便有文獻嘗試探究風險傳導機制,也多側重于金融風險,對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風險要素分析、風險形成過程、風險傳導關鍵要素與傳導機制的研究較少。事實上,立足供應鏈視角研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根本目的是構建無縫聯(lián)接的治理結構,完善我國“分段監(jiān)管為主,品種監(jiān)管為輔”的監(jiān)管模式,因此,從供應鏈單一環(huán)節(jié)探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可能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依據不足、實踐效果較差。此外,風險傳導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僅是定量的評價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高低,較難反映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關鍵因素,表明結合農產品供應鏈的動態(tài)性特點,探究其風險傳導機制顯得尤為重要。endprint

      鑒于此,本研究基于供應鏈視角,以農產品為例,在分析農產品質量及其質量安全風險形成過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從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源、風險流、風險載體3個方面識別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的關鍵要素,并以“三鹿奶粉”事件和上海福喜事件剖析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進而探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

      [BT1#]2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形成機制

      為了探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有必要剖析農產品質量形成過程,進而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形成過程,為有效識別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的關鍵要素奠定基礎。

      2.1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形成過程

      從農產品供應鏈構成來看,農產品質量的形成涉及到動植物養(yǎng)殖、飼料加工、采購、生產(流通)加工、倉儲、運輸、銷售、消費等諸多環(huán)節(jié)。特別是伴隨著農產品初、精加工鏈不斷延伸,任何環(huán)節(jié)的疏忽,都可能會對農產品質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農產品的最終質量。而美國質量管理大師朱蘭質量螺旋模型,可以解釋農產品質量的形成過程。(1)該過程逐步漸進發(fā)展,每經過一次循環(huán),都將促進農產品質量的提高;(2)要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充分協(xié)調各環(huán)節(jié)的質量職能,并對形成過程進行全程監(jiān)控;(3)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綜合考慮內部和外部的諸多影響因素;(4)農產品質量形成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由人來完成,因此,人的質量意識以及對人的管理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本保證。

      2.2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形成過程

      動植物養(yǎng)殖、采購、生產、流通、銷售、消費和監(jiān)管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均會發(fā)生相應的質量活動,借助供應鏈的思想,就構成了農產品質量鏈。由于農產品質量鏈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均可能受到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甚至是干擾,就有可能產生各式各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該風險將隨著農產品在供應鏈上的移動而傳遞,且各風險之間還可能發(fā)生相互作用,最終產生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具體而言,農產品質量鏈與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鏈的關系見圖1。[FL)]

      3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的關鍵要素分析

      如前所述,在剖析了農產品質量及其質量安全風險形成過程的基礎上,還必須清楚識別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的關鍵要素,為供應鏈視角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研究提供依據。

      3.1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源

      風險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的對象,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客觀風險的存在是致使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的重要前提,即風險源?;诠溡暯牵狙芯刻接戅r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源,根據一般食品供應鏈安全風險的形成原理[28,31],從農產品風險構成因素、風險產生環(huán)節(jié)、農產品種類及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責任主體4個方面進行分析,較為全面地探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源。

      3.1.1資料搜集與數據處理研究的農產品主要包括初級農產品及以其為原料經加工得到的食品,分別稱為Ⅰ類農產品和Ⅱ類農產品。通過對相關網站(表1)報道的查詢、整理和篩選,分析近年來(2004—2014年)的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獲得相應數據。

      3.1.2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因素構成

      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形成過程,并借助有關文獻以及本研究搜集、整理和篩選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數據資料,匯總得到我國農產品供應鏈各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安全風險因素構成(表2)。

      3.2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流

      相關研究認為,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包括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所有可能性和不確定性。上述觀點較為抽象。為了較為形象并詳細地揭示其傳導規(guī)律,借助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思想和電路原理,可以將該風險視為一種具體的質量能量,且該能量蘊藏于各種風險源中,一旦風險事件暴發(fā),風險源就會迸發(fā)并釋放質量能量,并依附于各種風險載體,沿著農產品供應鏈傳導、蔓延,質量能量與供應鏈節(jié)點結合,將改變農產品質量,進而形成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本研究將該質量能量稱為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流。上述質量能量主要源于農產品供應鏈各環(huán)節(jié),當能量集聚或聚變超過農產品質量的相關標準便開始迸發(fā)、傳導,并通過供應鏈各功能而產生彼此之間的耦合,最終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當然,一旦供應鏈主體在相應環(huán)節(jié)采取措施(風險治理),該能量傳導便可能遭受阻滯,從而有效避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3.3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載體

      根據企業(yè)風險、財務風險和營銷風險的概念[16],風險載體是承載和攜帶危險因素的有形物質和無形效應的總和。一般來說,辨識風險傳導載體通常采用流程圖分析法,但鑒于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載體的分類較多且較為復雜,本研究借助供應鏈管理的思想,揭示農產品供應鏈的流程,據此有效識別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載體。根據企業(yè)風險傳導載體的內涵[16],結合農產品供應鏈主體行為,本研究的風險傳導載體主要包括物資、技術、人力和信息四大載體。物資載體主要包括農產品原材料、動物飼料、農產品加工設備,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中最直觀、最易辨識的風險載體;技術載體主要包括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操作,以及操作程序等;人員載體主要包括種植者(養(yǎng)殖者)和加工作業(yè)人員對種植(養(yǎng)殖)和生產加工作業(yè)規(guī)程和規(guī)范遵守;信息載體貫穿于動植物種養(yǎng)/采購、生產加工、流通加工、銷售和消費的全過程,即農產品供應鏈中的信息流。那么,從供應鏈來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載體所承載的風險將依附于農產品供應鏈各主體:動植物種養(yǎng)者、原材料供應商、農產品生產加工商(制造商)、流通加工者、分銷商、消費者和農產品安全監(jiān)管者,這些將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控制和治理的突破口。

      綜上所述,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既可能是農產品供應鏈內部(供應鏈主體活動)所致,也可能是農產品外部環(huán)境(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治理等)所致,因此,基于供應鏈視角,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關鍵要素及形成過程見圖2。endprint

      4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

      4.1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

      農產品供應鏈主體和環(huán)節(jié)較多,且當前主體規(guī)模普遍偏小,多數主體由于資金限制和質量安全意識薄弱,致使他們缺乏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技術和能力,也乏于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投入,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也因此而產生,且風險會沿著農產品供應鏈在各主體內或主體之間進行傳導,其傳導過程必須基于特定的路徑,即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

      [CM(24]所謂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就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在農產品供應鏈主體或環(huán)節(jié),或者供應鏈主體內部,順著農產品質量鏈(形成過程)進行傳遞的路徑。根據企業(yè)風險傳導原理[32],本研究認為,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主要有鏈式、輻射式、集中式、交互式4種傳導路徑,其中,鏈式傳導路徑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最常見的路徑。筆者所研究的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也就是在農產品供應鏈上,風險沿著原料種植、養(yǎng)殖、采購、農產品生產及流通加工、農產品銷售與消費的路徑進行傳遞,為了研究供應鏈外部環(huán)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還需要考慮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治理問題。綜上所述,供應鏈視角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見圖3。

      [FK(W8][TPLXP33.tif;S+3mm][FK)]

      從組織層面來看,按照種植/養(yǎng)殖—原材料采購—農產品生產加工—農產品流通加工—農產品銷售的路徑進行傳導;從生產工藝來看,以蘋果汁飲料為例,按照新鮮蘋果—儲運—清洗與消毒—去皮去核—清洗與榨汁—灌裝—包裝—入庫—發(fā)貨的路徑進行傳導。由此可見,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即風險的傳導與農產品流向一致且沿供應鏈單向流動。同時,風險呈遞增狀態(tài),即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沿著農產品質量鏈(質量形成)從供應鏈上游向下游傳遞,一旦風險源迸發(fā)并釋放,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可能只增不減,產生的危害也將會越來越強。

      以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為例,大家對“三鹿奶粉”事件的關注可以追溯到2004年的“阜陽劣質奶粉事件”,三鹿當時也在被曝光的不合格奶粉名錄之列,但奇怪的是,三鹿后被撤出黑名單,解釋是由于工作人員的失誤,三鹿被批準正常銷售。直至2008年6月,三鹿再次全方位進入公眾視野。后經調查發(fā)現,三鹿集團早在2007年就不斷收到消費者的投訴,真正發(fā)展到事態(tài)嚴重始于2008年6月。結合“三鹿奶粉”事件的始末,根據鏈式傳導路徑的含義,可以得到基于供應鏈的奶制品質量安全風險的鏈式傳導路徑(圖4)。

      另外,2014年上海福喜事件,事件源于2014年7月20日的電視節(jié)目曝光,直指該公司“三宗罪”,“問題肉”事件向公眾公布。根據農產品安全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可以得到上海福喜事件的“問題肉”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圖5)。

      4.2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傳導機制

      致使農產質量安全風險發(fā)生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一般而言,農產品供應鏈主體越多,中轉環(huán)節(jié)也就越多,產生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可能性必將越大。本研究立足供應鏈視角,主要探討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主體能力風險傳導機制與信息不對稱風險傳導機制。

      4.2.1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主體能力風險傳導機制

      在原材料采購環(huán)節(jié),鑒于我國農產品原材料提供責任主體大都是分散的個體農戶,農產品種植/養(yǎng)殖過程中,濫施化肥、使用毒性大的農藥等化學投入品,有些地方牲畜糞便、農村/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工礦類“三廢”等任意排放,致使環(huán)境污染,嚴重影響著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作為規(guī)模小、支付能力差的個體農戶缺乏防控這些農產品供應鏈源頭風險的能力,因此,必然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同時,我國雖然是農業(yè)大國,但相比國外,農業(yè)從業(yè)人員技術和水平偏低,多數時候均側重于追求產量,也就可能過量使用農藥、催熟劑、動物飼料和化肥等手段來達到這種目的。但是,一旦這些物質使用不當或者由于鑒別能力缺失,購買、使用不符合標準的化學藥品,就可能直接導致農產品種植/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質量安全問題。

      就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環(huán)節(jié)而言,生產設備與設施、技術和管理的投入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而農戶往往由于市場意識薄弱和資金短缺,致使生產投入較少甚至嚴重缺乏,那么,農產品原材料檢測檢驗水平自然較低甚至是缺失,增加了農產品市場質量安全監(jiān)管與風險治理的難度,也就可能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如不合格原材料流入企業(yè)、原材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甚至是腐爛變質。再者,由于企業(yè)員工質量安全風險防范意識淡薄或對食品添加劑的認知與使用能力欠缺,加之較為落后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那么就可能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過程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或是非法使用國家禁用的化學用品甚至是有毒用品等,直接導致并加劇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流通加工環(huán)節(jié),仍然是由于投入缺乏,使得包裝技術、存儲技術和運輸技術落后,甚至使用有毒包裝,也就使得農產品被微生物與有害物質污染的機會增加,同樣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在農產品銷售與消費環(huán)節(jié),一方面由于消費者與農產品產地均有一定的距離,農產品特別是生鮮農產品長途運輸與存儲不可避免,但由于運輸與儲存技術或者是員工操作不當、責任意識不強等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引發(fā)農產品銷售環(huán)節(jié)質量安全風險;另一方面在農產品消費環(huán)節(jié),就餐環(huán)境、烹飪不當或是添加有毒有害物質、消費者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缺乏以及風險防范與維權意識較差都可能直接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產生與蔓延。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與風險治理階段,由于我國農產品種類多,市場繁雜,使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與風險治理難度大,加之我國監(jiān)管機構可能懶政不力,以及我國既有的監(jiān)管模式,也可能會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綜上所述,可以發(fā)現農產品供應鏈責任主體的行為和風險防控能力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質量鏈和質量安全風險鏈并存。進一步分析發(fā)現,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否得到保證,風險能否得到治理,主要取決于農產品供應鏈責任主體能否緊密合作,任何責任主體發(fā)生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若不能得到及時治理,就可能波及到其下游環(huán)節(jié),導致發(fā)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fā)生。據此,得到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主體能力風險傳導機制(圖6)。endprint

      4.2.2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主體信息不對稱風險傳導機制

      與一般食品一樣,農產品不僅是一種商品,更是一種信用品和經驗品,考察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除了打擊假冒偽劣,還需衡量其激素、重金屬、抗生素和農藥含量等[33]。當前,作為農產品供應鏈責任主體特別是消費者,可能缺少較為豐富的信息對農產品及其服務的質量進行評估,那么食品提供企業(yè)和消費者之間將會形成信息不對稱,也就可能發(fā)生市場失靈現象,進而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農產品市場信息不對稱可能成為誘發(fā)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34]。該類風險可以理解為由于農產品供應鏈責任主體間缺乏信息共享機制,使得責任主體采取投機行為,從而導致農產品市場秩序非?;靵y,甚至是市場失靈,此類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被定義為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責任主體信息風險。根據信息經濟學,就其傳導機制來說,可以從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2個方面進行考察:

      4.2.2.1逆向選擇

      在農產品市場,消費者主要通過直覺和感官去識別農產品質量水平,但由于供需雙方之間信息不對稱,只有專門的組織借助專門的設備才能夠鑒定農產品的真實質量水平,成本很高,鑒于消費者個人支付能力有限,一般無法支付這筆鑒定費用。那么,在現實農產品市場,農產品消費者逐漸對農產品質量就會形成一個心理預期,該心理預期也就是市場上農產品質量的一般水平,且消費者將根據自己對農產品質量的判斷進行支付。然而,農產品供應商要想提供高質量的產品,顯然需要支付更大的質量投入成本,消費者如果仍然按照市場上一般質量的農產品進行支付,不愿意負擔高質量農產品的額外支付,那么,高質量農產品供應商獲得的利潤就低于正常利潤,那么他們將不愿意提供高質量的農產品,故高質量農產品供應減少,市場整體質量水平下降,當該水平降至消費者心理預期之下,導致后果就是消費者愿意負擔的質量支付隨之減少[35]。如此一來,將進入“提供低質農產品→消費者質量支付意愿減少→市場整體質量水平下降……”的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高質量農產品供應和需求極大減少。

      假設:(1)市場上只有高質量農產品(H)和低質量農產品(L)2種;(2)農產品提供者和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掌握程度是對稱的;(3)僅存在高質量水平農產品市場和低質量水平農產品市場。分析之前,對相關參數定義如下:SH——高質量農產品的供給量;DH——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量;SL——低質量農產品的供給量;DL——低質量農產品的需求量;QH——高質量農產品的市場均衡數量;PH——高質量農產品的市場均衡價格;QL——低質量農產品的市場均衡數量;PL——低質量農產品的市場均衡價格。

      由于高質量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高于低質量的農產品,且當前假設農產品市場是信息對稱的,那么高質量的農產品的價格自然高于低質量的農產品,即PH>PL,農產品供應商也因此會增加高質量農產品的供應量,那么SH>SL。此時,高質量農產品市場和低質量農產品市場的供求曲線分別見圖 7-a、圖7-b。

      事實上,市場上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是不對稱的,農產品實際交易中,消費者往往會因為不知曉農產品的質量信息而降低對農產品質量的心理預期,即圖7-a中的需求曲線就會從DH左移到DM,且DM介于DH與DL之間。此時,高質量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就會減少,利潤就會降低,它們就會因此而慢慢退出市場,農產品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將隨之降低,需求曲線也隨之繼續(xù)向左移動(圖7-b),低質農產品逐漸占領整個市場,高質農產品市場份額逐漸趨于零。圖7揭示了農產品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農產品消費者的逆向選擇,這也是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產生的關鍵風險源。

      4.2.2.2道德風險

      通常來講,道德風險是指由于組織或個人不講誠信或抱有僥幸心理甚至是不軌企圖,最終引發(fā)風險事故,導致社會財富損失甚至人員傷亡。本研究探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道德風險特指直接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道德風險行為,主要包括農產品種植/養(yǎng)殖者肆意降低農產品質量(如過量使用化肥、劇毒農藥、催熟飼料等)、農產品生產加工者(如肆意降低農產品質量、生產制假售假等)、農產品銷售商(如虛假廣告、隱藏虛假信息等)以及各責任主體不協(xié)同的合作。換句話說,本研究所提的農產品道德風險就是農產品供應鏈責任主體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會采取上述機會主義行為,進而引發(f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以我國奶制品行業(yè)為例,就其供應鏈責任主體的投入成本來看,原奶供應成本、生產加工成本和流通成本占供應鏈總成本的比例約為70% ∶[KG-*3]20% ∶[KG-*3]10%,而從其利潤分配來看,供應、生產和銷售3個環(huán)節(jié)的比例約為1.0 ∶[KG-*3]3.5 ∶[KG-*3]5.5[28]。從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奶制品供應鏈責任主體的奶牛養(yǎng)殖及原料奶供應業(yè)主的成本投入與利潤回報嚴重失衡。眾所周知,奶制品供應鏈的核心企業(yè)是制造商(生產),奶制品企業(yè)與奶牛養(yǎng)殖業(yè)主通過原料奶供應站連接,從法律上講,各責任主體之間是一種契約關系,其共同目標應該是通力合作,通過為消費者生產優(yōu)質的奶制品,從而使得奶制品供應鏈利益最大化。事實上,我國目前奶制品供應鏈責任主體沒有建立完善合作機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僅以利益獲取展開合作,使得各責任主體不能完全歸屬于奶制品供應鏈這個利益主體。例如,若市場奶制品價格下降,奶制品企業(yè)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擴大市場份額,也不是節(jié)約生產成本,而是盡可能或一味地去壓低原料奶的收購價格,對奶牛養(yǎng)殖業(yè)主或奶站更是雪上加霜,產生道德風險,最終結果就是類似于“三鹿奶粉”事件這樣的悲劇。綜上所述,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責任主體道德風險傳導機制見圖8。[FL)]

      [FK(W11][TPLXP88.tif][FK)]

      [FL(2K2]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農產品供應鏈責任主體之間是一種典型的博弈關系,這種關系的存在能夠決定農產品責任主體道德風險的程度。鑒于此,本研究運用博弈論進一步分析農產品供應鏈責任主體道德風險的傳導機制。為了研究方便,結合農產品供應鏈的特點,現作如下假設:(1)將農產品供應鏈上游責任主體稱之為供應商,下游責任主體稱為購買商,構成農產品責任主體博弈模型的2個局中人;(2)二者在合作博弈過程中,都是理性經紀人,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3)有2種可供選擇的策略:誠信、不誠信,即是否選擇觸發(fā)道德風險產生的行為;(4)提供質量安全的農產品售價為ps,成本為cs;提供劣質農產品售價為pw,成本為cw;(5)劣質農產品以售價ps和pw銷售的單位收益分別為rs和rw。endprint

      猜你喜歡
      傳導機制供應鏈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益邦供應鏈酣戰(zhàn)“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营山县| 平南县| 茶陵县| 美姑县| 盐津县| 四子王旗| 滕州市| 达州市| 噶尔县| 东山县| 怀远县| 故城县| 蒙山县| 徐州市| 古交市| 独山县| 民勤县| 永康市| 马边| 庆元县| 稷山县| 华容县| 金沙县| 正安县| 呼玛县| 泾川县| 渑池县| 甘南县| 原阳县| 扶沟县| 务川| 广元市| 扬中市| 神木县| 新平| 西乌珠穆沁旗| 广东省| 洛南县| 浏阳市| 东至县| 潼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