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龍 陳弋生 鄒 濱 陶凌松 徐 磊 姚光磊
商環(huán)包皮環(huán)切內環(huán)內置與外置術式選擇的臨床經驗介紹
程 龍 陳弋生*鄒 濱 陶凌松 徐 磊 姚光磊
蕪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蕪湖市前列腺疾病研究所(安徽蕪湖 241000)
商環(huán)(Shang ring)是由商建忠先生發(fā)明的一種一次性包皮環(huán)切吻合器,與傳統(tǒng)包皮環(huán)切手術相比具有微創(chuàng)、簡便、出血少、切口愈合整齊美觀等優(yōu)勢,已被證實比傳統(tǒng)方法更值得推廣[1]。目前,臨床上商環(huán)包皮環(huán)切術常用術式有兩種:內環(huán)外置法(external)和內環(huán)內置法(no-flip),內環(huán)外置法目前多被當做標準化手術方案[2],但對于這兩種術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爭議。我們將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泌尿外科門診行商環(huán)包皮環(huán)切術的504例患者隨機選擇商環(huán)內置和外置法行包皮環(huán)切術,通過對手術及預后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和分析,探討應對不同的患者如何選擇內置和外置法,以期達到最佳的效果。
一、一般資料
我院泌尿外科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采用商環(huán)包皮環(huán)切術行包皮環(huán)切患者504例,年齡3~62歲,平均26.3歲,其中成人包莖者54例,1個月內患有包皮陰莖頭炎癥者87例。隨機選擇內環(huán)內置238 例和內環(huán)外置266例。
二、手術方法
1. 手術器械 卵圓鉗1把,中號血管鉗1把,蚊式血管鉗6把,組織彎剪1把,刀柄1個,手術尖刀片1個,消毒碗1只,無菌洞巾1塊,10mL注射器1支,1%利多卡因5mL,1%布比卡因5mL,活力碘溶液適量,5cm×4cm無菌紗布3塊,商環(huán)專用陰莖周徑測量軟尺1把,由蕪湖圣大醫(yī)療器械技術有限公司專利制造的商環(huán)[皖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4第2090028號;發(fā)明專利號:ZL 2011 1 0219810.2] 1個,常用的中國商環(huán)型號分別為:C(34mm)、D(33mm)、E(32 mm)、F(31mm)、G(30 mm)、H(29mm)和 I(28mm),去環(huán)時使用專門的撬柄及凹槽剪。
2. 術前準備 行血常規(guī)凝血檢查,排除感染及凝血功能障礙。嚴重的包皮陰莖頭炎活動期、尿道下裂及隱匿陰莖等為手術禁忌。常規(guī)備皮。陰莖疲軟狀態(tài)下,軟尺測量陰莖冠狀溝正下方陰莖周徑,據測量尺讀數(shù)選擇相應的商環(huán)型號。
3. 手術步驟 (1)內環(huán)外置法:常規(guī)消毒鋪巾麻醉。將選擇好的商環(huán)內環(huán)套入陰莖,血管鉗分別于3、6、9、12點夾住包皮邊緣,上翻包皮至內環(huán)上,調整內環(huán)至冠狀溝,保留內板約0.8cm。背伸陰莖頭,保留足夠長度的系帶,合上外環(huán)并扣第一齒,調整包皮內外板,保持系帶對齊陰莖腹側線或陰囊中線,確認系帶無張力,扣第二齒,剪去環(huán)切器遠端包皮。依次做4個減張切口,消毒,無菌紗布包繞陰莖,術畢;(2)內環(huán)內置法:常規(guī)消毒鋪巾麻醉。血管鉗分別于3、6、9 、12點夾住包皮邊緣,向上提起陰莖,內環(huán)上涂紅霉素眼膏潤滑,通過包皮外口置入陰莖頭和包皮內板之間,調整至冠狀溝處。將外環(huán)自包皮外板與內環(huán)相合,扣第一齒。背伸陰莖,調整外板。自背側剪開包皮外口顯露陰莖頭,調整包皮內板。背伸陰莖,左手拇指按壓陰莖頭至6點處,內板保留約0.5cm,扣第二齒。消毒切口,無菌紗布包繞陰莖,術畢。
三、觀測指標
1. 時間相關指標 (1)手術時間定義:從手術部位消毒完畢到再次消毒后以紗布包繞的時間;(2)傷口愈合時間定義:從手術結束到手術傷口完全愈合的時間。傷口愈合的標準為包皮傷口處結痂脫落,無滲出,無裂隙。
2. 并發(fā)癥 觀測的并發(fā)癥指標包括術后24h疼痛、水腫、感染、傷口裂開等情況,其中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該評分表分值0~10,數(shù)值越大,表示疼痛感覺越重,0分表示無疼痛感,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復診或電話隨訪并記錄術后24h疼痛評分。
3. 隨訪 患者術后3日回院復診并確定取環(huán)時間,任何時間出現(xiàn)傷口出血、化膿或裂開等情況及時回院處理。
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7.0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兩種術式的手術和傷口愈合時間、外觀滿意度及術后并發(fā)癥。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以年齡分層
≤13歲者56例,內置術式47例,外置術式9例;13~18歲者151例,內置術式60例,外置術式91例;≥18歲者297例,內置術式131例,外置術式166例。3個年齡層內置術式患者的術后24h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外置術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個年齡層的包皮、系帶水腫共83例,內置術式12例,外置術式71例,13歲以上年齡層內,內置術式患者的包皮、系帶術后水腫率顯著低于外置術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個年齡層感染共20例,內置術式11例,外置術式9例,內置術式各年齡段感染率均高于外置術式;3個年齡層的切口裂開共4例,內置術式≤13歲和≥18歲者均無切口裂開(表1)。
二、以體質指數(shù)(BMI)分層
BMI≤20者43例,內置術式20例,外置術式23例;BMI 20~25者395例,內置術式187例,外置術式208例;BMI≥25者66例,內置術式31例,外置術式35例。所有內置術式患者的術后24h疼痛評分和包皮、系帶水腫均顯著低于外置術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MI≥25層內,內置術式傷口愈合時間(19.2±4.9)d,術后傷口感染8例(25.8%),外置術式傷口愈合時間(18.3±2.3)d,術后傷口感染2例(5.7%),傷口愈合時間和感染情況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按年齡分層的兩種術式療效指標比較(x±s)
表2 按BMI數(shù)分層的兩種術式療效指標比較(x±s)
三、以是否包莖(≥13歲,448例)及1個月內是否患有包皮陰莖頭炎癥分層
包莖者54例,內置術式14例,外置術式40例;非包莖患者394例,內置術式177例,外置術式217例。炎癥患者87例,內置術式39例,外置術式48例;非炎癥患者417例,內置術式199例,外置術式患者218例。采用內置術式的所有患者術后24h疼痛評分及術后包皮、系帶水腫率均顯著低于外置術式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包皮環(huán)切術是一種常見的泌尿外科手術,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4]。研究表明,包皮環(huán)切可降低60%男性獲得性HIV感染的比率[5-7]。在HIV流行的地區(qū),包皮環(huán)切已被WHO和聯(lián)合國艾滋病聯(lián)合規(guī)劃署(UNAIDS)推薦作為HIV預防策略中的一個重要干預措施[8]。商環(huán)包皮環(huán)切術是一種改良術式,創(chuàng)新性地利用環(huán)切器內外環(huán)之間的壓力阻斷遠端多余包皮血供,簡化了手術步驟,縮短了手術時間,但術后并發(fā)癥依然存在,如包皮水腫和術后疼痛,極少數(shù)患者也可能會出現(xiàn)術后切口感染及裂開。以往商環(huán)包皮環(huán)切術的臨床數(shù)據多基于所謂的標準化方案(內環(huán)外置式),它與內環(huán)內置式主要區(qū)別在于:前者需要翻轉過長的包皮,暴露冠狀溝并覆蓋預先放置的內環(huán),而后者無需翻轉包皮,只需牽引包皮后將內環(huán)置于冠狀溝處即可。曹德宏等對7篇文獻,1 200例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分析,認為商環(huán)內置式較外置式具有總并發(fā)癥率低,術后24h疼痛及傷口水腫率低的優(yōu)勢[9],與國內大部分相關文獻報道的結果一致。但我們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人群中,兩種術式可能會達到不同的效果。故我們以年齡、BMI、是否包莖或1個月內是否存在包皮陰莖頭炎癥作為影響因素分層,比較不同人群中兩種術式的療效。
表3 按是否包莖或1個月內是否存在包皮陰莖頭炎癥分層的兩種術式療效指標比較
以13歲、18歲為界將所有患者分成3層,我們發(fā)現(xiàn)3個年齡層內置術式的術后24h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外置術式,13歲以上內置術式術后切口水腫率顯著低于外置術式,但13歲以下內置術式與外置術式的包皮、系帶水腫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可能是兒童在夜間陰莖勃起少(與睪酮分泌有關),而青春期男性陰莖勃起頻繁可能導致吻合環(huán)的局部壓迫和嵌頓,但內置術式術后更接近生理情況,不用外翻包皮內外板,從而有效的減少了局部張力。另外,內置術式下內外板可保持相對自然狀態(tài),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通路破壞相對少,包皮水腫亦可在較短時間內消退[10]。
不同BMI的患者,內置術式術后24h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外置術式,體型正常(BMI 20~25)的患者組中,內置術式術后水腫率顯著低于外置術式。但值得注意的是,BMI≥25的患者組中,內置術式的傷口愈合時間及術后感染率顯著高于外置術式,這可能由于內置術式內環(huán)位于包皮內側,在內環(huán)內緣與冠狀溝之間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狹窄空間,較外置術式易造成包皮內分泌物及殘存尿液的積蓄,在未及時清理的情況下可能引發(fā)感染。我們發(fā)現(xiàn),體型偏胖或肥胖患者的切口及吻合環(huán)處存留分泌物的可能性遠遠高于體型正?;蚱菡?,可能由于此類患者在調整內外板長度及剪去遠端包皮的手術過程中,陰莖一直處于拉伸狀態(tài),而術后因為體型緣故,部分陰莖會向會陰回縮,導致包皮外板的間接延長,以致有些肥胖患者傷口處甚至形成了風箱樣皺褶或陰莖半包狀態(tài),遮住了切口及吻合環(huán),使分泌物積蓄而不易清除,進一步誘發(fā)了感染。相反,外置術式術后感染率較低,與完全暴露陰莖冠狀溝,使分泌物不易積蓄有關。這也提醒我們,對肥胖患者行環(huán)切術時,無論選擇內置還是外置術式,都應特別注意盡量減少包皮內外板的保留長度。
因為兒童大多數(shù)為生理性包莖,故我們僅在大于13歲的患者中探討包莖對于不同術式療效的影響。數(shù)據顯示,內置術式的包莖患者術后24h疼痛及水腫率均明顯低于外置術式,而在其他指標上的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近期存在的包皮或陰莖頭炎癥在得到有效控制后,內置或外置術式并不會對術后切口是否發(fā)生感染產生影響。
除了本文研究的因素外,包皮環(huán)切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與手術者的水平密切相關,良好的培訓和指導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并發(fā)癥[11-15],比如術前商環(huán)型號若過大,則會使包皮內板保留過多,術后水腫發(fā)生率會明顯增高,同時內板處于高張力狀態(tài),易致傷口裂開甚至感染;而環(huán)過小則會導致患者陰莖勃起時脹痛明顯,嚴重時陰莖頭缺血或環(huán)嵌頓于冠狀溝處不易脫落[16]。另外,近期患有包皮陰莖頭炎癥的患者,由于包皮伸展性多數(shù)不佳,應盡可能選擇偏小的型號,上環(huán)后應保證陰莖頭在伸直的情況下,系帶處于松弛狀態(tài),預防術后帶環(huán)期間因持續(xù)高張力導致的包皮內板拉脫、系帶拉斷。選擇內環(huán)外置術式時,還需要對內外環(huán)之間的殘端包皮用手術刀片做若干減張切口,避免形成無伸展性攣縮的包皮痂皮環(huán),防止陰莖勃起時切口裂開。
本研究通過探討年齡、BMI、包莖及近期包皮陰莖頭炎癥對于兩種商環(huán)包皮環(huán)切術式術后療效的影響,認為BMI≥25的患者,選擇內環(huán)外置術式可明顯降低術后手術傷口的感染率,且術后恢復更快;而對其他的患者,建議采用內環(huán)內置術式,可顯著降低術后包皮、系帶水腫率及疼痛,效果更為理想。但本研究尚不能完全排除不同術者對手術方式理解上的主觀差異,例如兒童的包皮稚嫩,張力過大易致撕裂,故多應用內環(huán)內置術式。內環(huán)內置與外置的療效對比仍需更多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評估。
包皮環(huán)切術, 男性; 治療結果
1 Peng YF, Cheng Y, Wang GY,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 new device for minimally invasive circumcision. Asian J Androl 2008; 10(3): 447-454
2 呂年青, 李石華, David Sokal, 等. 中國商環(huán)(Shang Ring)男性包皮環(huán)切技術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中華男科學雜志 2011; 17(3): 195-202
3 Bijur PE, Silver W, Gallagher EJ. Reliability of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for measurement of acute pain. Acad Emerg Med 2001; 8(12): 1153-1157
4 Dunsmuir WD, Gordon EM. The history of circumcision. BJU Int 1999; 83 Suppl 1: 1-12
5 Auvert B, Taljaard D, Lagarde E,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intervention trial of male circumcision for reduction of HIV infection risk: the ANRS 1265 Trial. PLoS Med 2005; 2(11): e298
6 Bailey RC, Moses S, Parker CB, et al. Male circumcision for HIV prevention in young men in Kisumu, Keny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07; 369(9562): 643-656
7 Gray RH, Kigozi G, Serwadda D, et al. Male circumcision for HIV prevention in men in Rakai, Uganda: a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2007; 369(9562): 657-666
8 Hargreave T. Male circumcision: towards a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normative practice in resource limited settings. Asian J Androl 2010; 12(5):628-638
9 曹德宏, 柳良仁, 楊璐, 等. 商環(huán)包皮環(huán)切術兩種術式比較的Meta分析. 中華男科學雜志 2014; 20(12): 1113-1119
10 楊本海, 賈超, 劉濤, 等. 一種新的商環(huán)內環(huán)內置手術路徑在成人包皮環(huán)切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中華男科學雜志 2014; 20(8): 709-714
11 Kim HH, Goldstein M. High complication rates challeng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le circumcision for HIV prevention in Africa. Nat Clin Pract Urol 2009; 6(2): 64-65
12 Krieger JN, Bailey RC, Opeya J, et al. Adult male circumcision: results of a standardized procedure in Kisumu District, Kenya. BJU Int 2005; 96(7): 1109-1113
13 Bailey RC, Egesah O, Rosenberg S. Male circumcision for HIV preventio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complications in clinical and traditional settings in Bungoma, Kenya.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8; 86(9):669-677
14 彭弋峰, 楊本海, 賈超, 等. 中國商環(huán)包皮環(huán)切術的標準化操作對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影響: 附351例報告. 中華男科學雜志 2010; 16(11): 963-966
15 Philip S. LI, 呂年青, 程躍, 等. 中國建立男性包皮環(huán)切手術標準化和培訓的重要性. 中華男科學雜志 2009; 15(5): 390-394
16 Cheng Y, Wu K, Yan Z, et al. How to choose appropriate ring size for Shang Ring male circumcision. 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2; 61(5): 606-609
(2017-04-15收稿)
10.3969/j.issn.1008-0848.2017.04.015
R 699.8
*通訊作者,E-mail: drchenyishe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