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反復實踐和修正,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關于高效課堂建設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理論體系,并總結出一些對課題推廣的認識。
關鍵詞:高效課堂;四大要素;教學原則;推廣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0-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0.053
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是探究性教學的基本特征,本課題就是在農村邊遠薄弱學校的背景下對這些原則的研究和實踐。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反復實踐和修正,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并總結出一些對課題推廣的認識。
一、“四要素”教學法理論研究成果梳理
(一)一個中心
高效課堂建設的中心追求,也就是課題研究的最高價值:消除課堂教學中的無效或低效行為,力爭每一分鐘都有效。這一中心既是課堂追求又是評價標準,它能將一切形式主義和僵硬的模式拒之門外。
這個中心追求,可以用“三個一”來概括:每一節(jié)課的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分鐘都有收獲。所謂“都有收獲”實際是指都能充分參與,盡其所能得到最大的收獲。最大有多大,這就要看教師經營課堂的教學能力了,這不正是通過教研教改開展高效課堂建設的價值所在嗎?高效課堂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三個一”的延伸就是洋思中學概括出的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
(二)兩個基本點
1.課堂教學四大要素
各種教學模式都可以歸納為提出問題(問題性)、分析問題(過程性)、解決問題(開放性)、訓練問題(訓練性)的一般要素。準此,雪山學區(qū)高效課堂建設可以概括為“四要素教學法”。
(1)明確目標-問題性 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師把教學的關鍵內容及重點、難點,以準確、具體的自學問題(或提綱)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任務。
(2)自學嘗試-過程性 學生根據(jù)自學問題(或提綱),通過自學課本或動手操作、情境體驗等方式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有了自己的理解認識之后,對必要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教師巡視、了解學情、適時點撥、參與探究。
(3)師生交流-開放性 待自主合作達到必要進度時,對自學問題(或提綱)進行針對性的問答交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力求呈現(xiàn)不同的學情;教師對關鍵性的、普遍性的疑難問題進行講解點撥、師生互動。
(4)當堂訓練-訓練性 自學問題(或提綱)全部解決,及時利用提前準備好的訓練內容,全班練習、鞏固;突出后進生,重點“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 教師巡回點撥、輔導;最后師生訂正、教師指導深化。
2.課堂教學基本原則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下,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成為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在本次課題研究中,我們通過歸納梳理,提煉為“課堂教學基本原則”。
(1)課堂問題應有生成性,而預設性問題只顧文本,不顧學情,不知需求。課堂必須解決三個問題:教學什么、用什么教學、達到什么教學效果。(2)課堂教學三主原則: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3)教學改革要解決的不光是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的問題,關鍵是要解決如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真學習的問題。如果學生不想學,用什么方法都教不會。(4)課堂上一定要關注學生,只有牢牢掌握學生,才能牢牢掌握提高質量的主動權;只有關注分數(shù)以外的東西,才能得到學生的分數(shù)。否則只能被學生拋棄,求分數(shù)而終不可得。(5)課堂學習目標不是三維目標,這是兩個概念,三維目標是課程目標,而不是課堂目標,課堂上未必能實現(xiàn)三維目標,但一定要體現(xiàn)三維目標。課堂上針對考點進行當堂訓練,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6)教學必須建立學習小組,以實現(xiàn)學情的科學配置。合作前一定要自主,要給學生獨立探究的時間;合作也不一定在探究,要防止學困生濫竽充數(shù);學生拿著教輔看現(xiàn)成的答案,談不上思考與探究。(7)課前、課中、課后的關系,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后鞏固一脈相承,改革的目光不能只盯在課堂上。重心前置是課堂有效探究的基礎,這個過程重在自主、自學,而檢查鞏固提高是課堂教學必要的補充。(8)教學重心必須前移,預習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一定要認真落實課前或者課堂預習:下達明確的預習任務、提示正確的預習方法、布置認真的預習筆記、堅持不懈的預習檢查。(9)組織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措施之一,要通過巡視、提問、提示、表揚、批評等手段不斷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規(guī)范學生學習行為,不能令其游離于課堂活動之外。(10)調板或提問也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措施,提問或調板或者是為了集中注意力,或者是為了典型示范,或者是為了暴露典型錯誤,或者是為了檢查學習效果。調板要注意其他學生的學習、提問要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回答要面向全體學生。(11)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也適用于課堂教學,關于后者,就要求我們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實際,充分但又合理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和教具,以提高效率、增加容量。(12)教學語言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工具,教師必須認真提高自己的教學語言水平。準確、生動、鮮活、激情澎湃的教學語言能夠起到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組織教學、啟發(fā)思維、吸引學生的作用。(13)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一個熱愛、關心學生的教師,必定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和信任。只有學生愛老師,才能喜歡學習老師所教的課程,必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疏遠了學生,學生也就疏遠了教師,這是辯證法。(14)課堂上,班級授課制要與個別輔導有機結合。教師應該走下講臺,在全面要求的基礎上,對學困生實行個別輔導,長期堅持,是為基本的課堂要求之一。(15)因材施教,對學生分層次提出要求和布置作業(yè);對邊緣生和潛能生實施人盯人的策略,督促其按時預習和鞏固。關注學生弱勢群體,從最后一名學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謂成功,唯有水漲才能船高。(16)用一種思路做十道題,不如一道題找出十種思路。抓住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四處出擊、融會貫通,形成上掛下聯(lián)、左顧右盼。
課堂教學四大要素和教學原則,四要素是骨架,教學原則是血肉。脫離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失去意義。
二、“四要素”教學法的推廣實施
進一步理順學校管理體制,排除不利于課題研究的因素。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高專業(yè)水平,積極爭取新教師的補充,增強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和高效課堂建設的能力。積極探索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切合點,排除一切教育行政化的干擾,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突破體制的束縛。目前,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深入開展,多媒體教學設備全面進入教室。探索研究信息技術在課題研究中的合理應用,也是下一階段課題研究的要點之一。扎根農村教育、研究農村教育、服務農村教育、發(fā)展農村教育是本課題研究不變的追求,也是今后努力開掘的研究領域。
參考文獻:
[1] 李慧,方曉強,張虹.對素質教育課堂教學基本原則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3).
[2] 趙耕耘.高效課堂“四要素”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推廣應用[J].都市家教,2017(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