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麗
在這世上之事,并非因為足夠完美,才值得你用一生去堅持。而是你用一生去堅持,才變得足夠完美。
關于堅持的勵志圖書,我們已經看過太多。只是放眼于現實的生活中,我們身處其中,面對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準確地進行堅持或者放棄的抉擇。
穿越玉米地
一項關于哈佛大學生的跟蹤調查顯示,有目標的堅持非常重要。一群意氣風發(fā)的天之驕子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yè),即將開始穿越他們各自的玉米地。他們的智力、學歷、環(huán)境條件都相差無幾。在臨出校門前,哈佛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于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以后的25年,他們穿越玉米地。25年后,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又是這樣的: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yè)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yè)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wěn)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么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于: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當然,如果是我們生命中追求的東西,我們無疑要堅持。然而就像調查中那些不是很清楚自己目標的人一樣,建立自己的目標則顯得非常重要。
目標設定兩步走
對于目標的設定,主要取決兩點:一是性格,二是優(yōu)勢。
首先來看性格。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種性格都有其擅長的職業(yè),有的人擅長這一行,有的人擅長那一行。性格無好壞優(yōu)劣,只有合適與否。無論是哪一種性格,我們都應該接受它,并按照這一性格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yè)。然而,遺憾的是,世界上幾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從事著與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的職業(yè)。
美國著名人力資源顧問羅杰安德生有一個驚人的發(fā)現: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從事的職業(yè)與自己的性格相適應,相反,失敗者們則總是想在自己性格不適宜的領域獲得成功。上帝是公平的,他對每一個人都寄予了厚望,他給了別人那樣的天性,就一定會給你這樣的天性,他讓別人在這個領域成功,就一定會讓你在那個領域獲得成功。
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清楚自己的性格是哪種類型。類似于《DISC性格測評》《霍蘭德職業(yè)興趣測試》這些工具比較實用,分析起來相對簡單,容易掌握。如果需要,我們可以通過測試提高對自我性格的認識。
其次看優(yōu)勢。我們常常會發(fā)現,做同樣一件事,有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輕而易舉地完成,而且相當優(yōu)秀;而有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則仍然不能達到要求。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在于后者不努力,而在于后者的優(yōu)勢沒有發(fā)揮出來。如果我們從事的工作能夠充分發(fā)揮我們的天賦,那么,我們就極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成功率。然而一直盛行“木桶理論”卻更強調補短的重要性,而忘記了長處的發(fā)揮。
不是說補短不重要。相比較而言,補短能夠使我們達到“及格”,而發(fā)揮優(yōu)勢則能使我們達到“優(yōu)秀”。在現實工作中,“及格”是遠遠不夠的,這只是一個起碼要求,讓我們不被淘汰;而“優(yōu)秀”則會為我們的事業(yè)成功貢獻更多的砝碼。
奧托·瓦拉赫是191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备改钢缓米鹬貎鹤拥囊庖?,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老師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在繪畫藝術上是不可造就之才?!泵鎸θ绱恕氨孔尽钡耐瑢W,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茍,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于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在同學當中,這位在文學和繪畫藝術上的不可造就之才竟然成為公認的在化學方面“前程遠大的高材生”。
找準屬于自己的道路,踏踏實實干適合自己的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這就是奧托·瓦拉赫給我們的啟示。在尋找自我優(yōu)勢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些許也可能是很多挫折,但我們不能失去信心,要不斷發(fā)現挖掘屬于自己的優(yōu)勢。
習慣培養(yǎng)的三階段
一旦我們有了屬于自己的目標,并且符合自己的性格,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那么,困難于我們而言便只是暫時,堅持下去,我們會取得比普通人更大的成功。
堅持本身是一種毅力。但是超常的實力往往來源于苛刻到近乎痛苦的修煉。不論是誰,想要贏得成功,必須做到持之以恒的堅持與付出,除此之外,別無他途。然而“習慣引力”往往是造成我們凡事只抱著三分鐘熱度的罪魁禍首。習慣引力類似地心引力,具有阻礙人們形成一個習慣的強大阻力。習慣引力包括兩方面:“對抗新變化與維持現狀?!?/p>
習慣是人對外界刺激做出的無意識的反應(條件反射式反應)。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有95%的行動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而大部分的無意識行動都是通過習慣產生的,由此可見習慣的重要性。
另外,對于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可能會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分別有21天、30天、90天、180天等。這是因為針對培養(yǎng)習慣的不同,需要的培養(yǎng)周期不同。比如要養(yǎng)成閱讀、寫日記這樣的習慣,30天就可以固定下來;但要改變身體的行動如長跑、早起等就需要90天;而要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則需要花費長達半年的周期。
我們以培養(yǎng)諸如閱讀、寫日記、學習英語等“行為習慣”為例,來看看這一個良好的習慣如何用30天來養(yǎng)成。期間,我們會經歷三個關鍵階段:endprint
1.反抗期【第1天~第7天】
2.不穩(wěn)定期【第8天~第21天】
3.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
培養(yǎng)習慣的三個階段
階段一:反抗期
在投入到一項習慣培養(yǎng)的初期(階段一),懶惰對人產生的阻力最強,此時不要設定過高的標準,也無需過度追求完美。不妨以嬰兒學步的姿態(tài)從小處著手,使自己漸漸適應改變的新環(huán)境。這個階段目標可以設置小一點,只要能夠漸入佳境就會越來越好。除了要有嬰兒學步的輕松姿態(tài)外,還有必要做簡單的記錄,方式與內容不必繁瑣,重在了解自己的進步與狀態(tài)。階段一有三項原則必須遵守:
1. 鎖定一項習慣(不要同時培養(yǎng)多項習慣)。
2. 堅持有效的行動(行動規(guī)則越簡單越好)。
3. 不要太在意結果。
階段二:不穩(wěn)定期
如果跨越了為期一周的第一階段,成功概率就增加了百分之三十。通過階段一的訓練,就已經進入了狀態(tài),此時需要提高習慣行動的難度。但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各種人事的干擾,很容易影響人的良好狀態(tài)。有三點可以避免干擾:
1. 行動模式化。即設定固定的時間、環(huán)境及內容,把習慣性行動滲透到具體的生活中。而且,重要的是堅持每天行動。
2. 設定例外規(guī)則。即一旦模式化的行動被外界的人事打斷,可以靈活更改行動的內容,增強習慣的彈性。而且最好也要堅持每天行動,即使投入很少的時間。
3. 設定持續(xù)開關。即根據對自己性格的了解,指定與之相適應的獎懲措施,為的是提升自己對習慣行動的熱情與活力,同時也會起到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
階段三:倦怠期
只要一項習慣堅持通過了反抗期與不穩(wěn)定期,其成功率就大大增強到了百分之七十。但人的本性會排斥一成不變的東西,一項固定不變的習慣堅持了二十多天,難免會心生厭煩。這時容易產生對行動本身有什么意義的懷疑,因此最易動搖,從而半途而廢。為了解決這種容易厭倦的困境,有兩種辦法:
1. 在堅持的行動中增添新的變化因素。如改變執(zhí)行環(huán)境、增添一些新元素或者與另一件事交替執(zhí)行,但前提是不能破壞以培養(yǎng)原來那項習慣為主的原則。
2. 計劃一項新的習慣。一項習慣通過30天的堅持就可固定下來。在第三階段,堅持了二十多天的習慣即將深入到日常生活中了,此時可以計劃在此項習慣完成之后立馬投入到新的習慣培養(yǎng)中去,以此調動自己的熱情和干勁。
養(yǎng)成好習慣、獲得未來成功的方法你掌握了嗎?
記?。骸矮@得驚人成績唯一的途徑,就是重復每一個小步驟?!边@就是“習慣”的力量!
(責任編輯:崔小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