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雯宇
摘要: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潛力,看到了支撐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屹立不倒的文化。2004年,中國正式開設了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讓中華文化走出了國門,截止到2015年,我國在全球的120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500所孔子學院和1000個孔子學堂,向世界各地展示中國文化,影響著世界文化的格局。而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老師,更是代表中國漢語文化的 “名片”,他的文化素養(yǎng)的高低,漢語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中國文化是否可以走出國門,向世界國際邁進。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師;文化素養(yǎng);文化傳播
孔子學院是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與國際教育的文化交流機構,他給世界各地想要學習漢語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提供規(guī)范、權威的學習教材。作為對外漢語教師,要想把中國文化的傳播出去,其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漢語等級和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的在國際上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才能讓我國文化走出國門擁抱世界。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國家漢辦對對外漢語教師的漢語水平具有明確的等級要求,但是對于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卻沒有明確的要求,但對外交漢語教學的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水平直接影響到中國文化的傳播,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水平高,其教學的魅力也相應較大,也就更能吸引外國人士,進而能夠更好的傳播中國文化。因此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水平對于中國文化的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對外漢語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
(一)教育文化素養(yǎng)
首先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他所接觸的學生大多是將漢語當最低而語言學西的外國學子,進行教學時,豐富的教學知識是他教學的必要條件,他必須清楚地了解拼音、漢字、成語以及中國文字演變而來的歷史以及部分文字、成語形成的典故,也就是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只有老師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才能幫助外國學子進行漢語學習。其次,面對不同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外國學生,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溝通的能力,實踐證明,只有教師與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也就要求教師了解不同文化的文化,擁有平等對待不同文化的心境。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教師基本不可能將沉積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在幾年的時間內教授完畢,因此,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應在了解和學習的中國的底層文化和核心文化。焚書坑儒確立了儒家文化為中國正統(tǒng)文化的地位,數(shù)千年來,儒家文化也貫穿著中國歷代王朝,因此中國文化的核心應是以儒學為核心的儒家文化,孔子學院老師在對外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的首要條件就是了解儒家文化的來源、歷史、核心思想、核心人物等主要內容,以儒家文化為代表,傳播弘揚中國文化。其次則是中國的一些文化典籍,歷史由來,其實大多的成語典故,都來自我國的文化典籍,可以說中國文化的典籍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在對外教授漢語時,我們不能僅僅以教會一門語言為目的,更要潛移默化讓外國友人了解中國文化,為以后的閱讀中國文化典籍打下基礎。
二、對外漢語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推動文化傳播
(一)教育素養(yǎng)與文化傳播
教師豐富的漢語知識可以讓教師在課堂得心應手的進行相關的教學,讓課堂變的更有趣味。比如說在講到“草船借箭”時可以將這個成語的背后故事分享給學生,并在后來的學習中串聯(lián)漢字的讀音和寫法,為了學生更好的記憶漢字,可以采用甲骨文的形勢象形的講解漢字的來源,同時也就降低了學生用錯成語寫錯字的可能性,然后可以活躍課堂,讓每個學生去談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一節(jié)相關的一些疑問,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這些活動的開展也需要教師和學生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解說的能力,以及包容理解文化差異不同的心境,比如說,在中國給老年人讓位是一種“尊重”的行為但在外國人來看就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如何良好的與學生溝通解釋這些問題,在教師傳播中國文化的過程中十分重要。
(二)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播
中國的正統(tǒng)文化是儒家文化,因此教師在自身的知識結構基礎上,合理運用課堂來進行深入淺出的講授儒家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在講授儒家的核心思想時,應當將其中具有積極意義和普世價值觀的思想與當代社會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例如,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和”與“仁”,這可以與當今世界全都在打造 “和諧社會”相結合,“仁”與當今世界道德、倫理的構建相結合。為了學員更好的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教師可以深入淺出的給學員看一些中國的文化典籍,在進行中國文化典籍傳播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接觸一些外國人士大多知曉的讀物,也可以依據(jù)學員文化背景、層次的不同給予相關不同的文化典籍。逐步讓學員領略中國典籍里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三、總結
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是我國文化向世界文化招手的一張“名片”,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與我國的文化傳播息息相關,二者密不可分。要想在國際文化世界打下中國文化的一席之地,就要不斷的提高對外漢語教學教師文化素養(yǎng),對外漢語教師要做好對外中國文化的推廣和傳播,就要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進而更有力的推動中國文化走向全世界。
參考文獻:
[1]黃瑩.網(wǎng)絡孔子學院基礎漢語類在線課堂教學情況調查分析[D].渤海大學,2017.
[2]劉琳.淺談國際漢語教師標準指導下的布隆迪大學孔子學院志愿者自身素質發(fā)展[J].讀天下,2016(24):339-3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