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群珍
摘要:羌姆和能樂作為中日兩國具有特色的宗教祭祀表演形式,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其中以面具為最。本文立足于西藏羌姆及日本能樂面具的特征,探索其異同點
關(guān)鍵詞:羌姆;能樂;面具;比較
一、羌姆、能樂的簡介
羌姆,是中國藏區(qū)的一種宗教祭祀表演,是最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羌姆面具主要指的是在西藏各個寺院舉行跳神活動時所佩戴的面具,由于西藏宗教派別的不同,羌姆儀式和羌姆面具也有所不同。能樂,在日語里的發(fā)音為“nuo”,最開始是一種宗教祭祀的表演,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傳統(tǒng)藝術(shù)形式之一。能面主要指的是在能樂表演中部分演員所佩戴的面具。而“能樂”和“羌姆”,這兩種不同國家的宗教祭祀表演都離不開一種儀式——佩戴面具?!澳軜贰焙汀扒寄贰钡谋硌菡?,在表演之前,都要進行同一種儀式,就是迎請神靈并佩戴面具,而心存敬畏地觀看戲劇表演的觀眾們也深信,那一刻,鬼神已降臨在表演者身上??梢?,無論是在“能樂”表演還是在“羌姆”表演中,面具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羌姆及能樂的面具簡介
(一)面具的類型
羌姆面具的造型表現(xiàn)非常廣泛,根據(jù)《噶當書》記載,“羌姆”共有三百六十種,護法神數(shù)目三千多種。羌姆面具造型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除了佛、菩薩、高僧以及圣人,主要還有各類護法神,如:牛神面具,馬神面具,鹿神面具等。
能面分為翁面、老人面、鬼神面、女面、男面、靈面、特殊面等幾大類型。能面多以鬼怪為原型,“能面為能之生命”,據(jù)說由600多年的歷史,能樂有戴面具和不戴面具的表演形式,通常主角才能戴面具。能樂演員飾演普通男性人物時不戴面具,也不化妝,稱為“直面”。
(二)面具的作用
無論是“羌姆”還是“能樂”,當表演者佩戴上面具的那一刻起,便與鬼神融為一體。面具在祭祀表演中起著威嚴而神圣的作用。
“羌姆”面具是大自然與宗教秩序緊密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具有自己獨特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其中也暗含了佛教教義與苯教教義的一種融合和互相學習的過程。同時又是推動宗教發(fā)展的不可忽視的力量。
面具是能樂表演的主要特征之一,但不是所有的演員都需要佩戴面具。能樂表演中的主演和扮演神仙、亡靈等的異界角色要佩戴面具。由于能樂的演員均為男性,因此在能樂表演中扮演女性和少年的角色時,必須佩戴面具。面具在能樂表演中起到了一種自己和異界之間轉(zhuǎn)換身份的作用。在《能樂入門》一書中寫道:“對于能樂表演者來說,能面具是一種高于道具的存在,甚至說他是掌控能樂的類似神的存在也不為過”(役者にとっては単なる道具以上のもの、能をつかさどる神の存在いっても過言ではないでしょう)。在日語的說法中,能面具不是用佩戴來形容,而要說掛上面具。實際上,能面具是剛好露出下巴的,而且容易晃動,據(jù)說是為了看起來美觀。能樂表演者需要鍛煉身體以便在能樂表演的時候,動作輕盈并且能夠?qū)煸谀樕先菀谆蝿拥哪苊婢唏{馭自如。
(三)面具的制作
為了使面具更形象化,“羌姆”面具大多由布料、木頭和泥巴以及動物的皮毛等制作而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制作面具的材料盡管得到了豐富,但由于動物皮毛和藏民族生活息息相關(guān)并且物美價廉,因此,動物皮毛仍然是制作羌母面具的主要材料,這也延續(xù)了面具的那種獨特的粗獷之美。
能面由梧桐木、楠木和柏木等制作而成。但由于梧桐木和楠木在日本比較稀有,因此現(xiàn)在使用最多的材料是加工起來更為方便的柏木?;蛟S是為了表達能面具注入了制作者的制作精神,能面具的制作并不會用雕刻面具來形容,而會說“打造面具”(面を打つ)。在對能面具精雕細琢一番之后,還要涂上貝殼做的顏料,完成能面具的色彩部分,為了舞臺效應(yīng)能夠古典化,有時也會在能面具的眼部周圍涂上金粉,并在頭發(fā)和胡須部分植入毛發(fā)。
三、羌姆及能樂面具異同點分析
總的來說,羌姆和能樂都是用于表現(xiàn)從精神領(lǐng)域或精神寄托層面抽離出來的意象,從類型及表達方式上來看,二者有著極高的相似度且二者都借助該類意象表達人死之后的經(jīng)歷,以起到警示生者的作用。但是有著諸多相似之處的能面及羌姆面具在具體意義、作用及制作上卻有著明顯的差異。能面表現(xiàn)的意象主要是由宮廷劇衍生而來,而羌姆面具是大自然與宗教秩序緊密結(jié)合的產(chǎn)物,面具主要用于表達佛教內(nèi)涵、傳播佛教并促進佛教與其它教別的碰撞與融合。盡管在二者在表達內(nèi)容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表達方式上卻有著極大的區(qū)別。能面并不是能樂表演者的必備之物,只有在表演神仙、亡靈或者表演者扮演女性或少年角色,需滿足表演需求的情況下才需佩戴面具,而羌姆面具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羌姆表演不會脫離面具而存在,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在表演中,羌姆面具的重要程度超過能樂表演中能面的作用。除了上述差距,其制作工藝也有著顯而易見的差別。羌姆面具更貼近生活,制作的材料風格都源于生活,其成本相對較小,而能面的制作材料比較稀有,制作工藝復(fù)雜。
總的來說,羌姆面具和能面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值得研究與探索。endprint
北方文學·上旬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