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竹筠++陶磊
摘 要:《活著》為我們描述了一個人悲慘的一生,以各種各樣的悲劇死亡揭示人生苦難,我們都在負重前行,都在背著負擔生活。余華用各種苦難暴力和血腥讓我們更加關(guān)注活著本身而非追求活著的意義。文章將淺論《活著》這本書對活著的解析。
關(guān)鍵詞:活著;苦難;人生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余華對于苦難的詮釋別具一格,他從一個人的悲劇一生一點點剖析人生困境?!痘钪分械闹魅斯YF,父母、愛人、兒子先他而去,但他依舊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樂觀豁達地活著。很多人質(zhì)疑福貴的生存信念,認為這是一種逃避,是一種妥協(xié)。其實不然,面對生活的無奈,人生總有一種困境和宿命般的無奈。福貴依舊活著,這已經(jīng)是最大的抗爭,也是福貴對人生災難的豁達和釋然,而我們也需要這樣的處世信念。
一、人生悲劇
對于苦難的關(guān)注一直貫徹在余華的創(chuàng)作中,而《活著》是他表現(xiàn)與先鋒文學不一樣的地方。主人公福貴原本是一位地主少爺,但因為沉迷賭博,欠下了一大筆外債,他的父親痛罵了他一頓后,仍舊選擇變賣家產(chǎn)為他還清賭債,也因此喪失了活著的信念,不久就掉進糞缸死了,之后母親病重,福貴在為母親請醫(yī)生的路上被抓了壯丁,抗戰(zhàn)爆發(fā),戰(zhàn)場上生死一線,幸運的是他安然回來了,妻子仍舊等著他,人生并沒有放過他,他的兒子在給縣長女人輸血的時候被抽的太多而死,女兒發(fā)燒而變得殘疾,所幸嫁給了隔壁村的搬運工,風風光光,令全村人吃驚,但隨后難產(chǎn)而死,妻子也死于糾纏多年的軟骨病,女婿不久后也死于意外,孫子也因為饑餓一次吃了太多的豆子而撐死,只剩福貴和一頭老牛,凄凄慘慘活于世上。
《活著》從某種意義上說 , 簡直就是福貴一家人的一部死亡史, 是福貴一生的苦難史。這本書,也是幸運和不幸交織的人生,不知該感嘆幸運,還是感嘆苦難般的不幸。面對這樣的人生困境,福貴依舊活著,用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面對世界和生活,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共度晚年。對于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不能接受這樣接二連三的打擊的。畢竟人生而脆弱,可以想象這樣的苦難會一點點摧毀人的意志,消磨人活下去的信念,但是福貴沒有,他坦然面對生活的折磨,仍舊活著,這是他最好的抗爭,也是他對苦難人生最大的反擊。
二、創(chuàng)作來源
余華生長于一個醫(yī)學世家,從小便已見慣血腥和暴力,甚至對太平間情有獨鐘。在懼怕鬼神的年齡,他便已經(jīng)對死亡見怪不怪。這為余華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這也是余華對暴力美學熱衷的原因。早期的余華一直致力創(chuàng)作暴力和血腥,單純地描述人性的慘烈一面,而《活著》正是他的轉(zhuǎn)型之作,是他對人生困境的思考和對樂觀態(tài)度的認同。
對于苦難的書寫,余華并不是空洞浮于表面的,所有的悲劇都有其事實依據(jù),都來源于現(xiàn)實歷史,能夠引起讀者的同情,令人心靈震顫的同時也引發(fā)了讀者的思考:“活著為了什么?”
余華在書中這樣解釋道:“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除此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边@是對作者對活著最好的解釋。人生總有很多困境,我們該如何汲取活下去的力量。逃避簡單,面對太難?;钪鸵磺卸加邢M?。
三、悲劇來源
毋庸置疑,這個世界大多數(shù)的苦難都降臨在底層人民頭上,因為弱小,因為地位低下。所以沒有反抗生命困境的力量,只能平庸地接受。余華用一種夸張的表現(xiàn)方式來告訴我們,宿命無常,要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
忍受苦難的頑強和堅韌需要高度的內(nèi)在精神支撐。 在底層民眾的群體心理上,他們遠沒有這樣的精神,也沒有這樣的支撐,不足以讓他們在“人生不可承受之重”下自給自足。活著是一種靜止的狀態(tài),我們只能去選擇接受,接受人生的變化無常,接受宿命的重擔。活著就是這樣一種平凡甚至無趣的狀態(tài),但是,只有活著才會有希望。雖說福貴一生苦難,但他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妻子不惜與家人作對也要嫁給他,父親打罵過后仍舊為他還債。這些都是生命賜予的禮物,是他日后?;貞浀男腋?。
活著是一種靜止的人生狀態(tài),是一種平庸,而正是這種平庸,才是對人生困境最好的反擊。
參考文獻:
[1]慈 蕊. 論余華《活著》的“苦難書寫”[J].戲劇之家,2014(16):266-267.
[2]徐紅妍.實在的苦難與邊緣的生存[J].紅河學院學報,2004(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