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華
摘要:小學生產(chǎn)生的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有人際關系不良,教育不當,心理障礙等,造成這些主要原因有學生對教育的抵觸,對集體的冷漠,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我們班主任要引起高度重視認真分析原因,對癥下藥,進行教育。
關鍵詞:學生;逆反心理;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5.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8-0187-01
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學習中,由于教師和家長教育不當?shù)?,而產(chǎn)生的逆反心理。不但影響到人的行為活動,而且損害了人適應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能力。這些逆反心理如不及時加以引導與矯正,不僅影響家庭生活的安寧,也會給學習和社會帶來困難。因此,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班主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對學生逆反心理進行認真分析原因,對癥下藥,及時疏導,使這這些枯萎之花,重現(xiàn)光彩,再次開放。
1.逆反心理的表現(xiàn)
逆反心理是指有些人在一定條件下,對刺激產(chǎn)生一種與常態(tài)性質相反的行為反應。他有強烈的抵觸情緒。
1.1人際關系的不良。即在不良的生活環(huán)境中,導致他不能很好的與人來往,導致情緒孤獨,行為離群等。
1.2教育不當。即教師的多次批評,父母親的責罵,從而導致情緒低落,消沉,以及自暴自棄等。
1.3心理障礙。即在較長時間的壓力,挫折獲茅盾沖突下,出現(xiàn)明顯的情緒和行為異常。
1.4對老師的教育部滿意,產(chǎn)生懷疑。
1.5對正確的管教產(chǎn)生抵觸,老師要做到的他偏偏不做,強制做了也做不好,老師要求不做的他反而積極的去做。
2.逆反心理的原因
2.1家長和教師靠權威壓服獲靠體罰、變相體罰,都會造成學生畏懼,防衛(wèi)等不正當?shù)男膽B(tài),誘發(fā)學生反權威、反說教和反抗心理。如我班一個男生,他是班上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這一次他的成績突然下降,我找這位學生了解,他告訴我,那天身體不好,頭昏腦脹。當天晚上,他的父母見他的成績下降,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打罵,這樣以來,這位優(yōu)秀的學生成績卻沒有進步,反而倒是一次比一次退步,雖中國早有“棒打出孝子”的古訓,但是家長的濫施體罰必會物極必反,產(chǎn)生事與愿違的結果,這事實證明,一個經(jīng)常受到體罰的孩子,并不一定做到自我控制,相反,他或許變得膽怯、自卑,產(chǎn)生極強的逆反心理。
2.2對集體冷漠,與感情疏遠,在社會中結識了不良的伙伴,受到不良的影響,心理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均會滋長逆反心理。
3.逆反心理的教育對策
從上面分析知道,逆反心理的危害是不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我們必須要加強教育,做好逆反心理的防治工作。
我們對小學生反映出來的逆反心理,如厭學癥、頂撞父母、老師,對老師不滿等,老師應用一顆熾熱的愛心,去理解、尊重、信任和愛護學生,這樣我們才能對他們所反映出來的逆反心理,作出準確的判斷。
3.1分析原因 對癥下藥。對已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學生來說,需要是耐心和愛心,他的醫(yī)治需要一顆無微不至的愛心,家長、教師不能鄙視、責罵或懲罰,這樣反而會產(chǎn)生極強的逆反心理,造成學生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而因耐心反復進行個別教育,稍有進步,就應予以肯定給予獎勵,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能力。
黃維維是我班的女生,班級的文娛委員,特別愛唱歌。自從進入四年級下學期,他一反常態(tài),很溫順的小女孩變得很兇,要么一聲不吭,要么大吼大叫,有一段時間,經(jīng)常上課不認真,作業(yè)不按時完成。問她為什么不認真學習,她回答不想讀書。不管老師和父母怎么說也無用。我經(jīng)過了解,她不管取得怎樣好的成績,父母都沒有夸她,還總是表現(xiàn)不滿意的表情,整天強迫她看很多她不喜歡看的書,簡直沒有自己的自由空間,像籠中的小鳥。
在平時我經(jīng)常去她,與她談心,用愛心感化她,我從理解,尊重入手,達到了教育的目的。然后我告訴她父母,教育應適應兒童的心理發(fā)展,不能拔苗助長,必須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以鼓勵為主,切莫隨意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3.2融洽家庭和師生關系。教師除了協(xié)助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外,還要處理教師與學生,學生家長之間的人際關系,這樣才能對學生健康發(fā)生有益的影響。
家長和教師首先要改變自身形象?!鞍盐⑿Ыo他們”,以形成和諧、融洽、平等、民主的關系,還要為創(chuàng)造一個友愛,互助的學習環(huán)境,使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和老師真誠的關懷,從而努力起學習。
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之上。唯有動之以情,用教師火一般的熱情去化解他們心理上的經(jīng)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3.3遵循教育規(guī)律。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端正教育思想,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格羅已赫普指出:由于教師不正確的教育指導態(tài)度造成的不良情緒——心理氣氛。所以,教師要自覺地確立正確的教育態(tài)度,對于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反對在學生中分好學生、差學生,要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激發(fā)后進生的閃光點,調(diào)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
由此可見,小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可忽視,我們作為班主任不僅要做一個“傳道受業(yè)”的師長,而且要扮演好學生的“心理醫(yī)生”這個角色,去理解他,尊重他,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溫暖冷卻的心,幫助他戰(zhàn)勝心理障礙的勇氣和自信。那么這些枯萎之花就會放出耀眼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高謙民《小學班主任[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鄭希付《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小學德育》[J]華南師范大學《小學德育雜志社》2003.1月號.第35頁
[3]汪洋《創(chuàng)設育人環(huán)境 促進心理健康》小學德育[J]廣州.華南師范大學《小學德育雜志社》2003.1月號.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