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英+何愛國
[摘要]近代中華民族在遭遇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危機與文化危機的背景下,先進的中國人根據(jù)墨子及其墨學所蘊涵的文化基因,大力闡發(fā)中華民族所具有的科學、革命、民主、平等、博愛、互助、犧牲、大公無私、渴望和平、勇于反抗外來侵略等精神,對于推動中華民族恢復文化自信、自強不息、獨立自主、富國強兵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墨子 近代中國 中華民族 中國共產黨 文化自信 新精神建構
甲午戰(zhàn)爭之后,傳統(tǒng)文化開始受到全面沖擊,遭到強力批判。新文化運動以來,這種批判進一步強化,傳統(tǒng)文化幾遭滅頂之禍,然而令人訝異的是,墨子及其墨學卻完全是一個例外。
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墨學復興成蒸蒸日上之勢,而辛亥革命以來,墨學幾有取儒學而代之之勢,墨學救國論,盛極一時。梁啟超、易白沙、方授楚、王桐齡等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20世紀初正在大力開展“新民”運動的梁啟超于《子墨子學說》中大聲疾呼:“今舉中國皆楊也,有儒其言而楊其行者,有楊其言而楊其行者,甚有墨其言而楊其行者,亦有不知儒不知楊不知墨而楊其行于無意識之間者。嗚呼,楊學遂亡中國。今欲救之,厥惟墨學。惟無學別墨而學真墨。”[1]p11915年10月,新文化運動的健將易白沙在《述墨》中認為墨子學說是中國文化中唯一沒有毒素的文化,是拯救中國的唯一有效良方。其謂:“周秦諸子之學,差可益于國人而無余毒者,殆莫如子墨子矣。其學勇于救國,赴湯蹈火,死不旋踵。精于制器,善于治守,以寡少之眾,保弱小之邦,雖大國莫能破焉。今者四郊多壘,大夫不以為辱,士不以為憂,戰(zhàn)既不能,守復無備,土地人民,惟人之宰割是聽。非舉國全國之人,盡讀墨經(jīng),家有禽子之巧,人習高何之力,不足以言救國?!盵2]1936年4月24日,方授楚于《墨學源流》自序中也道出墨學的真諦就在于“救世之急”:“墨子之道,摩頂放踵以利天下,而救世之急;今內憂外患深矣,守御無方,利之無術,若腐心于區(qū)區(qū)文字之末,而曰此墨學也!是則辱我子墨子于地下矣!”[3]p3-4近代中國,挽救民族危亡是為所有有識之士所追求之首務,而墨子及其墨學被認為具有“摩頂放踵”與“大公無私”的救世精神,無疑被選為救國第一良方。
近代中國,中華民族精神經(jīng)歷了與西洋現(xiàn)代性精神的融合而煥發(fā)出新的魅力。墨子被推為這種新的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墨子及其墨學經(jīng)過重新詮釋被認為具有犧牲、非攻而尊守、科學、社會主義、堅苦卓越、博大公平、兼容并包、一視同仁、不矜不伐、克勤克儉、為萬民興利除害等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凝聚所需要的新精神。1921年4月5日,梁啟超于《墨子學案》第二自序中言,“墨學精神,深入人心,至今不墜,因以形成吾民族特性之一”[4]p3。梁啟超把墨學所具有的犧牲精神、互助精神、非攻而尊守的精神、社會主義精神與科學精神視為中華民族新生所必須具備的新精神。梁啟超認為墨學對近代中華民族復興最有益、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犧牲精神:“墨教之根本義,在肯犧牲自己。《墨經(jīng)》曰:‘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經(jīng)說釋之曰:‘任,為身之所惡以成人之所急。墨子之以言教以身教者,皆是道也。是道也,秦漢以后士大夫信奉者蓋鮮,而其統(tǒng)乃存于匹夫匹婦”,“今之匹夫匹婦,曷嘗誦墨子書,曷嘗知有墨子其人者,然而不知不識之中,其精神乃與墨子深相懸契。其在他國,豈曰無之。然在彼則為畸行,在我則為庸德。嗚呼,我國民其念之,此庸德者非他,乃墨翟、禽滑釐、孟勝、田襄子諸圣哲,濺百余年之心力以蒔其種于我先民之心識中,積久而成為國民性之一要素焉。我族能繼繼繩繩與天地長久,未始不賴是也?!盵4]p3-4梁啟超謂,墨學的“非攻而尊守”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兩千年來存亡繼絕的要訣:“我國人二千年來言軍旅之事,其對于開邊黷武,皆輕賤而厭惡之,對于守土捍難,則最所尊崇,若關羽、張巡、岳飛之流,千百年后婦人孺子猶仰之如天神者,皆捐軀于所職以衛(wèi)國土御外難者也。此種觀念,皆出于墨子之非攻而尊守,故吾國之豪杰童話,與他國多異其撰,故吾國史跡中,對外雖無雄略,且往往受他族蹂躪,然始終能全其祖宗疆守毋失墜,雖百經(jīng)挫撓而必光復舊物者,則墨子之怯于攻而勇于守,其教人入深也?!盵4]p4梁啟超認為墨學之中亦有社會主義精神:“墨子之經(jīng)濟理想,與今世最新之主義多吻合,我國民疇昔疑其不可行者,今他人行之而底厥績焉?!盵4]p4其《墨經(jīng)校釋》自序中也大力闡發(fā)墨學的科學精神:“在吾國古籍中,欲求與今世所謂科學精神相懸契者,墨經(jīng)而已矣。墨子之所以教者,曰愛與智?!盵5]p1與梁啟超一樣,伍非百《墨子大義述》也從中華民族精神的視角大力闡發(fā)墨學的根本精神,伍氏總結的墨學精神包括:兼愛、尚同、節(jié)用、非命、堅苦卓越、博大公平、兼容并包、一視同仁、不矜不伐、克勤克儉、務為萬民興利除害等等。伍氏謂這些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導源于中華民族的祖先大禹,而集中闡發(fā)則為墨子:“墨子之學,遠祖大禹。禹為開創(chuàng)中原平治水土之第一人,亦為會合諸侯,親履萬邦,而定一統(tǒng)之第一人。中國之有今日,稱疆域者曰‘禹域,稱民族者曰‘華夏,皆禹一人開辟搏結之功。所謂‘微禹,吾其魚乎。禹之氣魄與勛業(yè),實上邁堯舜而遠過湯武,其流風遺教,允為中國世法。墨子纘禹之緒,處周之末,背周道而用夏政,其所倡導之十義,皆禹之舊教,而中夏之故物也。兼愛、尚同,禹實有之。節(jié)用、非命,禹實行之。故能由一隅而擴至九州,由一人而摶合萬邦,其堅苦卓越、博大公平之精神,不特可以代表中夏,實足以儀型萬類?!盵6]p195-196伍氏謂,墨學精神不僅為中華民族的根本精神,也是世界精神的榜樣。想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恢復根源于大禹精神的墨子精神:“惟墨子遠祖大禹,會萬國,平九州,選天子,建諸侯,兼容并包,一視同仁,其不矜不伐,克勤克儉,務為萬民興利除害而后已,乃真華夏固有之宗教而禹域之舊學也。今欲重振華夏,再建禹域,非恢大禹之精神不為功。讀墨子者,當時時有大禹之人格與社會在。心大禹之心,行大禹之行,學大禹之學,志大禹之志。誠如是,豈惟中夏民族是賴,將再建一九州外之九州,環(huán)瀛海而禹域之,其功豈不偉歟?!盵6]p196-197endprint
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思潮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長盛不衰,西方的功利主義與實用主義思潮播入中國,同時富國強兵成為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重要目標。這樣,功利主義與實用主義精神在近代中國獲得了巨大發(fā)展空間,墨子被詮釋為功利主義與實用主義精神的中國代表。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以實用主義詮釋墨子思想。李相顯《先秦諸子哲學》謂“墨子的哲學為功利主義,墨子的方法在以功利為標準”[7]p193。胡耐安《先秦諸子學說》亦謂“墨子之學,賅而言之曰:‘舍己為群、‘強本節(jié)用。兼愛之旨,不唯‘利他,而且‘利自,是以近人論墨子者輒以功利主義者擬之”[8]p70、76。嵇文甫《先秦諸子思想述要》則認墨學為一種“極嚴格的實用主義”,也是極熱烈的救世精神[9]p23。
隨著“千年大變局”出現(xiàn),儒學隨之沒落,中華民族的精神界面發(fā)生重大轉換。王桐齡《儒墨之異同》指出:“有清末年,歐美學說輸入中國,儒教之道德倫理即已根本動搖。民國成立以來,君臣一倫,隨宣統(tǒng)帝之退位以消滅,儒教學說益失其根據(jù)?!比鍖W精神動搖,西學精神廣播,使得中華民族精神發(fā)生重要嬗變,激活了沉寂已久的墨學精神?!澳訉W說,乃因種種機會,隨外國學說之輸入而復活?!逼洹凹鎼邸本窠璺鸾膛c基督教得以復活:“墨子之兼愛主義,自東漢以后,佛教輸入中國,慈悲之說流行,為第一次復活。有明以來,耶穌教輸入中國,博愛之風流行,為第二次復活?!逼洹耙謴姺鋈酢薄俺┌擦肌本窠栊梁ジ锩靡詮突睿骸澳又謴姺鋈踔髁x,自有清初年,明末之忠臣義士,組織秘密結社,如哥老會、天地會等以反對滿洲政府,為第一次復活。有清末年,民國之創(chuàng)業(yè)先烈,如吳樾、徐錫麟、溫生才等,輸入日本之武士道、俄國之虛無主義,組織暗殺黨,剪除滿廷大臣,為第二次復活?!逼洹吧匈t”“尚同”精神借共和理想與共和政治、社會主義與勞農政治得以復活:“墨子之尚賢主義、尚同主義,自有清末年,民國創(chuàng)業(yè)先哲,翻譯歐美學說,輸入共和理想而復活。民國成立以來,實行共和政治而益復活?,F(xiàn)在自命為維新之莘莘士子、理想大家,方且鼓吹社會主義,提倡勞農政治,率全國不學之人,步俄國過激黨之后塵。”其“義利合一”精神借西方的功利主義精神而得以復活:“墨子之實利主義,隨約翰·彌爾之功利主義學說輸入中國而復活。”其“非命”精神借西方的進化論得以復活:“墨子之非命主義,隨赫胥黎之天演學說輸入中國而復活?!薄澳又畤矣^念,隨盧梭之民約學說輸入中國而復活。”其經(jīng)濟自由精神借西方經(jīng)濟自由主義學說而得以復活:“墨子之經(jīng)濟觀念,隨斯密·亞當之經(jīng)濟學說輸入中國而復活?!逼洹胺枪ァ本窠栉鞣降摹胺磻?zhàn)”和會而得以復活。其“科學”精神借西學的新學科新知識輸入而得以復活:“墨子之論理學、物理學、軍事學、軍械學各種學說,亦隨歐美新知識輸入中國而復活?!蓖跬g認為墨學精神不僅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精神,而且是一種能夠“普照全世界”的普世精神:“就目下形勢而論,墨子學說之傳播力,乃正如日出東方,光焰萬丈,有普照全世界之觀矣?!盵10]p227-229
中國共產黨人也是墨子及其墨學精神的重要闡發(fā)者。1939年4月24日,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召開的生產運動初步總結大會上的即席演講中談道:“還有一個墨子,也是一個勞動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鬃硬桓兀幼约簞邮肿鲎雷右巫??!盵11]p2280毛澤東在此重點表彰了墨子的勞動精神。陳伯達在《墨子新論》中把中國共產黨人視為“墨子精神的繼承者”,“真正能夠繼承其言行最優(yōu)美的傳統(tǒng)的后代”[12]p166。郭沫若《十批判書》指出當時黨內有一種說法:“墨子是奴隸解放者,是農工革命的先驅,是古代的布爾什維克”;“墨子是人民的朋友”;“事事為民利著想”;“墨子是‘最民主,是‘布爾什維克”[13]p100、101。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謂墨子“代表下層社會農工奴隸要求改善自己的社會地位”,“始終是為庶民利益著想的”[14]p71。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更是對墨子的精神遺產作了全面總結與高度評價:“墨子的思想,給中國民族留下了唯物主義、社會主義、民主主義思想的傳統(tǒng),值得批判地繼承”;“墨子信徒那種對信仰的堅定性、對團體的嚴格紀律性以及‘自苦為極不惜犧牲自己一切為革命斗爭的實踐精神,以后都長留在中國農民階級和中國民族的血液中,是中國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15]p120。可以說,當時的共產黨人是自覺以墨子精神來構建中國的革命文化、革命道德、革命精神。在整個近代中國革命之中,來自西方與俄國的革命精神,通過墨子精神得以中國化,得以具有感召力,得以深入人心,得以成為近代中國革命家強大的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
參考文獻:
[1]梁啟超.子墨子學說[M].飲冰室合集(飲冰室專集之三十七)[Z].北京:中華書局,2015.
[2]易白沙.述墨[J].青年雜志.1(2).1915-10-15.
[3]方授楚.墨學源流[M].上海:中華書局,1937.自序.
[4]梁啟超.墨子學案[M].飲冰室合集(飲冰室專集之三十九)[Z].北京:中華書局,2015.第二自序.
[5]梁啟超.墨經(jīng)校釋[M].飲冰室合集(飲冰室專集之三十八)[Z].北京:中華書局,2015.自序.
[6]伍非百.墨子大義述[M].南京:國民印務局,1933.
[7]李相顯.先秦諸子哲學[M].北京:世界科學社,1946.
[8]胡耐安.先秦諸子學說[M].上海:北新書局,1936.
[9]嵇文甫.先秦諸子思想述要[M].北京:開拓社,1932.
[10]王桐齡.儒墨之異同[M].北京:文化學社,1922.
[11]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12]陳伯達.墨子新論[M].見:任繼愈.墨子大全(第49冊)[Z].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
[13]郭沫若.十批判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4]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15]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梁發(fā)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