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在18世紀,苦艾酒被人們昵稱為“綠仙子”。在幾百年的進程中,它曾受人追捧,也曾被多國封為禁酒,而后又重新面世。它是不少創(chuàng)作者的靈感源泉,王爾德曾說,苦艾酒會讓人看到另一個世界。如今,雖然苦艾酒的風光不敵當年,但其神秘的氣質依然吸引著各路酒客。
從“良藥”到“熱銷”
古希臘的名醫(yī)曾發(fā)現(xiàn)苦艾酒對黃疸和風濕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羅馬的大學者老普利尼則認為苦艾酒是一種可以去除口臭并保持年輕的良藥。在古希臘和羅馬時期,這種具有苦味和濃烈的類似于八角香料味道的酒精液體,更多地運用于醫(yī)療保健,并被賦予了Absinthe的名字,即“無法飲用”。
苦艾酒從藥酒轉變成日常飲用酒,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到了19世紀,這種最初不被人接受的飲品才開始因為歐洲葡萄災害所導致的葡萄酒價格急劇上漲而受人追捧起來。
當大部分歐洲人開始買不起葡萄酒時,苦艾酒成為了替代品。一開始,苦艾酒只是法國貴族的專屬飲品,但隨著產(chǎn)量的增加,到了19世紀70年代,普通的法國老百姓也開始喝苦艾酒。喝苦艾酒的風氣在法國逐漸升溫。有人記錄下當時的情景:“法國人用一杯苦艾酒迎來新的一天,也用一杯苦艾酒來結束一天的勞累。但只有兩杯怎么夠,晚飯前也得來上一杯開開胃?!?/p>
很快,苦艾酒走出了法國,成為歐洲人喜愛的酒精飲料,也走向了更遠的地方。20世紀初,苦艾酒成為了歐洲和美國備受歡迎的酒精飲料,它備受藝術家們的推崇,許多作家,詩人在下筆之前都需要來上一杯苦艾酒幫助他們激發(fā)寫作的靈感。
跌入谷底,再煥發(fā)生機
而好景不長,當葡萄園里的酒農找到了防治根瘤蚜的方法,葡萄的產(chǎn)量重新回到了一個穩(wěn)定的水平,苦艾酒的好日子算是告一段落了。因為就在這時,酒農們悲哀的發(fā)現(xiàn),葡萄酒已經(jīng)被苦艾酒遠遠地甩在了后面。為了讓葡萄酒重新成為歐洲人們的首選,葡萄園的酒農開始瘋狂的攻擊苦艾酒。終于,他們等來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在1908年,源于一場兇殺案,瑞士率先開始禁止和銷售苦艾酒。警察在來到事發(fā)現(xiàn)場調查時,發(fā)現(xiàn)兇手在出事之前喝了2盎司的苦艾酒。之后,歐洲的其他國家和美國也開始對苦艾酒下了禁令。
為什么一起兇殺案會引起眾多國家對苦艾酒的恐慌呢?這是因為苦艾酒里面含有一種叫做側柏酮的成分,會讓人產(chǎn)生幻覺。但這一說法其實并不成立,因為在苦艾酒里的側柏酮的含量達到致命之前人早已經(jīng)因喝太多酒而酒精中毒了。在對苦艾酒實行禁令的時期,苦艾酒被迫進入地下市場流通,假貨泛濫,這無疑也促使苦艾酒的名聲更加一蹶不振。
到了20世紀90年代,各國終于逐漸取消對苦艾酒的禁令,苦艾酒終于重見天日。但歐洲和美國國家在苦艾酒的側柏酮量做出了法律要求。如今,越來越多的酒吧重新經(jīng)營起了苦艾酒。可以說,在歷經(jīng)各種劫難后,充滿神秘色彩的苦艾酒又重新回到了酒客的面前。當一杯“綠仙子”下肚,你是否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未知的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