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
〔摘要〕良好的心理準備,對孩子今后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對待求知的興趣有極大的引領和促進作用。經(jīng)調查,初入小學的孩子,普遍存在嫌上課時間太長、游戲活動時間太短、紀律要求嚴格、讀寫作業(yè)偏多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是由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決定的,是由幼兒園和小學,家庭和小學的生活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及學習內容、方法等的差異造成的。因此,我們應幫助幼兒園孩子盡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
〔關鍵詞〕幼兒園;小學一年級新生;心理發(fā)展;干預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8-0054-02
小學一年級新學期,孩子們從跨進小學校門開始,面對小學老師、新的同伴、陌生教室、求知生活,孩子的心靈會有怎樣的波動、變化,如何適應和調整?通常大家會認為,對于孩子來說“新學期、新環(huán)境、新起點”是一個積極的開端,但有時,新學期給孩子帶來的卻是負面效應,比如,潛在的壓力源和應激源,導致個別學生陷入適應障礙。
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征處于從學前期向學齡期發(fā)展過渡的階段,既存在連續(xù)性又具有階段性,這個階段通常面臨五個方面的斷層:
1.師生關系的斷層:“幼兒園老師像媽媽”,這是有目共睹的。幼兒教師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兒,并參與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關系非常親密。而小學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對學生生活的關心相對減少,新入學的孩子可能感到壓抑和生疏,不知所措。
2.學習方式的斷層:幼兒園的學習以游戲為主,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幼兒園的孩子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而小學是以學為主的系統(tǒng)學習階段,不論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jù)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課程標準來學好所規(guī)定的課程。小學強調要學習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要進行讀寫、算術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都是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新入學的孩子會感到壓力和緊張。
3.行為規(guī)范的斷層:在幼兒園,孩子可以遲到早退,行為比較自由;而在小學,在行為上要求比較嚴格,學習、作息、娛樂等都比較制度化、秩序化,孩子會漸漸變得理性和規(guī)范,但有少數(shù)孩子會不適應這些規(guī)則和制度,而且不愿意或不會執(zhí)行這些規(guī)則和制度。
4.期望水平的斷層:在幼兒園,家長和教師對幼兒學習方面的要求,都是以培養(yǎng)興趣和快樂學習為主,沒有硬性的學習任務要求。而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則要有一定的學習目標,自由玩耍的時間少了,孩子會感到不自由、被限制。
5.學習環(huán)境的斷層:幼兒園的活動室一般布置得美觀、形象、富有情趣,而小學教室里固定的桌椅和座位對幼兒缺乏吸引力,雖然操場上有運動器械,但低年級孩子享用的機會較少,孩子就會感到小學生活比幼兒園枯燥、呆板。
面對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心理斷層問題,學校與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對孩子進行心理引導,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家庭干預
(1)給孩子進行“心理接種”。家長可以在入學前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知識鋪墊,讓孩子對即將到來的新環(huán)境有充足的心理準備,這種“打預防針”的辦法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要讓孩子知道知識是有趣的,而獲得知識需要學習,學習會使人變得聰明和智慧。
(2)帶領孩子“實地考察”。對于小學一年級孩子而言,從熟悉的幼兒園到陌生的小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環(huán)境的變化。所以,可以在入學前帶孩子參觀新學校,讓孩子熟悉小學的餐廳、圖書室接飲用水的地方、即將就讀的教室,甚至廁所等的位置,引導孩子和新同學成為友好伙伴,同時盡快與班主任老師熟悉起來,對學校產(chǎn)生好感,盡快適應小學環(huán)境。
(3)幫助孩子盡快養(yǎng)成良好習慣。小學的學習方式、生活環(huán)境與幼兒園大不相同,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比如早點起床,按時上學,會看時鐘,帶齊學習用品,每天自己整理書包等,尤其要教會孩子正確處理學習和玩的關系,完成作業(yè)后再安排玩的活動等。
(4)分享孩子的感受和體驗。對于小學一年級孩子而言,在學校的每分每秒都會給孩子帶來各種新的感受和體驗,這些積極或者消極的經(jīng)歷將影響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的態(tài)度。父母要多和孩子分享每一天的趣事,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問題和不足,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比如,可以讓孩子講述學生發(fā)生的新事、奇事、怪事、樂事,說一說見到的新老師、遇到的新同學、看到的新景物、經(jīng)歷的新事情,還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看到、聽到、經(jīng)歷的事物進行評價,表達觀點,分享內心感受。
(5)鼓勵孩子樂于交往。家長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孩子助人為樂的品質,引導孩子嘗試與人交流,與小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悅或者傾訴自己的煩惱,并通過與同伴、師長溝通解決困惑。尤其是當孩子與同學發(fā)生沖突,產(chǎn)生了退縮、報復的行為時,家長更應該及時的干預。否則孩子很容易成為學生中不受歡迎的人,而最終會影響到他的學習。
二、學校干預
(1)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小學環(huán)境。比如各班可以“參觀新學?!弊鳛殚_學第一課,帶著初入校門的孩子到學校走一走看一看,讓孩子熟悉校園中的一花一草一木,感受新環(huán)境的可愛和美麗,引發(fā)孩子對新學校的喜愛之情。
(2)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小學生活。比如向孩子們介紹小學學習生活的特點和規(guī)則,鼓勵孩子參與到學習中來,帶領孩子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體驗學習生活的樂趣。
(3)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孩子成長重要的心理環(huán)境,孩子心情愉快,情緒穩(wěn)定,是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所以,教師要通過積極語言,表達對學生的關注、尊重、理解和信任,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笑容、教師的關懷和教師的愛。
(4)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算的各種能力過程中,要注意從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入手,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一生的學習奠定基礎。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初期,不要給學生過重的負擔,不急于求成,幫助學生愛學、會學。
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心理可塑性非常強,學校和家長要從孩子入學一開始就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排除引起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引導孩子學會調節(jié)自我,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對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入學心理和行為問題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基礎,一定要走好這一步,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參考文獻:
[1]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修訂版.
[2]陳虹.幼兒教師語言技能[J].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3]齊建芳.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周明榮.小學新生適應性障礙分析及對策探討[J].上海教育科研,2005(11):49-50.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新城第一實驗學校,寧波,315042)
編輯/張 帆 終校/陳 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