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楨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普及,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點科目,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對于提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的意義,然后針對如何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識字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16-0140-0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is a key subject in primary school and is the basis for students to study other subjects. Literacy teaching is the basic link in Chinese teaching.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iteracy teach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iteracy teach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several strategies for how to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iteracy teaching.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primary school language;literacy classroom
前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教師應該向?qū)W生傳授識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因此,教師應該在識字教學中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從而促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1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課堂中應用的意義
小學生的年齡尚小,他們生性活潑好動,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新鮮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小學生的思維方式還處于具象思維的階段,而語文學科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1]。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只是根據(jù)教材中的內(nèi)容進行理論教學,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采用信息技術能夠?qū)⒊橄蟮恼Z文知識以更加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信息技術通過圖、文、聲、像的有機結合能夠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感官體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的氛圍輕松而活躍,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的吸引到課堂教學之上。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不但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讀寫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2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課堂中應用的策略
2.1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小學生往往對形象、生動的事物更加感興趣。因此,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識字教學的內(nèi)容能夠更加生動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2]。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從而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比如,在學習“林”和“森”這兩個字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演示動畫,用一棵樹木代表“木”字,用少量的樹木代表“林”字,用大量的樹木代表“森”字,通過動畫的演變學生對這幾個字的字形、字義都會有很深的印象,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都被有效的調(diào)動了起來,識字教學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2借助信息技術演示動畫,突破識字教學的重難點。與其他教學手段相比,信息技術能夠使教學的過程更加的直觀,用動態(tài)的方式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利用動畫的方式為學生呈現(xiàn)事物的現(xiàn)象,表達事物發(fā)展的過程,從而有效的突破識字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演變過程。比如,在學習“鳥”這個字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鳥類的圖片,然后為學生演示這個字的象形文字,最后再為學生展示漢字,并在課件中標注出讀音、字義以及常見的詞組。通過有趣的教學畫面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學生等感受到學習識字的樂趣。其次,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演示漢字的筆順。筆順對漢字的結構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不但能夠影響筆畫的正午和書寫的速度,同時還關系到書寫的美觀性。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一些比較難寫的或者容易出錯的漢字的筆畫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寫字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漢字筆畫以及結構的理解,同時也方便學生對生字進行記憶和模仿。
2.3運用信息技術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要想讓學生真正的學會一個漢字,反復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及時的反饋能夠強化學生對漢字的印象。信息技術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夠及時的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出示聲旁,繁衍出新的漢字。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屏幕的文字框中顯示一個“巴”字,然后為學生設計動畫,引導學生說出其他由這個聲旁組成的漢字,如“把、吧、爸”等。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的識字量會得到有效的擴展,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形近字進行比較。漢字中有很多的形近字,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很容易將這些漢字混淆。教師可以將容易混淆的漢字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使學生記住形近字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結論: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使用對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打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枷鎖,在教學中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突破識字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并且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效的促進小學語文識字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鄭素麗.從信息技術優(yōu)化角度談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J].文存閱刊,2017(19):99.
[2]李松策.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研究[J].中華少年,2017(2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