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摘 要] 音樂區(qū)角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正常教學活動的延伸,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兒通過選擇和操作音樂材料,參與音樂游戲,處理同伴關系,能獲得良好的情緒情感體驗等,從而深刻影響其合作行為的發(fā)展。
[關 鍵 詞] 音樂區(qū)角活動;合作行為;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3-0048-01
4~5歲是幼兒合作行為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本研究圍繞中班幼兒合作行為,以行動研究為范式,通過對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材料投放、教師指導等方面進行有效干預,利用對實驗組干預前后的結果分析,及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比較研究,研究音樂區(qū)角活動對幼兒合作行為發(fā)展的影響,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幼兒合作行為發(fā)展建議。
一、問題的提出
《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對幼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發(fā)展提出具體的發(fā)展要求,特別是對幼兒社會、藝術領域發(fā)展的新要求,給幼兒園教育指出更加明確的實施方法。完整幼兒的培養(yǎng)、整合教育的出現,游戲化、生活化的課程模式等,都提倡為幼兒提供開放、豐富而且多樣的環(huán)境。于是,區(qū)角活動便在幼兒園廣泛開展起來,并深受幼兒及教師的喜愛。區(qū)域活動中的音樂涉及幼兒發(fā)展的許多方面,對培養(yǎng)幼兒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整體協(xié)調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音樂區(qū)角活動開放性的環(huán)境設置和多層次的活動設計,可以誘發(fā)不同幼兒積極的表現力,更好地發(fā)展親社會行為。
二、研究對象及實施
(一)被試的選擇和分組
選自安陽市某幼兒園兩個中班幼兒,1班幼兒28名(女孩15名,男孩13名),2班幼兒30名(女孩16名,男孩14名)。
(二)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研究案例:《頭 肩膀 膝蓋 腳》
目的:輪流使用樂器材料,通過樂器合奏,合作完成此打擊樂表演。
材料準備:打擊樂器:碰鈴一副,鈴鼓一個,三角鐵一個,小鼓一個;《頭發(fā)、肩膀、膝蓋、腳》音樂CD;幼兒已學會《頭發(fā)、肩膀、膝蓋、腳》的歌曲。
過程記錄:
1.第一次進入音樂區(qū)角有三名幼兒,播放音樂,幼兒隨音樂唱起來,出現單獨游戲行為。
2.期間一名幼兒邀請另一名幼兒進入音樂區(qū)角共同游戲。
3.幼兒拿到材料后使用十分鐘,一名幼兒搶奪另一名幼兒手中的三角鐵,出現爭搶行為。幼兒自行協(xié)商后解決。研究者給出指導語:小朋友們還可以交換使用樂器進行表演。接受教師指令后,幼兒出現樂器交換行為。
4.按樂器分組練習,三組都是用老師固定的節(jié)奏演奏?!?- × - ‖
第二階段研究案例:《唐僧騎馬咚那個咚》
目的:通過角色扮演,合作完成兒歌描述的情景,用動作、表情等表現人物特征。
材料準備: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老妖婆頭飾各一個;《唐僧騎馬咚了個咚》音樂CD;幼兒已學會《唐僧騎馬咚那個咚》的兒歌。
活動過程:
1.在看到區(qū)角里擺放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老妖婆頭飾之后,一名幼兒主動要求教師播放音樂,五名幼兒隨音樂唱起來。
2.有四名幼兒同時選擇孫悟空頭飾,出現爭搶行為,一名幼兒提出可以輪流使用該頭飾。大家同意此方法,但每個幼兒又都想第一次就能使用孫悟空的頭飾,爭搶行為并未解決。幼兒求助教師。
3.教師指導,提出幼兒以選舉形式,舉手表決誰先使用該頭飾,幼兒同意。
4.分配好角色之后,教師播放音樂,幼兒根據音樂進行表演。
三、干預觀察記錄分析
第一階段的干預中,合作行為表現為個人主義傾向,與同伴互動、交流較少。
而第二階段幼兒單獨活動行為有所減少,開始有意識地邀請其他幼兒與其一起參與到音樂區(qū)角中來共同游戲。開始有肢體的相互作用、眼神的交流和音樂情緒的展現,逐漸開始與老師、同伴協(xié)商解決問題,完成活動任務。
四、教育建議
(一)區(qū)角創(chuàng)設
在環(huán)境設置上應當有目標和計劃,區(qū)域活動是幼兒自主活動的空間,應當給幼兒充分自主選擇的權利,但自主并不等同于自由,在設置音樂區(qū)角時,可依據五大領域要求制定幼兒的發(fā)展目標,特別是在社會領域和藝術領域方面。在材料投放上, 材料投放種類要豐富,但并非越多越好。可按照階段內活動目標進行材料投放,提供富有變化的材料,注意分層投放??砂善?、半成品材料,教師還可通過廢物回收利用,和孩子一起自制服裝、樂器、表演道具等。
(二)教師指導
許多音樂活動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如合唱、集體舞,小樂隊、表演游戲等,因此,把個體的創(chuàng)造和群體的合作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針對性指導,同時要注意,在語言提示、動作支持等方面留有余地,鼓勵幼兒自己嘗試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務,既能解決問題,又能發(fā)展合作行為。
參考文獻:
[1]潘萍,凌海蓉.音樂角的創(chuàng)設與指導[J].教育科研論壇, 2009(7):53-54.
[2]趙俊茹,李江霞.關于合作行為的研究述評[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2(3):59-62,65.
[3]關虹.幼兒園活動區(qū)教育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