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思維是教師行為的內在機制,表現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傾向,故而直接影響其教學行為。筆者基于一堂語文課《在大海中永生》的課堂觀察,對教師思維進行評析,進而提出改進策略,以期為一線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供實證參考。
關鍵詞:課堂觀察 教師思維 評析
一、教學實施中的教師思維
1.課堂導入中的教師思維
教師在進入課堂內容之前,進行了情景導入:教師用凝重的神態(tài),哀婉的語調向學生再現了“骨灰撒大海,鮮花送偉人”的場景,讓學生入情入境。
在短短2分鐘之內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帶給了學生莊重、悲傷、思念的情緒感染,為文章的學習做了情感準備,同時,將情景與課文緊緊聯系在了一起,直切主題。教師并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來就直接進入課文,而是精心設計,以情景來導入,并帶給學生以情感體驗,為課文講解學習做出了鋪墊,就這一點看來,教師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課堂講解中的教師思維
在課堂講解中,教師充分運用了課文資源,對學生進行了進一步的情感引導,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例如:在課文講解中,教師教學課文內容之后,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續(xù)寫“鄧爺爺與 同在”,一方面,在續(xù)寫中升華學生的思想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對鄧爺爺的感情,加深了學生對鄧小平爺爺的感情,也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在這一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續(xù)寫能力,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可謂一舉兩得。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激活了,教者將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范例,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而不是視為完全接受的對象和內容。體現了教師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教學方式上,教師主要采用了參與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積極參與。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各式各樣的回答都做出了準確的分析和評價,并作出了適當的情感引導,這需要教師扎實的教學功底,也更加突出了教師思維的靈活性特點。只有靈活的教師思維才能支撐著這一教學活動有序地進行,順利地結束,并取得預期中的效果。
3.課堂提問中的教師思維
筆者觀察到,相當一部分情況下,當教師進行提問時,第一個學生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后,教師并沒有給予贊揚和鼓勵,也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回答進行分析和講解,而是直接跳到了第二個學生進行回答,由此可見,教師思維的敏銳性有所欠缺,并沒有及時抓住學生回答,進而對文章怎么讀,怎樣把握情感進行深入的講解和說明。
二、教學反思中的教師思維
在課后筆者與教師進行了交流,教師對該堂課做出了一下反思: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生字詞的教學時間安排不太恰當,應該稍微加長這一部分的時間安排;其次,在整堂課下來,學生按部就班地跟著教師的設計和節(jié)奏走,以教師為主導,雖慶幸于沒有打斷教學節(jié)奏的突發(fā)性情況發(fā)生,但遺憾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和活力。
就教師反思來看,教師主要反思了教學時間安排問題和教學活動安排問題,但教師的反思只是停留在教學設計上,不夠具體深入。例如對于教學時間安排問題,教師并沒有深入分析具體的時間規(guī)劃,以及合理的時間規(guī)劃能夠帶來的效果,怎樣的時間規(guī)劃能夠體現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理念??梢钥闯?,教師反思的深刻性不夠。
三、教師思維的評價
1.優(yōu)點
教師在課程的導入和講解中,以創(chuàng)新性的情景作為導入,以靈活多變的思維應對學生的回答,并做出深入淺出的解釋說明,充分體現了該教師良好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也體現出了教師思維的靈活性。
2.缺點
在教師的提問中,教師缺乏一定的思維的敏銳性,不善于發(fā)現、發(fā)掘和利用教學活動中的生成性資源。在教師的反思中,該教師著眼于教學設計本身,就問題而言問題本身,缺乏深入的思考,不能舉一反三關注到問題背后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規(guī)律,體現出了該教師思維的深刻性不夠。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完美地走完了一遍預設的教學設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主導性太強,故而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改進與策略
1.加強對學生回答和學生活動的關注度,提升思維的敏銳性,充分發(fā)掘和利用課堂資源
不只是要關注學生的回答,也要關注學生的活動,因為在學生的回答和活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閃光點和錯誤。對于閃光點,要及時加以表揚和說明,引導學生進行更廣泛更深入的思考,對學習內容進行強化和深化;對于錯誤,要及時指出,并關注錯誤是否具有普遍性,及時進行講解和指正。這些閃光點和錯誤,都是課堂上生成的資源,應該進行充分的發(fā)掘和利用,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升教師思維的敏銳性。
2.重視課后的自我反思,提高反思的深度,進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
教師課后的自我反思,能夠幫助教師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這對教師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深入的思考能夠幫助教師發(fā)現、驗證某些教學問題、教學規(guī)律,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能夠幫助教師自身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進而提高教師思維的深刻性。
參考文獻
[1]陳龍安.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6.
[2]江丕權,李越.教學改革與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3):125-133.
作者簡介
趙海全,(1997—)云南紅河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