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寶宗
摘 要:威爾第的歌劇《弄臣》是歌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之作,打破了前期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歌劇宣敘調與詠嘆調分離的弊端以及劇院的演出模式。本文主要就其劇情簡介、藝術價值、曲式分析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威爾第;歌?。弧杜肌?;藝術價值;曲式分析
一、歌劇《弄臣》的劇情簡介
《弄臣》講訴的是在十六世紀意大利的曼圖亞,里格萊托貌丑背駝,失去妻子后,以女兒吉爾達為生命的中心,為保護親愛的女兒吉爾達而在宮廷里當一名弄臣。年輕貌美的曼圖亞公爵專以玩弄女性為樂,里格萊托常為公爵出謀,幫他勾引朝臣妻女,一位朝臣在公爵玩弄自己女兒后詛咒了里格萊托。朝臣們也對里格萊托的行為十分不滿,并聯(lián)合前來設計報復他:讓他不自覺地參與誘拐自己的女兒。公爵戲弄吉爾達后,吉爾達卻對公爵產生了感情。利戈萊托發(fā)現(xiàn)自己竟將女兒交給公爵后,決定雇刺客殺死公爵。獲悉行刺計劃的吉爾達甘愿為愛情而替虛情假意的公爵一死。當里格萊托從刺客手中接過裝有尸體的口袋,以為大功已成,卻聽到公爵高歌,打開麻袋,里面竟是奄奄一息的女兒,痛苦萬分,感嘆詛咒的到來。
二、歌劇《弄臣》的藝術價值
1.鮮明的時代性
任何藝術作品都難免被其所處的時代打上深深的烙印,歌劇《弄臣》的創(chuàng)作明顯的體現(xiàn)出深刻的時代背景。十九世紀中葉的意大利,資產階級革命仍然處于風起云涌的階段,統(tǒng)治階級日益腐化,社會政局動蕩,人民生活困苦,凡是具有創(chuàng)新、復興精神的文藝作品都可以被扼殺。而當時的威爾第卻被雨果深邃的社會思想所吸引,他鐘愛大師筆下的強烈沖突對比和曲折多變的戲劇性。他本人也曾說過:“從戲劇效果而言,《弄臣》是我所作曲的劇本當中最好的一個題材?!?/p>
2.音樂寫作的創(chuàng)新性
歌劇《弄臣》的創(chuàng)新之處,首先,在這部歌劇中,他不用枯燥的干唱宣敘調,而是始終以持續(xù)不斷的管弦樂音響伴襯人物的音樂對話。大量運用詠嘆調和喧敘調的相互配合來推動戲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以這種手法使各場、各幕成為了更為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其次,威爾第極好的運用色彩豐富的管弦樂,張弛有度與人聲的結合恰到好處,也豐富多彩的運用了管弦樂主導動機,使其對于戲劇沖突的介入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戲劇表現(xiàn)力也更為突出;其三,在節(jié)奏的運用方面,作曲家也是根據(jù)每個角色的主要情感和性格特征來精心安排,采用了多種律動規(guī)律和起伏形態(tài)不同的節(jié)奏。如劇中為公爵所設計的音樂,其主要唱段的節(jié)奏形態(tài)均為3/46/8或3/8拍。由于這種節(jié)奏本身的律動感很強,具有鮮明的舞蹈性,花哨跳躍、激動、活潑,所以恰合公爵輕浮放蕩的性格特征,使這一角色形象顯得更加生動、鮮活。其四,威爾第也把意大利豐富的民間歌曲、舞曲的因素以及其他地區(qū)音樂的特點,帶進自己的歌劇創(chuàng)作里。這樣就使作曲家執(zhí)著的追求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注重表現(xiàn)人物內心活動的詠嘆,以及用歌劇概括人性,直面人生的滄桑與歡欣,來揭示社會那內涵的本意,得以更充分的表達,也能讓觀眾更易接受。
三、歌劇《弄臣》的曲式分析
這部作品是深刻的內容和完美的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是音樂與戲劇的緊密結合,他與之前傳統(tǒng)的意大利歌劇比較,不僅在劇本上脫離了劇情簡單、人物面譜化的形式,并且威爾第以一種現(xiàn)實主義的態(tài)度,選擇日常生活而又具有人性化的題材,力圖表現(xiàn)人的本質及其感情,深刻描繪人的性格特征,與同時代的歌劇作家們相比,難得有人像他那樣,對劇中情節(jié)與人物做如此深思熟慮的處理。威爾第歌劇之美在于它以人的情感為中心,對社會與人性作整體的展現(xiàn),對人的感染力強烈而深入,給人以聽覺的享受、思想的啟迪,心靈的響應。
1.曲式角度
這首作品采用ABA單三部的曲式結構。A段先是公爵上場,他向瑪達琳娜唱出甜蜜的求愛曲調?!百澝滥銗矍榕?,我是你的仆人”。(見譜例)整個A段都是在這個主題動機上發(fā)展來的。旋律層層遞進表達了公爵的熱情和渴望,他唱出富有誘惑的曲調。
緊接著音樂進入了B段。瑪達琳娜嘲笑他的謊言:“哈哈!你的謊話真妙,用來開這樣的玩笑!”一直在門外偷聽的吉爾達發(fā)出了心碎的嘆息:“啊,這謊話我也曾聽到!”弄臣不停安慰他的女兒:“安靜,你何必流淚不?!薄9舻男煞磸统掷m(xù)。此段音樂,作者采用復調的手法,同時展示了四種不同的音樂形象。接著弄臣主題曲調有了一個短暫的轉調(bD大―bF大),它展現(xiàn)了戲劇情節(jié)上的轉折,隨之而來的是更加緊張的戲劇沖突,音樂也由此獲得向前發(fā)展的動力。三小節(jié)后轉回到主調bD大調。
再現(xiàn)部A開始后,四重唱的戲劇色彩愈加鮮明:公爵唱腔再現(xiàn)了A段的主題動機――旋律依舊洋溢著對瑪達琳娜的贊美與迷戀;女高音則采用連續(xù)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jié)奏,其間大量交錯著十六分休止符。表達了吉爾達絕望和痛苦的心情:“哦,多么痛苦,多么煩惱,我的心啊,快要碎了!”弄臣在低聲部的宣敘調風格的旋律則表達了一個父親強烈的復仇愿望。在這首重唱作品的尾部,女高聲部和男低聲部出現(xiàn)相同的短促而有力的節(jié)奏型,再一次表達了內心的激動,相同的伴奏音型同時點明戲劇化的沖突在此處達到了緊張的高潮。
2.人物心理活動的音樂表達
四重唱《自從那天見到你》的音樂張力和戲劇性達到高峰。在各聲部不同的人物情感共同推動歌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種手法的運用是這首四重唱最大的特色。重唱中公爵充溢著愛情的浪漫曲是核心聲部——他熱烈地向瑪達琳娜傾訴他的愛慕之情;和公爵聲部相對應的是瑪達琳娜演唱的聲部——她以玩世不恭的口吻與公爵打情罵俏,嘲笑公爵用情不專。這兩個聲部構成二重唱,兩個角色不同情感的表述構成了戲劇的沖突。這作為音樂的前景,又引出躲在墻外目睹此情此景的另外兩個人的心理活動:一個是吉爾達,她的聲部在高音區(qū)以連續(xù)短促富有變化的旋律抒發(fā)了內心的絕望和痛苦;二是弄臣,他的聲部在低音區(qū)發(fā)出憤怒的陰冷的復仇誓言。這四個聲部交織起來,構成一個宏大的四重唱場面,揭示出四個人物不同的情感與心理狀態(tài),并在彼此交織的重唱中體現(xiàn)戲劇的沖突。
參考文獻:
[1]徐欣.歌劇《弄臣》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藝術價值探究[J].湖南師范大學.2009(10)
[2]尹小虎.威爾第歌劇《弄臣》中重唱的藝術特征及演唱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