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會杰
(濮陽市安陽地區(qū)醫(yī)院檢驗科,河南 安陽 455000)
脂肪肝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水平檢驗的臨床意義探究*
周會杰
(濮陽市安陽地區(qū)醫(yī)院檢驗科,河南 安陽 455000)
目的 分析脂肪肝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水平檢驗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進行就診的脂肪肝患者30例為研究組,另選同時期的健康體檢人員30例為健康組,對兩組人員均進行肝功與血清指標檢查,觀察兩組人員的肝功與血清指標變化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天冬氨酸轉移酶、血清丙氨酸轉移酶和膽固醇、甘油三酯指標均要高于健康組人員,兩組之間數(shù)據(jù)差異進行對比,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結論 脂肪肝患者的功水平與血清水平會顯著增高,血清學與肝功指標檢測水平使診斷脂肪肝病癥的重要指標,在臨床診斷上具有重要價值。
脂肪肝;肝功;血清學;檢驗;臨床意義
脂肪肝屬于環(huán)境代謝性的應激性疾病,主要為外界因素引發(fā)的肝細胞脂肪的持久性積聚,導致了代謝平衡失調,引發(fā)脂肪肝病癥。相關的研究報道[1],若脂肪肝病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則會逐漸發(fā)展成肝硬化及肝纖維化,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對患者的臨床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次就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進行就診的脂肪肝患者30例與同期的30例健康人員為研究對象,觀察肝功水平檢測與血清水平檢測對脂肪肝病癥的臨床診斷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病例資料 選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進行就診的脂肪肝患者30例為研究組,另選同時期的健康體檢人員30例為健康組。研究組中女性有14例(46.7%),男性有16例(53.3%),年齡均在34~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8±4.6)歲。研究組中男性有17例(56.7%),女性有13例(43.3%),年齡均在33~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7±4.5)歲。本次研究排除胰腺炎及膽結石、膽囊炎病癥患者。兩組在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1.2方法 對兩組人員均進行肝功與血清檢查,受試人員在檢查前一天晚上要禁食8 h,采集受試人員清晨靜脈空腹血5 ml。將5 ml靜脈血按照每分鐘3千轉的速度進行離心,離心時間設為10 min,分離血清待測。采用自動分析儀對兩組人員的血清學指標、肝功進行測定,并采用配套試劑。肝功指標主要為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血清學指標主要為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其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使用酶法進行測定,轉氨酶通過速率法進行檢測,整個實驗操作過程均要根據(jù)試劑盒的相關操作流程進行。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在檢測后的肝功水平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與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以及血清水平中的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含量的變化情況,分析以上指標對脂肪肝診斷的影響。
對兩組人員的肝功與血清學指標變化情況進行觀察,研究組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含量分別為(342.3±12.4)U/L、(336.4±18.2)U/L。健康組人員的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含量分別為(260.5±48.3)U/L、(209.6±45.7)U/L。兩組之間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患者的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含量分別為(7.12±0.40)mmol/L、(2.96±0.48)mmol/L。健康組人員的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含量分別為(5.76±0.16)mmol/L、(2.06±0.18)mmol/L。兩組之間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詳情如下表所示:
表1 兩組人員的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情況分布
脂肪肝在臨床疾病中較為常見,近年來,脂肪肝的發(fā)病率出現(xiàn)逐漸上升的趨勢。脂肪肝發(fā)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為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發(fā)生改變,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導致脂肪在肝內(nèi)堆積,引發(fā)脂肪肝。脂肪肝患者通常會體現(xiàn)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疲勞乏力等主要的臨床癥狀,脂肪肝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則會出現(xiàn)腹水、下肢水腫等癥狀。另外脂肪肝會對人體的心腦血管系統(tǒng)造成破壞,脂肪的沉積會加速患者炎癥與纖維化反應,使得腦中風與心肌梗死等突發(fā)性疾病的發(fā)生概率增高。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等造成了嚴重影響,可見,對脂肪肝病癥進行早期的診斷與治療顯得極為重要。相關的研究顯示[3],脂肪肝病癥的診斷通常會采取對患者進行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檢測的方式,結合臨床癥狀,從而判斷患者患有脂肪肝的機率。
以往的脂肪肝檢查中,會采取B超檢查與肝活組織檢查的方式,若患者的脂肪肝病癥較輕,可以通過改善患者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可以控制病癥。然而B超檢查缺乏全面性,無法全面對脂肪肝疾病全面的進行分析,僅僅對肝臟的組織情況可以進行判斷。B超檢查容易出現(xiàn)漏診及誤診的現(xiàn)象,診斷上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而肝功血清的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性的檢查特點,且血清標志物、纖維化程度的高與低,和細胞外基質的合成及降解有著密切的關系[4]。肝功中的轉氨酶成分能有效的催化氨基酸、酮酸兩者之間的轉化。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主要是存在細胞的細胞漿中,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又存在于細胞漿中的線粒體內(nèi),當肝細胞遭到病變或損傷的時候,血清丙氨酸轉移酶會進入血液,線粒體自然會受到損傷,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也會和血清丙氨酸轉移酶一起進入血液,血清中的天冬氨酸轉移酶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含量會升高。另一方面,脂肪肝疾病與脂蛋白代謝密切相關,脂肪肝疾病會致使脂蛋分解合成,當患者的肝功能衰竭時,膽固醇與三酰甘油成分就會出現(xiàn)改變,若患者攝入過量的脂肪,三酰甘油與膽固醇成分均會增多,導致體內(nèi)的膽固醇與三酰甘油的水平提升。
本次的研究數(shù)據(jù)中顯示,脂肪肝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含量要明顯高于健康人員,且存在差異。說明,對脂肪肝患者的診斷中采用肝功水平檢測可以有效的反應出患者脂肪肝病癥的嚴重程度,通過肝功水平,可以準確的診斷患者病癥,并采取針對的性救治措施。在對患者血清水平的檢測中發(fā)現(xiàn),脂肪肝患者的膽固醇含量與三酰甘油含量要明顯高于健康組人員,這證實了當患者的肝功能出現(xiàn)衰竭狀態(tài)時,機體內(nèi)的三酰甘油與膽固醇會出現(xiàn)異常,影響患者肝功能。
綜上所述,在對脂肪肝病癥的檢測中采用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檢查,可以提高臨床診斷效果。脂肪肝肝功與血清學指標要明顯高于健康人員,采用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檢測可以為脂肪肝的診斷提供有效依據(jù),有重要臨床意義。
[1] 李彥娜.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水平檢驗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5,(20):48.
[2] 陳嫣紅.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水平檢驗對脂肪肝的診斷[J].醫(yī)療裝備,2015,(9):29.
[3] 張鵬.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水平檢驗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9):269-270.
[4] 陳靈鋒.肝功與血清學指標水平檢驗在脂肪肝診斷中的應用[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5,28(12):1881-1882.
周會杰(1978—),女,河南濮陽人,主管檢驗師,本科, 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工作。
R446.1
B
1004-7115(2017)10-1177-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10.034
201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