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蓮
摘要:班主任工作事無巨細又千頭萬緒,既是教育工作的重點所在,也是中國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因此,研究班主任隊伍的加強與改進,有助于快速推進中國教育事業(yè)走上科學的良性發(fā)展軌道。
關鍵詞:班主任;隊伍建設;教書育人
在許高厚等的專著《初中班主任》一書中,指出“在中國,班主任產生于20世紀初期。1904年,清政府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中規(guī)定,小學各年級設置本科正教員一人。新中國成立后班主任制度正式確立。新常態(tài)背景下,如何加強和改進班主任隊伍建設,關系到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因此,從職責而言:班主任既是學生的引導者,也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是領導者和教育者,更是教育工作、教師教學的協(xié)調者?;诖?,研究新常態(tài)背景下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加強和改進,有助于在中國信息社會全面發(fā)展的今天,班主任工作始終與社會發(fā)展、文化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需求相適應,為中國培養(yǎng)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一、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
1、班主任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囊括了愛國愛黨教育、心理輔導、困難幫扶等各項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wǎng)絡海量的信息隨時影響著學生的思想。班主任在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實際問題和學習生活中的各類具體問題過程中,由于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征等,因此能夠最具時效性的解決學生的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
2、加強和改進班主任隊伍建設是教育育人職責的應有之義和本質要求。班主任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師”。如果班主人將自身定義為單純教授學生學問和知識的“經(jīng)師”,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和怎么做人的問題就無法解決[1]。由此可見,“經(jīng)師易得,人師難求”,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全面實現(xiàn)的最重要崗位。實現(xiàn)教書與育人的充分結合,爭當班主任做好班主任,是教書育人職責的應有之義。班主任崗位的創(chuàng)新不但是社會進步的力量,更是班主任崗位工作不斷提升目標、要求和能力的本質要求,也是推動中國社會教育向前發(fā)展的基石。
二、當前班主任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工作職責不清,素質不高。教育部文件中對于班主任的崗位職責這樣規(guī)定:班主任負有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指導學生的職責。就一般情況而言,班主任的工作側重于班級管理學風建設、班風建設、學習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成長成才教育等具體工作。學生個體的思想問題、心理問題、學習問題、情感問題、生活問題和人際交往問題往往相互交織重疊;學生個體的問題和集體的問題相互交織重疊;班主任職責與各任課老師職責相互交織重疊;學校、社會、政府組織思想政治工作方向等與班主任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密切相關。因此,班主任工作在大一統(tǒng)的職責劃分前提下,出現(xiàn)工作問題推諉扯皮、管與不管沒有明確指標建設等成為必然的現(xiàn)實。同時,由于信息社會負面信息在網(wǎng)絡中得自由流動,班主任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其工作、教育方式,并最終影響學生一生的德行與操守。
2、班主任工作績效不平衡甚至名存實亡??茖W中國的建設過程中,各個行業(yè)的科學績效考核都是人與組織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班主任工作由于其工作內容難以被量化,長期以來績效考核存在不平衡甚至名存實亡的現(xiàn)象。比如,班主任作為科研工作者,應時刻追求學術前沿問題保證自身工作的時效性、創(chuàng)新性;班主任是教師,要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班主任是思想工作者,要有能力擔當一名心理咨詢師的職責;班主任是學生工作日常事務管理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協(xié)調者,所以必須在組織和管理上具備一定的能力,如此眾多的角色和分工,首先不是班主任應該如何分配工作的問題[2],而是上一級組織如何對有能力的班主任進行績效考核的問題,充分全面的績效考核既保證及時對班主任工作給予支持和肯定,也使班主任沒有任何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3、班主任選聘、培訓、考核和激勵等機制不健全。中國當前的學校管理一直處于行政化管理手段之下,因此,班主任的選聘和任用往往由組織決定,而不是通過能力產生。后續(xù)班主任的培訓、考核和激勵等機制,往往照顧到崗位需求,不需要任何競爭手段可以自然獲得。無論從經(jīng)濟利益角度,還是行政管理崗位級別角度來看,班主任工作對于教師缺乏吸引力。
三、加強和改進班主任隊伍建設的設想
1、明確班主任角色定位和工作職責。明確班主任角色定位,我們必須構建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朋友關系;明確班主任工作職責,必須明確班主任與學生的服務關系。
朋友關系是在學生成長階段,班主任既要能夠做到事無巨細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想萌芽的守望和幫助,又要能夠確保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在學生構建三觀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積極正面的情緒與思想能夠及時得到肯定與引導,更要能夠保證消極情緒和思想隨時獲得糾正。
服務關系則是通過確立誰是班級主體而獲得。學生不斷成長首先需要的獨立自主的體驗和感受,但由于其生活經(jīng)驗與社會閱歷的相對匱乏,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手足無措。此時的班主任必須明確自身服務的定位是指導而不是命令。班級主體的確立能夠促使班主任從需求者角度開展工作,而不是主觀認定事物的本質性特征[3]。
2、明確班主任崗位職責。班主任崗位職責不是籠統(tǒng)的劃分和歸屬。應該著重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黨建角度、班集體建設角度、心理健康角度、學生個性特征角度以及日常安全教育角度進行規(guī)范和劃分。而班主任與各個任課老師之間的職責,則通過各任課老師職責的分擔和匯報制度,形成班主任工作有的放矢。進而借助班主任對班級學生個體較為了解的工作特征,強化個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3、實現(xiàn)班主任工作科學與規(guī)范績效考核。班主任工作的多樣性本身決定了班主任工作不可能通過簡單的獎懲措施或宏觀的指標實現(xiàn)狀況進行績效考核。由于班主任工作很難被量化,因此,在班主任績效考核中應該借助于當前的信息技術系統(tǒng),盡可能全面的對班主任工作進行評價、考核,并最終形成量化指標。比如,學生對班主任評價可以借助于簡單的匿名評價系統(tǒng);管理者評價通過班主任自評、互評、學生評價等最大限度的提出管理者評價的主觀性等。
四、結語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又極其重要,是中國教育的基石和中堅力量。因此,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所產生的成效從宏觀而言涉及到中國未來的發(fā)展,從微觀而言影響學生一生的操守與德行。因此,在動態(tài)過程中不斷加強與改進班主任隊伍建設,是中國教育不斷前進的根本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 庫穎,田紅芳. 高校班主任和輔導員隊伍的關系及協(xié)作機制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2,(06):95-98.
[2] 董麗敏,王虹英,李艷濤. 新時期高校班主任工作芻議[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1):53-55.
[3] 齊昊. 新形勢下強化高校班主任配備工作的幾點思考[J]. 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1,(03):260-2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