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
摘要:教育部門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沒有完善的教學體系,另外語文的閱讀內容廣泛,所以關于小學閱讀的教學工作一直沒有取得理想性的進展,在每次教育改革中都會成為被重點關注的目標。同時在每次有關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中,教育部門對于閱讀教學的重點關注部分的意見無法達成統(tǒng)一,許多小學教學機構過于注重對書本的價值利用,造成教學方式偏向于機械化,這就違背了閱讀教學本身的意義,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所以此種教學方式在結果上達不到對學生本身的教育作用。目前,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從三個方面來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其次教師在日常授課中總結有效的教學方法,最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本文從解讀教材、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閱讀氛圍、優(yōu)化教材等四個方面,講述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想法。
關鍵詞:教學;培養(yǎng);小學教育
小學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小學教育是學生的教育生涯的開始,在此期間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以后的學習發(fā)展。語文學科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主要學科之一,有著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傳承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做出新一輪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確立提高學生自身修養(yǎng)及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目標,不斷完善語文閱讀教育體系,才能滿足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方面的各類需求[1]。
一、深挖教材,巧設問題情景
目前小學課程傳授的是簡單的漢字以及偏旁部首相關的知識,小學生的漢字識別能力有限,所以語文閱讀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他們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小學生普遍有著自強不息的精神,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更加渴望獲取知識,同時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所面臨的困難,但是有些問題,已經超出了小學生的能力范圍,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正確的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小學課本中《驚弓之鳥》這個故事,首先將文章通讀一遍,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捋順文章故事的發(fā)展脈絡。再將文章分為幾大部分,每個部分都仔細閱讀,理解,分析,了解故事的主人公更羸與魏王之間的人物關系。小學文章有一個特點,就是人物采取對話的方式促進劇情發(fā)展,所以分角色朗讀也是學習課本的基本方式之一,小學生將自己代入到相應的角色中,體會當時的環(huán)境氛圍,從而感受更羸的智慧,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說出自己心目中的晏子是什么形象。最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總結人物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小學語文課程時,將需要學生去理解的內容轉換成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孩子們的分析能力,這才能體現(xiàn)出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成果[2]。
二、善用游戲,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在枯燥的學習氛圍中會對書本上的知識產生厭倦,所以,為了提高小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經常組織開展各種課外運動。在教學課堂上學生才是主要角色,只有讓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感興趣,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們可以踴躍的發(fā)言。通過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讓學生自主的去學習知識,而不是教師一味的被動灌輸,這樣才能將語文閱讀這項學業(yè)學好。例如在講《打電話》這一課的時候,由于是相聲形式的文章,其中的兩個角色甲和乙,她分別讓男生和女生來飾演,讀過一遍之后,互相交換角色接著讀,這一堂課,所有的學生都很認真,連平時好動的幾位學生也跟著學習。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首要目標就是要激發(fā)學生對閱讀文章的興趣,組織相關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們在游戲中學到相關的知識,并且將課堂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孩子們在課余的時間也會主動的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3]。
教師傳授知識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對于課外時間也可以充分的利用起來,教師可以通過和家長溝通,組織野外郊游活動,領著學生走出校門,體驗大自然的美好,為學生提供更開闊的視野,學會基本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教師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視頻,比如講述中國成語故事的動畫片,根據(jù)格林童話改編的小視頻,這些都可以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教師還可以建議家長領著學生在課外時間去參觀科技館,體驗各種科技成果,探索存在的科學奧秘,這樣的學生知識面不僅僅局限于書本。教育部門應該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教師為學生們指明前進的方向,指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鼓勵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只有讓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興趣,才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發(fā)揮引導作用,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
學生在學習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在課堂上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加強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去閱讀各種自己感興趣的課外讀物。為了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將課本上的文章的各種角色分配給學生,教師作為旁白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故事氛圍,引導學生將自己帶入角色,從角色本身的角度出發(fā),同時帶著自己心中的問題去閱讀文章,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讓學生的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讓學生從更深的層次去理解文章內容,有助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4]。
四、優(yōu)化閱讀教材,合理應用教學資源
課內外的閱讀資料有很多,教師在選擇閱讀教材時,不但要保證故事內容對學生有吸引力,同時也要在故事中隱藏一些寓意。例如,小學課本中的《將相和》,講述了藺相如的幾件事,其中藺相如的智慧以及對待別人的寬容,廉頗的勇武以及知錯就改的態(tài)度,這都是小學生學習的目標。閱讀這些課文,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學到教材中所隱藏的思想道德教育。此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興趣閱讀習慣,教師適當?shù)耐扑]一些趣味性高的閱讀資料,這些課外讀物也要具備一些深層含義,激發(fā)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媒體信息設備,將課文以視頻的形式展示到學生面前,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教育是學生整個教育生涯的起點,這是一個教學方式很難把握的階段,教育部需要建立完善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系,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閱讀各類書籍,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適應新的教學方式,積極組織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王永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新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25):12-13.
[2] 黃育民.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5):16-17.
[3] 黃雪峰.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25):13-15.
[4] 張祎.對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的研究[J].學周刊,2015,(25):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