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翠
[摘 要]綠色課堂是一種能激發(fā)學生情感,點燃他們心靈的火花,使學習更具生機和活力的理想課堂。它要求教師保持一顆童心,讓自己的生命與學生的生命相融通,建構(gòu)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能滿足學生需要的情感化、藝術(shù)化、生活化和人文化的語文課堂,使學生快樂、幸福地成長。
[關(guān)鍵詞]綠色課堂;情感化;藝術(shù)化;生活化;人文化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25-0019-02
綠色是大自然的驕傲,象征著平靜,也預示著希望和活力。綠色課堂是一種能激發(fā)學生情感,點燃他們心靈的火花,使學習更具生機和活力的理想課堂。綠色課堂向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的懷抱,處處彌漫著家的溫馨氣息,平等、民主、安全、愉悅就是她明媚的笑容。綠色課堂,讓童心飛揚。
一、綠色課堂——情感化課堂
教育是有力量的?!傲己玫慕逃欢軌蚪o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蒙昧的雙眼帶來清明。”一位教育專家這樣說。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盡自己的所能給每一個孩子以力量,使他們愉悅、健康地成長。
(一)激情飛揚
課堂是需要激情的,波瀾不驚的課堂不可能吸引、感染孩子。教師只有自己先充滿生命的活力,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激情;教師只有先感動自己,才能讓孩子感動。正如肖川博士所詮釋的那樣:“充滿激情的教育是心靈的晤對與真情的沐浴,它牽引著人們回到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回到本原的心靈感覺,去體悟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靈性之光。”于是,我在課堂上感情充沛,神采奕奕,潛心投入,心無旁騖。如,教學《桂林山水》《魚游到了紙上》,我和學生一起驚喜;教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我和學生一道陷入深思;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和學生一道在哀思中懷念偉人。教師語言或低回婉轉(zhuǎn),或高亢激昂,教師的激情在揮灑,孩子的心靈在震蕩。于是,激情燃燒著激情,涌動帶來了涌動,課堂成為孩子享受教育的所在。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收獲的不只是知識,更是感動,是心靈的滌蕩和洗禮。
(二)民主尊重
尊重孩子是每一位教師都知道的,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了。有一個案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教師在教《坐井觀天》一課時,請孩子分角色朗讀課文,扮演青蛙的小男孩結(jié)結(jié)巴巴地讀到:“天……不……不過……井……口那么大,還……還用……飛……飛……那么……遠嗎?”孩子的朗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這樣的情景讓教師意外。當他得知這個孩子平時并不結(jié)巴的時候,就追問道:“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呢?”小男孩說:“這只青蛙一直待在井里,平時連和人說話的機會都沒有,他已經(jīng)不太會說話了?!焙⒆觿傉f完,教室里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孩子發(fā)言多精彩,見解多獨特,體會多深刻呀!這一份精彩來自孩子創(chuàng)新的思維、獨特的視角,更是來自教師對學生的尊重。
尊重不僅可以贏得尊重,生成無數(shù)的精彩,還可以讓孩子幸福地學習。只有在教師尊重的目光中,課堂上的孩子才會小臉通紅、兩眼發(fā)光、雙手直舉、笑口常開。
二、綠色課堂——藝術(shù)化課堂
語文課堂藝術(shù)精彩紛呈,但萬變不離其宗——讀書。多樣化的朗讀像一種調(diào)味品,給課堂帶來積極的效果,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悟性中開發(fā)靈性
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在感性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悟性,更要在悟性中開發(fā)靈性。教學《春雨的色彩》時,學生對讀麻雀的話產(chǎn)生了爭議。有的人認為,麻雀向來嘰嘰喳喳,語速應又快又急;有的人認為麻雀與燕子爭論不應像吵架,要有禮貌,應讀得平緩一些;有的學生認為有理得說清,不可太急,語言要自信、堅定。于是,教師采用辯論賽形式,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并進行表演展示。這樣,課堂上就會靈性飛揚,學生敢想敢說、標新立異。對此,我感到欣喜。
(二)積累中升華靈性
“積累”并非單指文字符號的積累,還包括情感、認識的積累。在朗讀與感悟中,學生往往會把豐富的情感表達出來。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那里優(yōu)美的風光與富饒的物產(chǎn),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并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去到那里親眼目睹一番。
三、綠色課堂——生活化課堂
(一)讓生活走進課堂
課堂上,教師只有妙招迭出,才能吸引那些充滿好奇心的孩子。當孩子們被一只飛進教室的蝴蝶吸引的時候,教師笑了笑,把教室的窗戶打開,讓蝴蝶飛出去;然后說:“連蝴蝶都想來參加我們的學習,可見學習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事。讓我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吧!”當孩子連續(xù)四遲到,滿臉通紅地推門進來,引來全班同學一陣哄笑的時候,教師卻掏出紙巾幫他擦去額角的汗水,輕聲地說:“趕路要小心。”一點寬容、一點幽默、一點坦誠會匯集成一股感人的力量。教師用自己的心靈從容面對孩子,真實而令人心悅誠服,看似恬淡隨意卻透出教育者的智慧,這必然能撥動孩子的心弦。
(二)讓課堂走進生活
刀郎的一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但真正的雪卻不是大江南北輕易見到的,尤其是在江南。記得去年我正在上《飛向藍天的恐龍》一文時,一個男孩子驚喜地喊:“下雪了!”一下子孩子們都紛紛叫嚷起來:“哎呀,雪真大!像棉花一樣,一朵朵的!”
聽著孩子們的叫嚷,我再也無心把課講下去。透過玻璃窗向外望去,竟也忍不住喊起來:“哇,真大!”不知是急中生智,還是看到孩子們眼神的渴望,我脫口而出:“孩子們,讓我們?nèi)タ囱?、玩雪吧!”一下子,孩子們叫嚷著涌出了教室。雪地里孩子忙碌著,奔跑著,叫喊著,追逐著,歡笑著。雪一碰到他們便很快融化了,融化在這些純潔如天使的孩子的臉上、身上。瞧,每融化一片雪花,孩子的臉上就會像蝴蝶一般撲出一小片鮮嫩。雪與孩子,孩子與雪,真是一次燦爛的邂逅。
下課了,我招呼孩子們進教室。他們七嘴八舌地告訴我:“老師,我們堆的雪人真大!”“冬爺爺真好,給我們送來了美麗的雪花。”“冬天真好玩,冷有什么怕的!老師你摸摸我的手,燙著呢!”……于是《2012年的第一場雪》就這樣在孩子的筆下流淌。
多么生動的描寫、多么豐富的感受呀!這是未經(jīng)歲月洗禮而萌發(fā)的最美好的情感流露,是孩子們獲得的有關(guān)冬天最即時、最真實、最生動、最難忘的體驗。是的,生活孕育著教育。比之書本,生活帶給人的啟發(fā)、賜予人的智慧更豐富、更有效。
四、綠色課堂——人文化課堂
專家斷言:21世紀的教育是關(guān)愛學生生命發(fā)展,張揚學生個性的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的性質(zhì)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出其中的人文內(nèi)涵,與文本作者對話交流,觸摸到課文的人文關(guān)懷,使學生形成獨特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學習《陶罐與鐵罐》一課,我采用表演的形式,使學生深切體會到鐵罐的傲慢與蠻橫無理,陶罐的謙虛與寬容大度,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要正確看待他人的長處與短處。再如,學習《掌聲》一課,我引導學生反復讀殘疾女孩英子說的話,讓他們體會到人是需要關(guān)心和鼓勵的。一句真心的話語、一次熱烈的掌聲、一個鼓勵眼神,也許會改變一個自卑學生的一生,使他鼓起勇氣,信心百倍地面對生活。因此,我們要給予別人關(guān)愛,要珍視自己擁有的關(guān)愛。
綠色課堂遠不止以上所述,它還包括民主、平等、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等。綠色課堂是大語文觀的集中表現(xiàn),它的內(nèi)涵是有限的,但它的外延是無限的。愿我們教師踐行新課程理念,把課堂作為綠色的訓練場,引領(lǐng)學生走入生活、感受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
(責編 韋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