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魏鳳
前不久,有幸參加了在張家港市舉辦的江蘇省語文教學優(yōu)秀課評比活動。15節(jié)各市選送的優(yōu)質(zhì)課,大部分課堂都彰顯著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堂的回歸。沒有花哨空洞的空架子,有的只是以生為本的實效。
怎樣的語文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優(yōu)質(zhì)課?它的評價標準是什么?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一、享受朗讀,領會語言之美
美妙語文課離不開讀書聲,猶如魚兒離不開水,這是語文課的本色。但是如今,在語文課堂上幾乎聽不到瑯瑯書聲了,一堂課下來,教師的“講”一統(tǒng)天下。許多語文教師雖然知道讀的重要性,卻常常因為過于“滿堂灌”“滿堂問”“滿堂練”,造成時間緊迫而把讀完全拋在一邊了。有的教師認為課文實在沒什么可讀,就讓學生讀一讀這節(jié)課的題目,甚至讀讀毫不相關(guān)的東西。
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的胡曉安老師上的《再別康橋》在朗讀教學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從___________,我讀到了詩人對康橋的深情。
生: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表達詩人不離開康橋,成為他的一份子。
師:你讀一讀,注意朗讀技巧:輕重高低,快慢緩急。
生:忘情的讀,一女生讀: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p>
生讀錯了,“斑斕”讀成“波瀾”
老師又請一男生讀: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p>
不巧這孩子也讀錯了,把“別離”讀成“離別”了。
兩個孩子因為太投入了,卻渾然不知,我身后一教研員小聲地說:“讀書就要讀到這種境界,讀得忘乎所以?!崩罾蠋熯@時不僅沒有批評孩子,反而機智地讓兩個孩子配合重新朗讀,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精彩地朗讀博得了所有老師和評委們由衷的掌聲。(那位小男孩讀徐志摩的詩,理解很到位,老師和他有了一段如下的對話:
“我能不能請問你的名字?”
孩子慢慢的依然沉浸在剛才讀詩的情境中,用讀詩的語調(diào),緩緩地說:“我姓——張,名——引哲?!?/p>
老師也很幽默而且機智,立刻說:“我覺得,你姓徐——”
孩子一愣,老師接著也模仿他的語速,慢慢地說:“名——志摩?!?/p>
學生會心的笑了,我們也笑了。
這就是朗讀的魅力!這就是我們的語文課堂,語文課堂拒絕“四平八穩(wěn)”,語文課堂需要真情的碰撞,一個手勢,一句話語,一次身體力行的舉動,一個不足掛齒的細微情節(jié)……尺水興波,就會撞開塵封的心靈之窗,營造一個多彩的世界。
二、注重生命,融入人文關(guān)愛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和語言符號打交道,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構(gòu)筑起一道生命的底線,一座精神的長城。我們需要有寬厚的人文情懷,需要汲取千百年來智者賢者積淀下來的財富,需要大師們的思想引領,以豐富我們的生命天地。
如張家港市常青藤中學錢麗華老師上《散步》時,疏通文字詞句固然重要,但更要引領學生傾聽作者的心聲,錢老師在課堂結(jié)尾處,展示了作者莫懷戚《二十年后說散步》中,有這樣一句:其實我骨子里是想寫生命。介紹了這樣一個背景資料,父親剛剛?cè)ナ溃瑢W醫(yī)學的兄弟對我說,母親此時很容易患上喪偶綜合癥,讓我們多陪陪他,而這次散步,使得母親對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文中處處寫生命,看到原野的景色是生命,母親是生命的源頭,孩子是生命的延續(xù),我們愛生命,更尊重生命。
我在區(qū)優(yōu)質(zhì)課賽課上《羚羊木雕》時,在學校試上課過程中,有個男同學突然舉起了手,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我覺得萬芳不像女孩子,你看她玩小藏刀,在操場邊的樹底下?lián)Q褲子……哪有女孩子的樣子?”這確實難以回答,我自己在備課過程中也覺得,文章里的萬芳這個人物有點別扭。
教材對于學生來說,一直是很具有權(quán)威性的,那堂課我讓學生們明白了這樣的一個道理:真正的對話是平等的。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都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我們又用語文課文讓孩子明白了“平等”的概念。
我認為語文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要讓學生在體味和感悟中獲得對人的生命意義的理解,從而學會努力去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價值。當我們語文老師真正做到了刪繁就簡,彰顯簡樸,立足文本,體會真情;享受朗讀,領會語言;注重生命,融入關(guān)愛,或許我們的語文課就會散發(fā)語文的芬芳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