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悅
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1-2年級)的“識字與寫字”要求是: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jié)構(gòu)。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
低年級的教材雖然一改再改,但是,識字教學始終作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存在。識字教學是孩子們不太感興趣的一部分內(nèi)容,如何以生動有趣的形式來呈現(xiàn),吸引孩子的興趣呢?
一、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轉(zhuǎn)盤識字、象形文識字
1.轉(zhuǎn)盤識字
轉(zhuǎn)盤識字是學習形聲字的一種傳統(tǒng)的好方法。教師在上課之前,需要提前準備好道具:一個硬紙板做成的圓盤,周圍一圈是不同的部首,中間一個轉(zhuǎn)盤轉(zhuǎn)動起來的時候,可以把作為聲旁的漢字和不同的部首相組合,組成新的形聲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講解每一個形旁(即部首)所代表的意思,進而讓學生思考新的形聲字的意思。
例如:在學習“青”字和它的“好朋友”時,在轉(zhuǎn)盤上分布一圈的部首分別是:氵、日、目、蟲、忄、讠。當轉(zhuǎn)盤轉(zhuǎn)起來的時候,變成一組以“青”為聲旁的形聲字,分別是:清、晴、睛、蜻、情、請。然后讓學生思考:“清”為什么是三點水?和它的意思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其他幾個字也按照這樣的方式來學習。
在布置回家作業(yè)的時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個迷你小轉(zhuǎn)盤,自己在家里練習用轉(zhuǎn)盤的方式識字。這種有趣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在動手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學會了新知識。
2.象形文識字
教材中有很多關(guān)于象形字的識字教學,是通過“圖片——象形字——現(xiàn)代漢字”這樣的演變過程,來實現(xiàn)對于象形文字的教學的目標。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識字3》,就是這樣一篇象形字教學的課文。
二、PPT課件——為詞語加入充足的插圖
PPT在課堂上的運用,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節(jié)約紙質(zhì)資源,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的形式,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補充課堂上一些用語言和課本插圖難以完善的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識字3》時,兒歌中有一句是這樣的:“青蠟筆,畫石頭?!庇袑W生向我提問:“青色是一種怎樣的顏色?”我告訴學生,“青色”可以表示藍綠色,也可以表示單純的藍色,或者是綠色。我向?qū)W生舉了個例子:在“青草”這個詞語中,“青”代表什么顏色?學生都就可以說出來,這里的“青”代表綠色,“青草”就是“綠草”的意思。我又反問學生,“青石”應該是怎樣一種顏色?學生的手舉得高高的,然后非常自信響亮地回答:“是綠色的!我家魚缸里的石頭全都是綠色的,我看到小河邊的石頭也全是綠色的?!碑斎唬谏衿娴拇笞匀恢?,確實存在著這種不同顏色、瑰麗無比的七彩石,綠色的石頭也確實是存在的。比如說,名貴的玉石,歸根結(jié)底也不過是石頭的一種。然而,顯然,孩子的回答是錯誤的。他的回答里所指的“綠色的石頭”,只是普通的石頭上長滿了青苔而已,他所看到的綠色,其實是青苔的顏色,而并不是石頭的顏色。我個人認為,課文里的“青蠟筆,畫石頭?!边@里的“青石”,應該更接近青灰色。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PPT課件,是很難在課堂上用語言向?qū)W生講解清楚。如果要在課堂上展示實物,又大費周折??墒?,憑借PPT課件的展示,就能很好地收到展示效果。我用PPT呈現(xiàn)了一組青苔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到,眼睛看到的并不是真相,自然界有很多奧秘需要我們?nèi)ヌ剿?。我又展示了一組“青石板路”的照片,很多學生表示,自己也走過這樣的路,見過這樣青灰色的石頭。由此,“青蠟筆,畫石頭”這一句句子,學生完全讀懂了。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愛提問,好提問,是他們的年齡特點。作為老師,我們應該保護和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并且盡我們所能地為他們解決疑問。有了PPT課件的支持,世界之大,可以盡情呈現(xiàn),精彩紛呈之間,也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
三、微課——精彩紛呈的預習新形式
今天的回家作業(yè),是預習下一課。
相信這是很多老師都布置過的一份作業(yè)。怎么預習新課呢?無非是讀讀生字,讀讀課文,附帶幾個思考題。那老師們是否想過:會有多少學生能不打折扣、興致勃勃地完成預習作業(yè)呢?很多學生都會不打折扣地完成抄寫類、練習類的“上交作業(yè)”,而對“虛幻縹緲”的把新課生字讀三遍、四遍、五遍的作業(yè)視如空氣。話又說回來:對于識字課來說,學生真的把生字讀了三遍、四遍、五遍,對于孩子第二天的語文課堂學習,真的會有很多幫助嗎?
如果把新興的多媒體資源,加入傳統(tǒng)的預習作業(yè)中,那一定能碰撞出新鮮的火花——那就是“微課”的運用。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第二冊《識字8》的時候,可以在課前制作一個微課,把《識字7》里面“青”和“青”的“好朋友”這一部分內(nèi)容復習一下,然后再展開《識字8》這一課的生字預習——出示一組帶有金字旁的漢字,讓學生思考:金字旁的字有什么共同點。然后總結(jié)出來,金字旁的字大多都和金屬有關(guān)?!搬敗边@個字是多音字,是這一課生字中的難點,可以把它也放在微課里學習。有了這樣的預習基礎(chǔ),第二天在課堂學習中,效率也會更加高。
如果我們能在識字教學中,把傳統(tǒng)的方法和現(xiàn)代的多媒體技術(shù)相結(jié)合,在課堂上呈現(xiàn)多種不同的學習形式,在“老瓶”里灌上“新酒”,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在課堂上收獲更多,也更能激發(fā)低年級孩子的學習熱情。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斜塘學校江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