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華
摘 要 互聯(lián)網的信息主要是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發(fā)送的,互聯(lián)網已成為維護霸權地位的高科技工具。美國等國家運用互聯(lián)網傳輸各種西方政治觀、價值觀、經濟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應與時俱進,把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日常工作的重點,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教育,提升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 網絡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軟實力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信息化技術帶動了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全球已進入網絡傳播時代,許多國家都制定了互聯(lián)網發(fā)展規(guī)劃,都運用網絡傳遞文化價值觀。經濟全球化時代,發(fā)達國家掌握經濟科技文化話語權,極力推動全球文化一體化,都利用網絡傳播文化價值觀,總書記習近平在2016年12月份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講話中,強調運用新媒體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因此,在信息時代,我們應研究運用網絡等新媒體,傳播黨史,國家建設道路的探索史,改革開放史,提升對思想意識的認同感,以提升文化軟實力。
1關于我國信息傳播文化的話語權問題
在當今互聯(lián)網世界的信息傳播中,美國等西方國家處于絕對壟斷地位,被稱為“信息霸權或網絡帝國主義”。西方國家聲稱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美國等國家運用互聯(lián)網傳輸各種西方所謂的民主人權。并且,攻擊中國人民反侵略的斗爭史、散布所謂的“歷史總結論”,造成高校大學生思想波動;網絡傳播的思想觀點,威脅了中國的執(zhí)政黨的國家政權的穩(wěn)定、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自信、淡化中國人民為民族復興的凝聚力、信心。經濟全球化時代,利用網絡輸出西方各種思想,使得文化價值觀在不同空間和地域相互激蕩與博弈,而經濟全球化,西方發(fā)達國家擁有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這就威脅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政治和文化安全。
2運用網絡新媒體改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
對于互聯(lián)網時代的高校學生也把網絡及其相關的移動網絡、手機上網等作為信息搜索及交流的工具,許多高校正在把高科技網絡運用與思想政治教,大部分師生都認為是課堂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補充,是一種生動形象化的方式。用正確的思想引導人們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有著現(xiàn)實的價值。
第一,有利于提升凝聚力。現(xiàn)在,有許多高校建立了紅色網站。以清華大學為例,該校汽車工程專業(yè)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時事熱點評論等九個欄目,并且注冊了網絡域名,該網站已成為掌握引領思想、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輿論陣地。在建黨九十周年活動中,該網站組織了許多活動,包括黨史學習、黨史征文、收看黨史國史的電視片。
“紅色網站”傳播黨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共產黨的黨史,國家建設道路的探索史,改革開放史。這些主流思想都具有資政育人作用,提升高校師生對于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信心,提升理論道路自信,通過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的精神引領,必然引領不同價值觀、凝聚各種力量,從而提升凝聚力人心以及文化自信達到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不斷提升經濟科技實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第二,有利于抵制西方信息文化軟實力滲透。網絡作為一種媒體,也成為大國之間相互運用文化進行博弈的戰(zhàn)略工具。近年來,美國政府特別重視對華開展網絡外交,強推“網絡自由”,新媒體成為美國發(fā)動政治攻勢的“沖鋒槍”。這更加想凸顯出了互聯(lián)網在西方國家推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地位,也對中國推行文化軟實力,以維護本國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安全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我們思想政治教育者個工作者需要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運用高科技手段---網絡,傳播中國革命的艱辛探索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艱難探索,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取得成就的自豪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道路等自信,鑄就抵御西方文化輸出的“防火墻”,增強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目前的“紅色網站”在弘揚愛國主義,文化自信、民族復興的責任感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北京大學積極運用網絡的傳播作用,打造傳播主流思想的“紅旗在線網”,該網站設置了多個板塊,在建黨90周年之際,有力的宣傳黨史、開放史等作用。“由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主辦的該網站特設“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專題”,設有“北大人談黨”、“黨史軼事”、“黨史上的第一”、“光輝歷程”……等欄目。”
可以說,通過網絡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傳播革命探索史、建設道路探索史、改革開放史,也就是倡導民族復興自信,也是發(fā)揚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把這種民族精神滲透到網絡信息傳播中,引起人們形成正確的思想變化,從而提升文化軟實力。通過以“紅色網站”為主導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網絡傳播,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得以變得新穎,方式發(fā)是學生能夠接受,信息傳播的數(shù)量和速度大幅度上升?!案咝=處熞矐\用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具。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北救嗽谌粘=虒W中,就運用微博、QQ群、QQ空間等網絡工具,把教學內容上傳到網上,請學生發(fā)表觀點,提供備課材料、提供教學案例,此方式得到許多學生的認同。目前,高校學生都已是90后,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說網話辦網事已蔚然成風,我本人還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并運用智慧樹、微信進行思政課教學、進行(下轉第29頁)(上接第27頁)熱點問題探討,使網絡探討問題、互動討論都做成網事。目前,四川省教育廳要求各高校都學習西華大學易班網絡課建設,通過網絡平臺,打造思政課的活力,提升我國意識形態(tài)吸引力、感召力,提升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更重要的是,網絡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能夠激發(fā)愛國主義價值觀,維護本國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安全,提升本國的文化軟實力。提升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守住思想意識形態(tài)陣地,爭奪思想話語權,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抵制西方文化軟實力的滲透,反對西方文化網絡信息霸權,使中國特色理論文化走向世界,維護合作和平、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邱偉光,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張春江,倪健民主編.國家信息安全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 紀雙城,楊明.美英曝光網絡戰(zhàn)攻略互聯(lián)網戰(zhàn)爭能避免嗎?[N]環(huán)球日報,2011-6-1.
[6] 徐建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 周偉.點擊紅色網站[N].人民日報,2002-6-13.
[8] 尹韻公.新媒體發(fā)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9] 李堅,劉寧.“紅色網站”紅旗飄飄[N].中國教育報,2001-6-28.
[10] 錢海源.帝國主義的戰(zhàn)略陰謀:在中國搞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J].當代思潮,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