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
摘要:對于高中生而言,了解歷史能夠讓他們中國以及世界的發(fā)展史,歷史教學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陣地,通過對歷史這一學科的學習能夠培養(yǎng)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并且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到古往今來許多的大事件,使學生對于自己現(xiàn)在生活世界的由來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此外,古語有云“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高中生能夠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學會處世之道,讓學生變得的睿智明理,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努力找出打造高效的歷史課堂的方法,提高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學習興趣
一、歷史背景的介紹
在學習歷史這一學科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提醒學生要聯(lián)系時代背景去分析相關問題的成因以及產生的影響,教師在授課時也要注意情景的設置,可以通向學生展示過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影像資料將學生帶入到歷史情景之中去,再讓學生去分析歷史事件的時代意義等。比如在學習義和團運動的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介紹當社會的政治情況、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以及文化程度等等,如當時西方傳教士被準許在中國傳教和成立教會,西方傳教士以及中國信徒不受清政府管轄,且一些不良教徒欺壓老百姓,但因教會的治外法權,老百姓不能得到公平法制的對待,造成了百姓的仇外心態(tài),再加之當時社會有許多詆毀西方人的謠言以及舊勢利的煽動,便有了義和團的奮起反抗。義和團盲目排外,只要是外國人就一概殺死,只要是外來的新事物一律不接受,義和團是以民間宗教和仇外情緒為精神紐帶組成的松散集體,成員多為農民、小手工業(yè)者以及游民,政治立場不夠堅定,體現(xiàn)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義和團運動加速了中國與外國勢利的仇恨態(tài)勢,義和團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者的氣焰,瓦解了帝國主義企圖利用宗教入侵瓜分中國的目的,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氣魄,促進了中國人民反抗精神的覺醒。由此可見,對于歷史背景的介紹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一些看似不可思議甚至是不能理解的歷史事件為何會發(fā)生——要將事件的時代背景等因素考慮在內。
二、設置問題,鼓勵課堂探討
歷史老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后,讓學生進行討論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體會到學生歷史的趣味與意義。對于歷史的學習不能一味的朗讀或背誦,教師要注意變換教師方法,設計一些值得思考的、能夠勾起學生討論欲望的問題。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討論為何我國近代進行的洋務運動與日本明治維新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高中生可以從當時兩國的政治、經濟、外交情況等方面進行討論,又如在八年抗戰(zhàn)中,中國共產黨做出了哪些貢獻?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勝利還得到了哪些力量的支持?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討論,高中生不僅能夠了解到歷史事件的真實情況,更能夠人學生感受到如今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教師也可以趁此機會對高中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做有利于能夠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祖國努力學習,提問過程是揭發(fā)歷史事件中存在的矛盾的過程,高中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能夠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識,對學生自身的思想高度的升華有著重要意義。除此以外,激烈的討論有利于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等,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重視課前預習課后與復習工作的開展
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對于任何學科來說都十分重要,對于工作歷史的學習也是一樣的。教師在課前給學生布置好預習任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進度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課后復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課本的知識體系。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鼓勵高中生在預習與復習時,不必拘泥于課本上的內容,可以根據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展開,從不同的途徑去了解事件的經過或者任務的生平事跡,例如在學習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索——虎門銷煙這部分內容后,高中生如果對于林則徐這位歷史人物感興趣就可以搜集有關于他的相關資料,試著分析是什么樣的生活經歷讓林則徐做出虎門銷煙這一壯舉。高中生對一些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的了解會使更加喜歡歷史這一學科,提高學生對歷史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做到了主動學習與了解歷史,這樣一來高中生的歷史成績一定會有所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積累的多了在課堂上就會更加踴躍的發(fā)言,歷史課也會更加高效有趣。
四、總結
“讀史使人明智”,通過對于歷史的學習讓高中生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高中歷史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尊重歷史,通過不斷地探索與實踐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與學生一起努力建設高效課堂,讓學生主動開展對于歷史的學習與探究,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與綜合素質,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文小蘭.《高中歷史自主深入教學》,學術期刊《文理導航(下旬)》 2016年4期
[2] 徐洪俠.《淺析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課堂討論》,學術期刊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15年5期
[3] 郭利賢.《談愛國思想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學術期刊 《學周刊B版》 2013年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