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渤海大學 a.馬克思主義學院;b.教育與體育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大學生挫折事件的分類
方鴻志a,黃秋霞b
(渤海大學 a.馬克思主義學院;b.教育與體育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運用開放式訪談法、問卷調(diào)查法,以1475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大學生常遇到的挫折事件進行分類。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挫折事件可以分為五個因子,分別為人際交往受挫、日常生活不順、學習夢想受挫、家庭不穩(wěn)定及其他因子。分類的克隆巴赫Alpha系數(shù)為0.908。此次調(diào)查結果對大學生挫折事件的分類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以為大學生預知挫折事件、有效應對挫折事件提供詳實可靠的參考。
大學生;挫折事件;抗挫折能力
大學生是生活中的特殊群體,肩負著國家未來建設和發(fā)展的重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由于年齡及經(jīng)驗的特殊性,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等眾多領域往往會遇到很多挫折,因此,引導他們正確認知挫折、合理預防挫折、有效應對挫折,從而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已經(jīng)成為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國內(nèi)外的學者對挫折事件展開了許多研究。首先,研究了挫折事件的定義。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觀點:第一種從主觀角度上強調(diào)挫折是主體實施目的過程中受到阻礙時的情緒反應。“挫折是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阻礙和干擾,以致其動機不能得到滿足時產(chǎn)生的情緒狀態(tài)。挫折至少包括了痛苦、失望或焦慮,而非單一情緒?!钡诙N從客觀角度上主張挫折是主體實施目的的過程中受到阻礙時的情境。王博等學者指出挫折是一種刺激性生活事件,這類事件能夠?qū)е氯藗兙窬o張、情緒焦慮、心理疲勞。第三種主客觀綜合強調(diào)挫折是目的受阻時的情緒反應和某種情境的綜合,認為挫折應該有兩種含義:“其一是從客觀上看,指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阻礙或干擾時的對象和情境,稱為挫折源或挫折情境;其二是從主觀上看,指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阻礙或干擾時的情緒反應,稱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挫折情境(挫折源)和挫折心理(挫折感)是密切聯(lián)系的。”其次,有些學者為了評估人們的抗挫折能力,各自編制了挫折事件量表。在holme和rahe的研究中,挫折事件量表亦可稱之為社會再適應量表(SRRS),他們于1976年編制了這一量表,讓人們有了一個參考標準。但是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社會再適應量表在傳入中國之后得到了發(fā)展更新,這就得益于中國的兩位研究者:楊德森和張明園。他們在20世紀80年代先后編制了兩個生活事件量表,使國人有了量化挫折事件的標準。隨著中國時代的進一步變遷,研究者劉賢臣、劉連啟等人認為,人的一生處于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每個階段由于扮演的社會角色不同,遇到的挫折事件也就不同,因此他們基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編制了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最后,對于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具體措施,學者們也提出了許多意見。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正確認知挫折與自我,樹立正確的挫折觀;第二,合理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加強抗挫意志磨練;第三,多渠道普及心理知識,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diào)適;第四,多學科融合,豐富教育途徑;第五,注重教育示范,增強學生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第六,發(fā)揮家庭、社會的合力作用,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第七,構建專業(yè)型、綜合性挫折教育模式。
此次研究收集了大學生常遇見的多個挫折事件,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對其進行分類,旨在引導大學生正確認知挫折、合理預防挫折、有效應對挫折,從而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從而使心理素質(zhì)得以提高。
(一)研究對象
通過采用隨機抽樣調(diào)查的方法,隨機選取了八省十一所高校的1475名大學生,分別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136人、吉林138人、遼寧440、山西273、浙江144人、陜西113人、重慶78人、廣西153人。其中,男生524人,女生897人(性別缺失54人,占3.7%);大一543人,大二444人,大三364人,大四58人(年級缺失66人,占4.5%);文科519人,理科812人,術科73人(專業(yè)缺失71人,占4.8%)。
(二)研究方法
1.開放式訪談法
大學生挫折事件問卷來源于147名大學生的開放式提問回答結果,開放式提問的內(nèi)容是:結合自身經(jīng)歷,對你而言挫折事件具體指什么?回收開放式提問結果之后,依據(jù)回答,將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事件依次記錄下來,最終整理出26項大學生經(jīng)常會遇到的挫折事件(見表1),將事件發(fā)生時給大學生帶來的心理影響程度分為五個等級:無影響(0)、輕度影響(1)、中度影響(2)、重度影響(3)、嚴重影響(4)。
2.問卷調(diào)查法
隨機選取了八省十一所高校的1600名大學生,向他們發(fā)放大學生挫折事件問卷。最后收回問卷1475份,回收率為92.18%;在1475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1475份,有效率為100%。
(三)統(tǒng)計處理
回收問卷之后,首先依據(jù)各人口學變量,將問卷的數(shù)據(jù)信息錄入到SPSS18.0中,之后對數(shù)據(jù)的基本信息進行一般性描述分析,最后再進行因子分析適當性檢驗、因子分析、信度檢驗。
(一)26項挫折事件的分類
1.探索性因子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KMO檢驗和Bartlett球型檢驗兩種方法來衡量數(shù)據(jù)是否適合因子分析。統(tǒng)計結果顯示,KMO=0.920,Bartlett球型檢驗值為12771.749,df=325,顯著性水平為0.000。這表明數(shù)據(jù)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在此次研究中,采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和Promax旋轉(zhuǎn)法來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因子提取的標準為特征值大于1,而共同成分選取的標準為項目的因子負荷大于0.30。由碎石圖可知(見圖1),此次研究共抽取了五個因子。經(jīng)統(tǒng)計檢驗發(fā)現(xiàn)這五個因子共解釋了方差總變異的51.9%。根據(jù)項目在因子上的負荷大小排序,結合問卷對五個因子進行命名,分別為:人際交往受挫因子、日常生活不順因子、學習夢想受挫因子、家庭不穩(wěn)定因子及其他因子(見表1)。
圖1
表1 大學生挫折事件的因子及因子負荷
2.信度分析
計算信度的常見方法有很多,例如重測信度、復本信度、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評分者信度等等。本次研究檢驗信度的方法采用的是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具體是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中的克龍巴赫Alpha系數(shù))。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計算出克龍巴赫Alpha系數(shù)為0.908,這說明數(shù)據(jù)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2 26項事件平均影響量與標準差(X±S)
(二)大學生挫折事件的統(tǒng)計分析
由表2可知,1475名大學生的問卷得分分布在1.67-3.00之間,說明這26項挫折事件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從輕度到嚴重依次不等。從平均影響量的高低來看,對大學生而言,影響最大的五個事件依次為:家庭變故(3.00±0.999)、家庭不和(2.71±1.013)、被朋友背叛(2.61±0.949)、高考失利(2.49±0.956)、對前途感到茫然(2.36±0.954)。而相比之下,影響最小的五個事件分別為:自己生病(1.67±0.792)、競選失敗(1.68±0.759)、減肥失敗(1.75±0.816)、丟錢(1.77±0.876)、考試失利(1.79±0.805)。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挫折事件可以分為五類,分別為人際交往受挫因子、日常生活不順因子、學習夢想受挫因子、家庭不穩(wěn)定因子及其他因子。大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參考這五類挫折事件,提前預知即將發(fā)生的挫折事件,從而幫助自己采取有效的方法去預防挫折,當挫折事件發(fā)生時,也能采取正確的措施去應對挫折,由此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依據(jù)大學生挫折事件的分類,則可以明確地了解大學生常遇見的挫折事件的類型,這樣就能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構建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從而幫助他們應對挫折,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表明,對大學生而言,影響最大的五個挫折事件為家庭變故、家庭不和、被朋友背叛、高考失利、對前途感到茫然。因此,在挫折教育工作中,在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個性差異的基礎之上應當有所側(cè)重點,應將家庭不穩(wěn)定因子放在首位。家庭是個體成長和發(fā)展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個體成長和發(fā)展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和諧穩(wěn)定的家庭環(huán)境對個體的身心發(fā)展至關重要。
[1]楊德森.行為醫(yī)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285.
[2]張明圓.精神科評定量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55.
[3]方鴻志,范會勇,等.大學生抗挫能力問卷的編制與檢驗[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7):1030.
10.3969/j.issn.1008-6714.2017.10.044
R395
A
1008-6714(2017)10-0097-03
2017-06-13
方鴻志(1965—),女(滿族),遼寧錦州人,教授,副校長,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黃秋霞(1993—),女,四川南充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錢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