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忠
在名著導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經常被忽略和誤解,常常表現(xiàn)為模糊化、差異化和單一化等,未能發(fā)揮應有作用。其實,在面臨導讀主體差異化、導讀要求多樣化、導讀考查單一化和導讀結構復雜化的困境中,教師的角色是多重的,它既可以是引渡者,也可以是設計者,還可以是對話者。教師在這種多重角色的把握中,肩負把握導讀的精準方向、構建興趣激發(fā)機制、開展多重對話的責任。
一、教師在名著導讀過程中的角色定位
在名著導讀過程中,教師是一位先行者,要通過導讀引導,讓學生有效地從書本的言語世界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思維世界、精神世界。
1. 引渡者
從事實上講,教師進行名著導讀教學,引領課堂是教師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教師在名著導讀的教學方式上,應該通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服務地位來引導名著導讀教學的進行;在功能上,教師的引渡者角色的含義在名著導讀中,就是學生閱讀的擺渡人,把還不喜歡閱讀的學生吸引到名著中來,再不斷地把處于閱讀低水位的學生擺渡到中層水位,甚至更深的水位上來。(朱華華:《做學生閱讀的擺渡人》,《語文月刊》2017.3) 在當前教學中,不少學生因為知識的有限和人生經歷不足導致的情感的匱乏,他們的心其實是一片無盡的荒原,教師用知識教育和情感教育穿越學生個體之后,讓他們變得豐盛,把他們引領到對書本的深層次理解上,與作者對話,也與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對話,從而獲得自己的閱讀體驗,甚至可以用于未來,成為指導自己的人生的經驗。
2. 設計者
教師在名著導讀過程中扮演學生閱讀計劃的設計者。雖然在名著導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作為課堂權威者的角色而存在,同時有學者認為應把課堂還給學生,但是事實上,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教師。教師作為具有特殊身份的學習活動參與者,在導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領學生有效地閱讀,而且要為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指導他們循序漸進地涉獵各類名著。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導讀過程中,教師更應注重名著閱讀計劃制定的合理性,真正把學生視為閱讀主體,重點關注他們的閱讀取向,考慮他們的情趣愛好,合理安排閱讀時間、閱讀進度以及閱讀任務。同時,在計劃實施過程中,促進學生自主性閱讀與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
3. 對話者
名著導讀作為課程教學的一部分要求教師參與到名著導讀過程中。教師作為參與者,擔任著導讀的參與角色,負責開展師生對話、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最明顯表現(xiàn)為對話者。
新課程理念下的名著導讀中,教師由掌控者的角色變?yōu)閷υ捳叩慕巧?。以前,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滿堂灌”來實現(xiàn)知識從教師的頭腦轉移到學生的頭腦。事實證明,這種單向灌輸?shù)慕虒W方式雖然具有很強的目標指向性,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執(zhí)行力都不好。所以,教師需要從角色轉變開始,理性定位對話者角色,在導讀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出對話的自由開放性。師生通過溝通對話,發(fā)表獨特的觀點,開拓自己的視域,讓學生在名著閱讀中感受師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
二、名著導讀過程中教師角色的實現(xiàn)路徑
1. 確立導讀目標,把握名著導讀的教學方向
促進名著導讀過程中的教師角色轉變,關鍵是確立導讀教學目標。在導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會形成一個“權力博弈”,教師與學生之間合理分配權力,調整權力比重,在動態(tài)生成的導讀過程中,把握課程標準,從中尋找發(fā)展時間和空間。第一,明確教師在名著導讀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性地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達成名著導讀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限制。一方面,學生深刻的社會經驗和情感經歷不足,甚至可以說沒有;另一方面,相關的新課程標準要求還不夠完善和細節(jié)化。為了最大可能地避免學不到位情況的出現(xiàn),必須堅持教師在名著導讀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第二,通過把握課程標準和教學設計逐步達成名著導讀教學目標。在什么內容研讀,從哪種途徑引導是關系名著導讀教學的關鍵問題。教育家張志公指出:“導讀不是代讀,導的任務是使讀者讀得更好;讀是學生自己去讀。”這句話極好地說明了實現(xiàn)導讀目標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辯證統(tǒng)一。教師的角色轉變應立足于放權于學生、發(fā)揮引導作用、增強學生能動性、加強學生參與等方面,處理好教師與學生、教學與目標、引導與研讀之間的關系。
2. 突出導讀理念,切實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新課程教學理念表明,課堂的核心不再是教師權威角色,而是學生主體角色,也就是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體系,盡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名著導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事實上是一種咨詢式指導引導研讀的過程,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在教師指導下找到方向、達成目標。而教師此時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上的領導者而是引路人,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按照“導師”的理念和要求,轉變教師職能,發(fā)揮引導作用。大家逐漸認識到,應該重新定位自身在名著導讀教學中的角色,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才能迎接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挑戰(zhàn)。
目前的重要任務:一是形成主動引導理念。深入研讀和體會新課程教育理念,提高對引導者這一角色的深度認同;增強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意識到指導者角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實現(xiàn)自身的引導作用的同時,促進學生確立自身的主體地位。二是合理建立監(jiān)督體系促進引導作用的有效發(fā)揮。監(jiān)督體系是保證指導作用發(fā)揮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從功能發(fā)揮效果來看,應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建立監(jiān)督體系,構建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互動平臺。教師及時收集學生對教學的反饋信息,并進行反思和調整。
3. 尊重個性差異,構建閱讀興趣的激發(fā)機制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睘榇?,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和尊重差異,注重構建閱讀興趣的激發(fā)機制。教師導讀的基礎應是興趣激發(fā)。在名著導讀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閱讀興趣的生成,不僅是構建興趣激發(fā)機制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名著導讀教學中將激發(fā)興趣的計劃落實的過程?;诖?,教師需要認清自身的定位,加強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包容性,能夠有效地處理自身的定位和學生的個性訴求之間的關系,更好地進行名著導讀教學。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