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群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055-01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中的《望江南》是譽為"花間鼻祖"之稱的溫庭筠之作。這是一首寫閨怨的小令。此詞以江水、遠帆、斜陽為背景,截取倚樓眺望這一場景,以空靈疏蕩塑造了一個望夫盼歸、凝愁含恨的思婦形象。小令情真意切,清麗自然,沒有矯飾之態(tài)和違心之語,是溫詞中別具一格的精品。
詩歌是由意象構(gòu)成意境,再由意境體現(xiàn)詩情的,意象是詩歌最基本的構(gòu)建元素。因此,在選擇《望江南》的教學方法時,教者毫無懸念的采用了意象分析法。
1.解讀文本,品意象,賞意境
《望江南》中有四個主要的意象:倚樓、斜暉、水悠悠、白蘋洲。
1.1 倚樓。倚樓等待,是詩歌中常見意象,或思念,或期待。如范仲淹的"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白居易的"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梳洗罷",隱含著女主人公盼歸的期望,"女為悅己者容",這容是為了心上人才有意義的,正因為她期望中丈夫會回來,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會認真梳洗。緊接著的"獨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剛一梳洗完畢就匆匆的趕去江樓了。從她一早就急急去江樓眺望展開一點,就應該還會想到,她的思念應該不會是早上起床后才突然產(chǎn)生的,她昨天夜里可能是長夜不眠,一夜相思,受盡煎熬;抑或昨夜她夢見吉兆,所以她才急不可耐地早早趕去望江樓。獨倚望江樓,天際識歸舟,其情殷殷,希望滿懷,又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一天,又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一天。
1.2 斜暉。無論是古代文學作品還是現(xiàn)代文學中,夕陽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如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表達浪跡天涯的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無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悵惘失意。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從"梳洗"到"望盡千帆"是一個漫長難耐的焦躁時光,然而卻是迷離著玫瑰色夢幻的希望時期。接下來"皆不是"一語猝然將夢幻扯破,重新將思婦拋向絕望的境地:看來今天又是白等了。已是夕陽西下的時候了,早上滿腔的期望都隨落日漸漸黯淡。這斜暉尚且脈脈含情,無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為什么她盼望的人卻如此薄情寡義,棄她于不顧呢?
思婦從清晨等到了黃昏,從希望等成了失望,這樣的斜暉,這樣的流水也許與女子已經(jīng)注視了千百回,脈脈含情,哀嘆女子的哀愁,女子的心如夕陽般幾近沉落西山,所以"斜暉"意象含有女子希望轉(zhuǎn)眼成空的沉沉愁念。
1.3 水悠悠。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流水"是詩人經(jīng)常借用的一種意象。因"流水"剪不斷,永不停歇的特點與愁緒的無始無終,無止無休正好吻合,故"流水"常用來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白居易的"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
"斜暉脈脈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沒有生命的無情物,但是此時此地的思婦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著余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流去。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盡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華,不也是她綿綿不絕的無限愁情么?真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4 白蘋洲。具有美妙意象的"白蘋洲"是古代水路送別之地的泛稱。如張籍的"送人歸,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
獨倚望江樓,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時盼人心切,只顧看船而不見有洲了。當思婦一再失望后,偏偏又看見當初與他分手的地方,觸動了她萬千柔情蜜意,離別時的依依難舍,情濃意濃,"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可現(xiàn)在明明說了回來卻怎么不見影蹤,獨倚樓頭的自己卻像一只孤鴻,空留遺恨。她思來想去,更加柔腸寸斷,悲傷至極。"腸斷"是這女子悲傷心情的最好寫照。
2.延伸拓展,觀意象,悟詩情
在《望江南》的鑒賞教學中,還可以選取與其主題內(nèi)容相似的現(xiàn)代詩人鄭愁予的《錯誤》為延伸補充內(nèi)容。鄭愁予的《錯誤》是一首向?qū)W生進行審美教育的經(jīng)典小詩,特別是詩中的意象,具有濃郁的東方風味,能喚起學生心中親切的聯(lián)想。欣賞這些意象,學生能獲取豐富的美感體驗。
通讀全詩可以發(fā)現(xiàn),詩人以凄美的筆調(diào)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暮春三月,東風和煦,柳絮飄舞,在江南一個美麗的小城,一個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歸來,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沒有東風,也沒有柳絮,她聽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態(tài)慵懶,云鬢不整,心靈也如窗扉緊閉,春帷不揭。浪跡天涯的"我"打這里走過,聽到達達的馬蹄聲,企盼已久的她如蓮花般綻開了笑顏。可"我"未入家門,她失意萬分,盈盈笑靨又像夏末的蓮花迅速地枯萎凋謝了。
詩歌中依次用了"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來寫思婦的癡情的期待,就是"等"。詩歌的意象都是很傳統(tǒng)的、中國的。同時營造出別具感情色彩的意境,盡力渲染濃重的愁緒,把親人久別的抑郁和不得相聚的惆悵,曲折地表現(xiàn)了出來。
意象是詩歌藝術(shù)的精靈,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地客觀物象。意象,就是詩歌中傾注了詩人的思想與詩人主觀情感的生動鮮明的形象,它是詩人寄情山水、抒懷言志的憑借與依據(jù)。邊關(guān)冷月,荒山古道;大漠孤煙,嶺南微草;晨鐘暮鼓,雨打芭蕉;江岸踏歌,孤帆遠棹……作者是通過這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情。鑒賞詩歌,就必須從把握詩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開聯(lián)想,進而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詩歌成功的重要因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