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莎莎,鄔紅芳,萬順吉
?
碭山藍印花布的藝術特征及文化內涵
賈莎莎1,鄔紅芳2*,萬順吉2
(1. 安徽工程大學 藝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 安徽工程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安徽省碭山縣胡屯村胡氏藍印花布,紋樣古典樸素,在過去碭山藍印花布享譽皖北一帶,但改革開放以后,碭山藍印花布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如今碭山藍印花布不僅僅是一種消費品,它還是一種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這種非物質文化卻逐漸從人民的視野中消失,無人繼承和發(fā)展,也較少有人去研究。為了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先簡短的介紹碭山藍印花布的起源和工藝特征,后重點分析碭山藍印花布紋樣的藝術特征,從題材、結構和文化內涵進行深入研究。在題材上,著重研究碭山藍印花布較為廣泛的龍、鳳、麒麟等吉祥元素;還選取了碭山藍印花布具有代表性的紋樣,進行結構研究;對碭山藍印花布的文化內涵進一步挖掘和探索。通過對碭山藍印花布的研究,使碭山藍印花布得以被人們熟知和喜愛,也使碭山藍印花布的內在文化得以傳承和發(fā)揚。
碭山藍印花布;藝術特征;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朝年間安徽碭山胡氏祖上開設了間小染坊,當時藍印花布在國內非常盛行,但由于印花版較為難買,給印花染坊帶來了一些困難。后胡氏祖上開始研究花版,以紙版為材料,在紙版上雕刻花紋。胡氏研究的印花版花紋古老,刀工一流,經久耐用,一時盛名皖北一帶。胡氏藍印花版共有1200多種圖案,但經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藍印花版無例外地被打成“四舊”,千余種圖案搶燒過半,現存的還有獅子滾繡球、石榴菊、喜鵲鬧梅、蝶竹梅花、二龍戲珠等500多種圖案。自清末至今200多年來,胡氏家族嚴遵祖訓,只傳長子不傳他人,一直獨家經營。
在舊時期中國,碭山種棉量少低產,人們用自產的棉花進行紡織染布貼補生活和穿用。在清朝末年碭山城鄉(xiāng)紡織業(yè)呈上升趨勢,在這期間碭山人口迅速增長,絕大部人從事紡織手工業(yè)的生產,廣大農家婦女靠著自己的雙手,用自家種的棉花紡線織布,除了自己穿用,多余的部分拿去出售。民國初年,大多農戶家中都有棉車和織布機。除了大家閨秀之外,大部分農村婦女都會紡棉織布,大范圍手工織布產業(yè)的興起,致使碭山藍印花布印染坊能夠得到發(fā)展和興起。
關于碭山藍印花布的印染和生產,所使用的印染原材料是土靛(槐藍又或木藍),植物土靛所印染的花布,顏色深湛,耐久收藏。種植槐藍,宜種在濕潤、平整而底肥足的田里,5至6天出苗,爾后定苗輕鋤,不需打藥治蟲,春靛和夏苗靛均在白露前收獲,經濟效益較高。從胡氏口中得知碭山藍印花布從種植土靛、打靛、紡線、織布、打線、漿線、制板、合板、油板、刻板,到印花、打漿、曬底、染色、起缸、還原、氧化,直到漂洗、脫水、晾曬出成品,需要進行20多個工序才能完成花布印染。
民間藍印花布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支流。藍印花布不僅豐富表現著從古至今的華夏文明史,也是當代活化的文化遺產,成為了百姓日常長見的生活藝術品。碭山胡氏藍印花與民間各地藍印花布對比中,也有其獨特的文化藝術風采。尤其在圖案紋樣的表現上,有著碭山本土的藝術底蘊,散發(fā)出一種樸素、內斂和端莊的古典氣息。其獨特的氣質,深受著廣大民眾的喜愛和青睞。
碭山藍印花布的圖案設計上不受約束,創(chuàng)意性的把花、鳥、魚、蟲等各類生物素材組合在一起,使得藍印花布在構圖形式上豐富飽滿,不拘一格。如“瓜瓞綿綿”,瓜藤上結滿了瓜,蝴蝶圍繞瓜藤翩翩起舞,寓意著婚姻美滿,多子多福。又如“金魚戲蓮”,寓意多子多福,以魚戲蓮的構圖形式,展示著魚的活力和生命力,蓮花生蓮子,蓮子也寄托著人們對人類繁衍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碭山藍印花布的紋樣特征,構圖形式上具有獨具一格表現,在文化內涵上也有深厚的底蘊,在題材選擇上更不斷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以下是從碭山藍印花布紋樣的題材、紋樣結構、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和研究的內容。
在碭山藍印花布紋樣的應用題材里多用牡丹、龍、鳳等吉祥富貴之物進行圖案組合。
牡丹花色艷麗、富態(tài)飽滿、風騷雅致,又有“花中之王”美譽。因牡丹風姿富態(tài),常在民間被贊譽為富貴之花,既作為富貴之花也被應用在碭山藍印花布紋樣中,象征著人們對富貴生活的向往。如:“雙鳳牡丹”、“單鳳牡丹”、“龍鳳牡丹”等。唐朝詩人寫牡丹的數不勝數,詩人白居易更是把牡丹之姿表現的真實可視,在《牡丹芳》里就說到“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照地初開錦繡段,當風不結蘭麝囊?!痹凇赌档し肌防镌娙税拙右妆憩F了牡丹的姿態(tài),從牡丹的姿態(tài)中我們便能知曉先人喜愛牡丹花做紋樣素材的原因了,牡丹花片繁多,在人的視覺感官下形態(tài)豐富飽滿,給人一種富麗堂皇心理的感受,人們用牡丹寓意富貴,從中寄托對富貴的美好向往也合情合理。
“鳳”,在傳說中是一種吉祥的神鳥,鳳凰在碭山藍印花布的題材表現上寓意富貴美好(見圖1)。鳳凰在古代傳說中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美好品德象征,除了富貴,還代表著美麗、善良、賢良淑德、寧靜和美好,故鳳凰多為女性的象征,在封建時代亦是皇后的代稱?!半p鳳牡丹”枕巾紋樣(見圖1),對稱式構圖,雙鳳展翅對立,居于牡丹之上,具有傲視群芳之氣,鳳首冠大豐滿,鳳身富態(tài)而華麗,鳳尾如熊熊火焰,表現了神圣和高貴之儀姿。碭山藍印花布的雙鳳紋樣飽滿之力表現的惟妙惟肖,豐富之余更顯大氣,不受拘束。雙鳳外闊,運用傳統(tǒng)回紋作為裝飾,又在回紋上增加了幾朵小花作為點綴,使整幅紋樣多了一份趣味和生機,打破了傳統(tǒng)里的死板,表現出傳統(tǒng)的精致與古典優(yōu)雅之美。
“麒麟”,傳統(tǒng)瑞獸,性情溫和,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在碭山藍印花布的作品上,有“麒麟送子”、“麒麟雙喜”等。碭山藍印花布的麒麟,尾大上揚如沖天升騰的火焰,使麒麟更加具有威風凜凜,勢不可擋之氣,這種力量的展示有辟邪擋煞的用途。麒麟最擅長化解三煞、五黃煞、天斬煞、穿心煞、鐮刀煞、屋角煞、刀煞白虎煞、二黑病星符。當陽宅遇到上列煞氣,致家人居住不安、損人破財家庭不和、車禍、血光、離婚等時麒麟鎮(zhèn)之可保平安。是故碭山藍印花布將麒麟像印于兒童坎甲的胸前和用于墊枕的枕巾之上,便有祈福平安之寓意,用來抵擋邪煞之氣,其文化淵源深遠流長。碭山藍印花布的邊框花紋裝飾感強,無論是“麒麟送子”坎甲,還是“麒麟雙喜”枕巾(見圖2),其構圖豐滿,耐人尋看,內容豐富卻井然有序,毫無錯落眼花之感,主體物明確,麒麟在主,其它花紋裝飾在次,結構和諧平穩(wěn),線條流暢無拘,自然均衡。雙喜、花卉以及中國結的運用和裝飾,增添喜慶有余之氣氛,表現了民間百姓對喜慶事物的喜愛和崇尚。
圖1 雙鳳牡丹 拍攝于碭山藍印花布胡正申家
圖2 麒麟送子與雙麒麟 拍攝于碭山藍印花布胡正申家
“龍”,是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百鱗之長。到了現代,卻是一種男性的代表。這幅龍柱,柱身以點銃線表現,龍頭簡約去復,龍角沖天直上,龍眼有神,精神抖擻,龍須順而有序,龍鱗大小各異排列規(guī)整,其間云霧繚繞,如龍登天之勢;龍體外形神態(tài)自然流暢,毫無生硬之感,大氣卻毫不拘束。這幅龍柱也正體現了,碭山藍印花布的獨特魅力和風格。這種獨福的印花紋樣,常印染于布上裝裱起來,而這幅盤龍而上的龍柱用于禮物贈送友人,寓意祝福被贈送之人龍登榜首的心愿(圖3)。
圖3 龍柱拍攝于碭山藍印花布胡正申家
在碭山藍印花布的紋樣結構中,也多有遵循對稱與均衡的美學法則。構圖豐富飽滿,富有韻律。在較為復雜的圖案紋樣上,層次分明。碭山藍印花布,圖案樸素,韻律穩(wěn)重內斂,工藝精良,同時藝術裝飾極強,具有獨特的美感。碭山藍印花布造型工藝,在制作形式上多用銃點、刻線、刻面的藝術手法。碭山藍印花布的構圖種類可分為兩種,一種采用二方和四方連續(xù)及單獨紋樣組合而成的圖案,另一種采用框式結構與中心紋樣結合形式組合的獨幅圖案。碭山藍印花布圖案的形式美,并沒有因為刻板工藝的約束而受限制,無論是單獨紋樣組合而成的鳳凰牡丹,還是框式結構的五毒紋樣,其畫面的線條都夠流暢,構圖足夠飽滿豐富。以下抽取具有連續(xù)紋樣和框式中心紋樣的碭山藍印花布,進行結構研究分析。
(1)中心紋樣構圖
雙魚戲蓮(圖4):這幅雙魚戲蓮圓形中心紋樣,在工藝上多處運用以點帶線的手法,用銃子銃出來的大小圓點,組合成各種各樣的花紋;在這幅雙魚紋樣上,梨花便是用大小圓銃出來的紋樣,圍繞雙魚外圍的梨花外形均勻,構圖上的間隔同樣適中。雙魚身體多用斜刀刻鑿出長短不一的塊面,組合構成魚形。在這幅雙魚紋樣上,點、面裝飾豐富,所以耐看。碭山藍印花布在花卉題材選擇上,多用桃花、梨花、荷花等,是因為這些花卉常見于碭山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碭山地區(qū)多以果林業(yè)為主要的經濟生產模式,多處種植梨樹和桃樹,桃花與梨花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所以當這些紋樣題材運用在藍印花布上,極具反應了當地的審美情趣和生活習慣,形成了碭山地區(qū)獨特的藍印花布。
圖4 雙魚戲蓮 拍攝于碭山藍印花布胡正申家
蝴蝶雙喜:這幅蝴蝶雙喜紋樣,既采用了框式構圖,又遵循了對稱美學法則,如圖5所示,將此紋樣從中間折疊,左右喜字、回紋圓框、蝴蝶、以及正方形花紋框架都能夠重合。這幅紋樣的框式構圖,外框架以一個單位花進行復制,連成線構成此紋樣的正方形外框架。整幅紋樣四角用點銃出傳統(tǒng)祥云紋樣進行圖案填充,使紋樣構圖豐富飽滿,寓意吉祥。紋樣內曲線流暢,蝴蝶造型豐腴華麗動人,呈現出一派喜慶的景象。這幅碭山藍印花布紋樣,常見于民間婚慶中。在過去,可制作婚嫁時使用的包袱布,用來包裹婚嫁中陪送的物品,寓意喜慶連連。
圖5 蝴蝶雙喜 拍攝于碭山藍印花布胡正申家
圖6 八寶菊花紋 拍攝于碭山藍印花布胡正申家
(2)連續(xù)紋樣構圖
八寶菊花紋:這幅紋樣是四方連續(xù)紋樣,刻版師用銃點將窗花紋與四角菱形花框架為獨立的單個紋樣,以每排四個平行排列起來,形成一個單位紋樣重復排列,構成無限循環(huán)的四方連續(xù)紋樣圖案。這樣一個四方連續(xù)紋樣,在連續(xù)接口的設計上十分用心,在圖6上從左到右觀察,左邊銃點框架缺少原框架的五分之一,右邊銃點框架多露五分之一,這樣設計的好處就是,最左的接口正好與最右的接口能夠完美的對接上,既不會損壞框內的單獨紋樣,也能夠使紋樣的對接更加自然。這樣一個四方連續(xù)的單位紋樣,在碭山藍印花布印染中一般用于制作被面、窗簾以及桌布等具有大面積裝飾的家居生活用品。
無論是四方連續(xù)紋樣還是中心紋樣均屬于對稱和均衡的美學構圖,這樣一種美學構圖在碭山藍印花布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無論是整體的造型還是局部的裝飾,也會經常以對稱的結構出現,即便是復雜的紋樣,如:雙鳳牡丹、二龍戲珠、又或麒麟雙喜等,工藝制作上無論多么艱難,但對稱的二者形態(tài)和線條、塊面的多少都分毫不差,布局的節(jié)奏和韻律都表達的惟妙惟肖。也因為這種藝匠精神,才造就了碭山藍印花布獨特的風采,給藍印花布的藝術史注入了又一支流。
碭山藍印花布方式多樣,題材豐富,充滿著豐富的民間文化內涵。其表現形式有象征、寓意、諧音。象征,根據某些花果草木或動物的生態(tài)、形態(tài)、色彩、功用等特點,來表現一種特定的思想涵義。如桃子代表的是福壽,蓮花代表多子多幅。寓意,寄托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在碭山藍印花布的紋樣題材上,如“龍鳳牡丹”,便寄托了一種吉祥的愿望。諧音,諧音字也多用來寓意吉祥如意的意思。
在碭山藍印花布紋樣中,也常出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流傳過來的特定吉祥符號,如:云紋、回紋、萬字紋等。這些象征生命回環(huán)、綿延不息寓意的吉祥紋樣,既被用作布料的邊飾紋樣,起到了一定的美化作用,又表達著勞動人民寄托其可以驅邪避災、鎮(zhèn)守納吉,所以在民間被廣泛的應用,不斷的傳承。
藍印花布紋樣藝術是與人民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一種藝術,其文化內涵傳達了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使人們在欣賞藍印花布藝術美感時,又同時被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所感動,領略傳統(tǒng)文化中勞動人民的濃重情感。
清末民初以來,碭山民間的家常用布多是黑、白、藍三大色,而藍底白花的藍印花布成為了當地人們最為喜愛的家居用布,人們會用其做衣服、被面、枕面、窗簾、門簾、包袱等。李莊火車站南胡屯村的胡正申家的三元興印染店,是清末祖輩流傳下來的,如今是碭山唯一一家還在手工印染藍印花布的作坊了。在破四舊時期,碭山藍印花布花板被毀無數,存留下來的也僅剩五百多塊,改革開放以來,碭山興起了大型的紡織印染廠,由于市場經濟的沖擊,家庭小作坊印染布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因藍印花布制作工藝復雜耗時價格比一般布料較貴,所以碭山藍印花布也逐漸從當地人們的消費市場里淡化。通過對碭山藍印花布紋樣的探究,有助于民間藍印花布文化的研究和傳承,碭山藍印花布如今已很少被現代人所熟知,所以對碭山藍印花布的保護和傳承刻不容緩,否則對于民間藍印花布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會是一種巨大的缺失。對此碭山藍印花布紋樣的研究,也期望能夠引起同樣研究藍印花布的民間人士注意,共同發(fā)掘其生存空間,讓其能夠傳承發(fā)揚下來,與現代人的審美結合,為今天人們的生活服務。
[1] 王煒民.藍印花布的藝術觀[J].新美術,2003,24(4):14-17.
[2] 劉勇,廖國聰.梁平藍印花布的藝術特色[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9,25(1):42-45.
[3] 劉宏芹,喬蘭.民間藍印花布的美學特色[J].美與時代(上半月),2010,(12):67-68.
[4] 于瑾濤.藍印花布的紋樣造型與色彩特征[J].大舞臺,2014,(09):238-239.
[5] 李丹.民間傳統(tǒng)服飾藍印花布圖案淺析[J].山東紡織經濟,2015,(11):61-63.
[6] 吳元新,吳靈姝.藍印花布[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10).
The Art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Dangshan Blue Calico
JIASha-sha1, WU Hong-fang2, WAN Shun-ji2
(1. College of ar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China;2. Institute of textile and apparel,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China)
Dangshan blue prints, originated in Hu Tun village of Dangshan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 is known for its classical simplicity. Dangshan blue calico is famous in Wanbei area in the past, bu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Dangshan blue calico gradually had fade out people's field of vision. Today Dangshan blue isconsidered as not onlya kind of consumer goods, but also a kind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ut the non-material culture is gradually disappearing from people's life. As a result,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has not been discussed and studied. In order to transmi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Dangshan blue calico, mainly analyze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DangShan blue calico pattern from aspects of subject, structure, and conducts thorough research to explore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 wide range of dragons, phoenix, kylin auspicious elements and distinctive patterns were selected as the focus of structural research;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was further explored. Through the study of Dangshan blue calico, we aim at making Dangshan blue a household name and carrying forward intrinsic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DangShan blue calico.
Dangshan blue print; art characteristic;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S941.12
A
2095-414X(2017)05-0026-05
地方高校國家級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201510363019).
鄔紅芳(1965-),女,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民間服飾藝術,裝飾設計與紡織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