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艷
前一段時間我校迎來了省教育廳的例行督導檢查,在督導評估大會上張金華專家對我校大力倡導的導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雖有所肯定,但也指出了其中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他認為固定的模式多了預設,少了生成,多了死套,少了靈動創(chuàng)新。所以筆者也以為教無需固定某種模式,畢竟我們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我想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在教學中應充分去模式化,真正實施“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個性化教學。
模式化教學是指按照已形成的教學模式進行的教學活動;個性化教學是指以培養(yǎng)具有獨特個性的學生為根本理念的個性化的教學活動。兩種教學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但兩者有根本性的區(qū)別。模式化教學的側重點是教,即教學任務本身。也就是說,其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是教學任務的完成方式,是以教定學。而個性化教學的側重點是學,即所教的學生的個性的培養(yǎng),素質的內(nèi)化與提高,其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是學生個性品質的形成,是以學定教。另外,模式化教學強調(diào)的是“求同”,而個性化教學強調(diào)的是“求異”;模式化教學傾向于“堅持和固定”,個性化教學傾向于“開放與變革”。
一、人才培養(yǎng)的本質呼喚個性化的教學
當下的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變革越來越快,因此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F(xiàn)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是能適應社會的變革,能參與社會激烈的競爭,富有對社會的責任感,擁有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能與他人合作并具有多元文化的認同力。社會的多元化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也就決定著人才的個體必須是各自獨特的,也就是富有個性的。而我們培養(yǎng)的對象原本就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像卡爾·羅杰斯所說:“一個人是一條流程,而不是一團固體材料,是不斷變化著的一組巨大的潛能,而不是一群固定的特征?!笨墒莻鹘y(tǒng)的模式化的教學是以一種相同的模式去培養(yǎng)不同的學生,結果是培養(yǎng)出了“相同”的學生。這個結果是與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相違背的。筆者的一位高中同學是一當?shù)刂髽I(yè)的老總,他在同學聚會時曾特意與我交流人才培養(yǎng)的問題,他感嘆從大學走出來的多數(shù)學生好高騖遠、實踐能力差,更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
二、課程改革后師生關系的改變催生個性化教學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diào):“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薄敖處熓菍W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辈⒃诮虒W建議中特別指出:“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薄敖處熓墙虒W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定義,意味著教學活動中再不能以一個不變的模式去將知識強灌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探尋、吸收、消化所需的知識,并形成能力,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皩W生是學習的主人”表明,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大家暢所欲言。學生要敢于質疑問難,勇于與人爭辯,敢于力排眾議,獨樹一幟,要敢于標新立異,同時也能傾聽并尊重別人的意見,勇于承認并改正自己的錯誤。這種學習的理念必然要求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自覺參與教學過程,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同時也要求教師要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方法學習。無庸置疑,這種教學本身必然是非常個性化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呼喚個性化教學
為真正地使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能落到實處,新的的課程標準強調(diào)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特別重視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而被動、封閉、接受性的模式化教學方式很難培育出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所以新的的課程標準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強調(diào)了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強調(diào)了學生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的價值,同時強調(diào)了對個人差異的認同,即在現(xiàn)代創(chuàng)新活動中的合作意識。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構成了一個完整而開放的學習體系。在這樣一種全新理念的學習方式中,教師、學生、知識信息形成了一種互動的關系,師生之間成了學習平等的伙伴,在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求知欲、探究欲的推動下,教學過程已不是教師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繹,而應根據(jù)學生的反應及時調(diào)整教與學的節(jié)奏、內(nèi)容及方法。這種課程內(nèi)在的疑問性、干擾性、可能性賦予了教學過程極大的豐富性,使之存在“適量”的不確定性、異常性、無效性、模糊性、不平衡性和耗散性。這種學習方式是極其重視學生個性的體現(xiàn),其所需要的教學方式自然也必須具備個性特點。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呈現(xiàn)多樣化的格局,力戒單一和刻板。而這些正是模式化教學所不具有的。所以說,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呼喚個性化教學的到來。
四、語文教材內(nèi)容的豐富性要求個性化教學
高中語文教材內(nèi)容豐富多彩,從文學樣式來說有小說、詩歌、散文、戲??;從時間空間角度來說它跨越了古今,涵蓋了中外;從文章體裁來說它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所以面對豐富繁復的教材內(nèi)容我們不可能全都用一種模式來上課。詩歌這種文學樣式其語言高度凝練深層,其情感含蓄蘊藉,這就需學生不斷吟詠誦讀,所以“因聲求氣、吟詠誦讀”就應是其主要的教學方法;而小說是作者通過虛構生成的故事來反映社會,折射生活,所以要理解作品主旨,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導學問題,從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等方面引導學生解讀作品;而戲劇舞臺性、表演性較強,這時可以充分運用情境教學,讓學生置身其中,演繹人物,感受作品!而梳理探究部分的名著閱讀,古文化知識,教師可布置專題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作研究性學習的相關指導!內(nèi)容的豐富多彩也就決定了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個性化。
模式化教學可操作性強,在當今,廣大教師對此仍青睞有加,但是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個性化的人才,而個性化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要由一批個性化的教師,運用個性化的教學來進行培養(yǎng)。個性化教學必然是我們未來教學方式發(fā)展的方向?!耙换ㄩ_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相信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會各展風采,各有特性,熱烈擁抱個性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