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克邦
心中的大樹——讀龍長吟《治守之道》有感
○ 劉克邦
年初,去湘南采風,行車途中,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在重巒迭嶂、連綿起伏、蒼穹佑護、田園簇擁中,有一座山特別搶眼,令我為之心動。倒不是它那屹立在蒼翠、清麗中巍峨、嫵媚的身姿,映襯著山河大地的壯麗與秀美,也不是它那舒展、凝重的神影,借助于金色陽光的照射,在天地之間勾勒出柔美、流暢的線條,點綴著大千世界的璀璨與神奇,而是那山峰頂上的一棵樹,一棵獨樹一幟、鶴立雞群、氣貫長虹、直指云霄的大樹。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樹種,有多少年輪,但我肯定,它出類拔萃,生長不易,是眾多樹木中的佼佼者。它一定是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悠久漫長的歲月里,珍惜時光,笑面風雨,經歷過無數(shù)次風霜雨雪嚴寒酷暑的考驗,多少回與突如其來的雷鳴電閃天災人禍頑強抗爭,不斷地長高、長粗、長大而成。
我在捧讀龍長吟先生的《治守之道:湖南當代政壇文學典論》 (以下簡稱《治守之道》)時,總想從中讀出點什么,讀有所悟,讀有所獲。但是,讀著讀著,老是分心走神,眼前總是閃現(xiàn)出那棵大樹的影子來。我不知道,這棵大樹,是怎樣闖進我的心靈世界,讓我耿耿于懷,刻骨銘心?是蘊含在《治守之道》的字里行間?還是閃爍于寫這本書的人的思想靈光中?
長時間里,我迷惑、思考、探問著,力求得到一個完整、明晰、準確的答案。
龍長吟先生具有豐富的人生經驗、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學理論功底,寫文學評論應該是得心應手信手拈來的事情,但他不滿足一般,高標準,嚴要求,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認真閱讀,深入考究,縝密構思,力求完美。我隱隱約約感覺,他就是我心中的那棵大樹,在文學批評與理論的高峰上,扎根沃土,沐雨櫛風,巍峨挺拔,枝繁葉茂……
《治守之道》是上通國計、下接民意,聚焦官場、直面政壇的問鼎之作。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勵精圖治,艱苦樸素,戰(zhàn)勝困難,穩(wěn)固政權,建設家園,功不可沒;改革開放以來,解放思想,正本清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打開國門,繁榮市場,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外來文化的侵入,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不良風氣滋生蔓延,官場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抬頭,貪污受賄、以權謀私、徇私舞弊等腐敗行為時有發(fā)生,社會反應強烈,群眾極為不滿?!八茌d舟,亦能覆舟。”執(zhí)政黨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與考驗。中央明察秋毫,抓鐵有痕,鐵腕手段嚴懲貪腐。龍長吟雖已告老閑休,安居一隅,但眼觀天下,胸懷大局,不甘雌伏,奮袂而起,用筆、也用心聚焦官場,直面政壇,從個體到整體,從歷史到現(xiàn)實,從正面到反面,從湖湘本土到國家與民族,大量地搜集資料,悉心地閱讀文本,對湖南官場小說、官員寫作進行深入細致地考察與研究,從典型文本、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中,抽絲剝繭,吹糠見米,尋找與拷問政壇權力的運作,弘揚清廉與正義,披露貪腐與陰暗,并把脈問診,對癥下藥,為當政者和決策層提供哪怕是只言片語毫發(fā)絲粟的治守良方。這種情懷,這種擔當,這種顧照政壇、直擊時弊的俠風義行,上與中央高層的決策、行動相呼應,下與社會民眾的意愿、呼聲相吻合,千金不換,明月可鑒。無論過去、時下,還是以后,在文學界,在文學評論隊伍中,恐怕都為少見。因此,我稱《治守之道》為問鼎之作,應該不過分。
《治守之道》是內修心性、外正風氣呼喚良知、彰顯正義的警示之作。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沒有斷代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中華民族知廉恥、懂禮儀、講仁愛、守誠信、重和諧、崇正義,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當之無愧的優(yōu)秀民族。在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吐故納新,去偽存真,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不斷吸收、借鑒和融入世界先進文化的元素,以嶄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歷史階段。我們?yōu)槭侵腥A民族的一員而驕傲與自豪,也責無旁貸地要珍惜、愛護、維護中華民族的聲譽和尊嚴。在當今世界,總有一些雜音存在,奚落、嘲諷、詆毀、貶損中國人中華民族是“東亞病夫”的言論時有發(fā)生,這固然是西方世界心存偏見用有色眼鏡看人的結果,但也無不與我們自身有一些人束身自修不夠,放浪無羈有加,涵養(yǎng)不高、素質低下有關,我們不能不對此高度警覺,自我反省,糾偏立正,從自身做起,從細微之處做起,整飭不良風氣,樹立良好形象,不斷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從某種程度上說,官員是社會的精英,也是民眾的表率,官員的品行素質極大地影響著全民的素質和社會的風尚。官風不正,導引民風不正,助長社會風氣不正。因此,在當前,官員修煉心性、正身端行,就顯得格外重要?!耙糟~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饼堥L吟先生深諳其道,思深憂遠,從分析、詮釋《唐浩明評點曾國藩日記》《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折》《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三部評點之作入手,鮮明、坦蕩地表達了他信奉、推崇唐浩明、曾國藩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信條和行為法則,告誡、規(guī)勸人們“為文力戒誕言,為人為事力戒傲、偽、貳、巧”“為官要重民間疾苦,得民心”“心思純潔,心緒安寧,心境澄明”不惜筆墨不拘篇幅地將曾國藩治家、治學、治身、治人、治世之真經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對喚醒良知、端正世風無不有著巨大的敦促與警示作用。
《治守之道》是文學與人學、藝術與思想融入一體交相輝映的創(chuàng)新之作。這部評論集觀照的是政壇文學,包括官場小說、官員創(chuàng)作及其相關聯(lián)的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幾乎將湖南當代所有帶“官氣”或“官味”的文學一網打盡,走的是別人從未有想過更沒有走過的創(chuàng)作之路,無疑是一次獨具眼光、獨具匠心、獨辟蹊徑、獨樹一幟的創(chuàng)新之舉。他選定王躍文的《國畫》《大清相國》、閻真的《滄浪之水》《活著之上》、肖仁福的《官運》《仕途》、浮石的《青瓷》、黃曉陽的《二號首長》等湖湘著名作家的經典之作,處心積慮,深切著明,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審視、評論、推介其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令人讀后振聾發(fā)聵、拍案叫絕。在謀篇布局上,他精心構思,巧妙布局,將不同體裁不同內容的單個或同類文本定性歸類,有機編排,形成相關篇目或章節(jié),然后組合串連起來,化零為整,聚沙成塔,冠以高屋建瓴精辟凝練的“引論”,形成一部結構嚴謹論據(jù)有力的華彩之作。雖然他研究的對象是官場文學和官員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的體裁是文學評論,但他不囿于文本選材、編排和評論的形式、方法,而是高標準、高品位要求從研究對象中跳出來或深入進去,發(fā)掘蘊含在文本里及其映照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性、靈魂思想、道德、倫理,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關系,頌揚真、善、美,鞭撻假、丑、惡弘揚正氣,祛除歪風,不失為一部集文學與人學、藝術性與思想性為一體的創(chuàng)新精品。
最后,也想與龍長吟先生商榷:該書的有些篇目似乎與創(chuàng)作要表達的主題有些脫節(jié),扣得不緊,如王躍文的《漫水》、閻真的《因為女人》和余艷的《楊開慧》等文學作品及對其的評論,納入“治守之道”的范疇有點隔靴搔癢牽強附會;任何事情都需一分為二,有利有弊官場小說與官員寫作也不例外,肯定也有許多不足之處甚至負面的東西,但龍長吟先生心存善念,慈悲為懷,也可能是對學術環(huán)境與人緣關系心存顧慮的原因,筆下留情,藏斂鋒芒揚多抑少,贊有余而批不足,這不免為本書的遺珠之憾。
(作者單位:湖南省財政廳)
責任編輯 佘 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