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青海師范大學,青海西寧 810000)
“仁愛”價值教育理念下學困生轉(zhuǎn)化的個案研究
張萍
(青海師范大學,青海西寧 810000)
學困生是指身體健康、智力正常,但是缺乏學習策略、學習品質(zhì)不良、個人學業(yè)成績明顯低于平均水平的學生。作為五大價值教育理念之一的“仁愛”,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同情、體諒、寬恕、慈悲、忍耐、相互依賴、無私忘我等。本研究基于“仁愛”價值教育理念,描述學困生高某的情況,呈現(xiàn)其轉(zhuǎn)化的過程,并對此進行反思。教師運用仁愛教育理念,對學困生進行轉(zhuǎn)化要注重方法和步驟。教師要用心關(guān)注學生,深入了解學困生各方面情況;用愛呵護學生,及時表揚學困生取得的點滴進步;用愛培育學生,主動創(chuàng)造適合學困生發(fā)展的機會;用愛引導學生,努力描繪學困生未來的人生藍圖。
仁愛;學困生;轉(zhuǎn)化
學習困難的研究始于神經(jīng)學家對由于腦損傷而失去口語能力和閱讀能力的人的研究。“學習困難”的概念是由美國學者柯克(S.Kirk)在20世紀60年代率先提出,自這一概念的確定,學者們開始關(guān)注學業(yè)不良的學生,開啟了研究學習困難學生的形成原因及個體差異的新篇章。
在我國期刊網(wǎng)上搜索到,研究者經(jīng)常使用“后進生”、“差生”、“學業(yè)困難”、“學習困難”等詞語來定義那些智力正常,但是存在不良學習習慣、缺乏學習的基本技巧、思維能力不足等方面問題的學生?!皩W習困難”一詞使用頻率最高,基于以人為本、人人平等的教育理念,“學習困難學生”能夠更準確、更人性化地對其進行定位?!皩W困生”,即身體健康、智力正常,但是缺乏學習策略、學習品質(zhì)不良、個人學業(yè)成績明顯低于平均水平的學生。
人文價值教育(Human Values Education)是起源于印度的教育主張和教育實踐活動。人文價值教育提倡并踐行五大價值理念:真理(Truth)、正當行為(Right Conduct)、和平(Peace)、仁愛(Love)、非暴力(No Violence)。這五者之間并非相互獨立,真理、正當行為、和平和非暴力都從根本上依賴于仁愛。仁愛與思想相聯(lián),腦海中擁有真理;仁愛與活動相聯(lián),生活中顯現(xiàn)正當行為;仁愛與感覺相聯(lián),自身內(nèi)心充滿平和與寧靜;仁愛與理解相聯(lián),矛盾問題轉(zhuǎn)變?yōu)樽鹬厮说姆潜┝Α?/p>
人文價值教育理念能夠指導教師進行自身的課堂教學反思及改進。仁愛,作為五大價值教育理念之一,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同情、體諒、寬恕、慈悲、忍耐、相互依賴、無私忘我等。師生之間的仁愛,體現(xiàn)在師生關(guān)系的建立和維護、展現(xiàn)在點滴小事之中,是一種雙向的交流與互動。教師關(guān)心愛護、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興趣愛好等個體差異;教師認真教學、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這些都是教師對學生的仁愛的表現(xiàn)。學生尊敬、關(guān)心、主動問候教師;學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請教、信任教師;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回報、感恩教師......學生也可以向教師表達自己的仁愛。教師運用人文價值教育理念,在班級學習活動有序進行、師生關(guān)系轉(zhuǎn)變、提升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等方面起到促進作用。仁愛理念下,教師對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將更加順利、有效。
11歲的高某是x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不喜歡主動與人交往,經(jīng)常被幾個調(diào)皮的男生捉弄、欺負,他成為班主任辦公室的“??汀?。老師們不敢批評他,言語太輕了不起作用,說的重了他承受不了。學生們不和他親近,因為他“玩不起”。家庭教育方面,父母離異后,他就與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溺愛孫子、同情孩子的遭遇,且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作業(yè)。他心思細膩、不說謊話、喜歡體育運動,但是性格孤僻、自卑、貪玩,學習基礎(chǔ)差,學習成績遠低于年級平均分數(shù)。
在課堂上,教師們觀察到,他的注意力不集中,時常開小差、做小動作。教師講課互動時,他經(jīng)常沒有回應,提問時不會,同學解答之后,詢問他是否明白,也不作回答。久而久之,教師們對他的提問越來越少,對他的要求也放寬放低。但是,他不僅沒有進步,而且直接不寫作業(yè)、不參與集體活動,學習成績更差。班主任與他談心時,他警惕性很高,不多說話,問多了還表現(xiàn)出不耐煩。談話之后,依然還是之前的樣子,變化不明顯。
經(jīng)過幾次的談話教育,班主任發(fā)現(xiàn)收獲不大,經(jīng)過反思之后。班主任制定了針對高某情況的教育計劃。計劃第一階段,通過家訪深入了解高某的情況,主動與高某聊天,消除他的警惕性。計劃第二階段,鼓勵并培養(yǎng)他的興趣愛好,多鼓勵少批評,提升他的自信心。計劃第三階段,引導他與同學友好交往,促使他在集體中進步和成長。計劃第四階段,幫助他認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使他確定近期的學習和生活目標,學會反思與改進。
在轉(zhuǎn)化第一階段,班主任考慮到高某敏感、自卑,如果貿(mào)然家訪可能適得其反。因此,班主任選擇高某不在家的時間進行家訪,在與其奶奶的交流中深入了解高某的情況。為了降低高某的壓力,班主任請求奶奶對這次的家訪及進行保密,征得了奶奶的同意。班主任為了更多了解高某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盡量主動與高某聊天,詢問他的基本情況,甚至放學后遇到高某,班主任繞路送他回家。經(jīng)過班主任一個多月的深入了解,高某感覺到了老師對他的關(guān)心和體諒,逐漸開始主動與老師交流。
在轉(zhuǎn)化的第二階段,班主任與各科教師討論后,決定多表揚高某,多給其表現(xiàn)的機會,給予他關(guān)注和愛。在班主任的語文課上,請他朗讀課文,要求他讀出題目要求,用這種方式使他集中注意力,使他明白教師們在關(guān)注他,希望他進步。人文價值教育理念下,課堂教學的文化應是互助合作、多元互動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們進行討論,在合作分組時,安排高某與性格開朗的同學組成一組,進行合作學習。高某對科學知識及體育運動都十分感興趣。在體育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中,任課教師多給他展現(xiàn)自己優(yōu)勢的機會,幫助其提升自信心。
在轉(zhuǎn)化的第三階段,班主任與班干部們商量后,在班集體活動中,給予他主動與同學交流的機會。在下午課外活動時間,班干部組織學生建立興趣小組,鼓勵他作為科學組的小組長,帶領(lǐng)同學們一起探索科學之謎。在學校的秋季運動會上,推薦高某作為短跑和接力賽成員。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有了他活躍的身影,他能夠積極主動與同學交流合作,他能夠努力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為班集體爭光。
在轉(zhuǎn)化的第四階段,班主任與高某交流之后,要求其認真填寫自我評價表和近期目標書。通過高某的口頭表述與書面文字,高某能夠認識到自己孤僻、自卑、貪玩、學習成績差、不思進取等方面的缺點,同時也能看到自己心思細膩、待人真誠、不說謊話、興趣愛好廣泛等優(yōu)點。在近期目標的設(shè)立方面,在學習上,他想在最近的一次測驗中語文成績提升10分,數(shù)學成績提升5分。在興趣愛好方面,他希望科學小組能夠發(fā)展的越來越好,有更多同學加入,自己能夠?qū)W到更多知識。在生活中,他想更多陪伴和關(guān)心奶奶,他想努力學習回報這些關(guān)注、鼓勵自己進步的老師們,他還想和同學們友好相處、一起健康成長。
基于“仁愛”價值理念,班主任老師對學困生高某進行轉(zhuǎn)化。在整個轉(zhuǎn)化過程中,班主任動用了可用的人力、任傾注了心血、付出了行動,用關(guān)心、愛護、鼓勵、引導來改變他。在學困生的轉(zhuǎn)化中,除了對其傾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真誠和寬容之外,還需要教師們考慮采用怎樣的方法去轉(zhuǎn)化,怎樣做更恰當、效果更好?具體步驟是什么?
在針對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性格特征,家訪是深入了解學生最快的方法,但是要講究策略。對于敏感自卑的高某,班主任選擇悄悄家訪,是出于對他內(nèi)心脆弱的保護。這是體諒學生的做法,是教師有愛心、機智的選擇。如果生硬、高調(diào)家訪,可能會起反作用,無法達到了解、幫助高某的目標。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是引導他進步的關(guān)鍵步驟。
教師選擇與學生談話,通過面對面直接交流來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是很好的主意,但是要考慮交談的場合、時間、話題。班主任讓學生課下來辦公室談話,給學生的感覺就像是請“喝咖啡”,再一直圍繞作業(yè)、成績的話題,談話會僅僅是教師問——學生答,甚至教師問——學生沉默,這樣是沒有實效的。針對高某孤僻、不合群的特點,班主任在課下進入教室與學生們聊天,在于高某的交流中,重點交談科學知識的話題;班主任在放學后碰到高某,繞路送他回家,在步行時,主要詢問他最近放學后干什么、奶奶給他做什么吃的、生活中有無困難等話題。
學困生自信心的提升是重中之重,教師要用愛呵護學生,及時表揚學生取得的細微進步。學困生由于學業(yè)成績不好,難免受到教師的批評和學生的排擠,自信心受到影響。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有閃光點,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教師要用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來看待學生。縱使這位學生成績很差、還不努力;盡管這個孩子不僅性格孤僻、還十分脆弱......學校是孩子成長的樂園,是學生求知的殿堂。教師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學生開啟智慧之門的第二任父母。教師要有寬容的胸懷、溫暖的愛來呵護這些折翼的天使——學困生。
在學困生的轉(zhuǎn)化中,班主任老師的任務更加重大,除了擔任一門課程之外,還要管理整個班級的活動。在學困生的轉(zhuǎn)化中,班主任可以尋求其他教師和學生干部的幫助,形成一股合力,教師們一致的教育方式也能促使學困生順利轉(zhuǎn)化。教師們一起討論針對某位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方法,能夠全面掌握這位學生的問題所在,一起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轉(zhuǎn)化策略。班級學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小幫手,可以快速掌握學困生的最新情況,也能夠從學生的視角提出切合實際的辦法。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是學困生本人、家長、班主任教師、各任課教師、班級學生干部等人一起努力的結(jié)果。
[1]白永瀟,高起萍.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轉(zhuǎn)化的個案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8(2):16-20.
[2]戰(zhàn)加香.學困生轉(zhuǎn)化的個案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06,(3):92-93.
[3]關(guān)艷,楊玉艷.論人文教育、價值教育與人文價值教育[J].蘭州學刊,2009,(S1):201-202.
[4]李曉華,孫巧玲,孫麗娟.人文價值教育隱性課程的開發(fā)與利用[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4 (02):111-116.
[5]李曉華,孫巧玲.關(guān)于教師人文價值教育認同感的研究——以青海省西寧市某小學為例[J].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1,3(03):29-34.
[6]劉小娜.人文價值教育視野下新型課堂教學文化的建構(gòu)[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09):138+146.
Abstract: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re students who are physically healthy and have normal intelligence, but lack of learning strategies, poor learning quality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individual academic performance.As one of the five values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benevolence", contains the sympathy between people, understanding, forgiveness, compassion, patience, interdependence, selflessness and so on.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benevolence" education, describing the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wing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reflect on it.Teachers use the concept of benevolence education, school students should focu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thods and steps.Teachers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student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all aspects of poor students; with love care students, timely recognition of students to learn bit by bit progress; with love to nurture student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or students; Trying to depict the future of life.Key words:
benevolence; poor students; transform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y under the Concept of "Love"
Zhang Ping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 Qinghai 810000)
G712
A
1003-2177(2017)06-0046-03
張萍(1990—),女,漢族,陜西商洛人,碩士研究生,就讀于青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