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佩佩
黃霑教我寫作
◎鄭佩佩
在片場,從大明星到臨時演員通常都會發(fā)出同樣的怨言:拍戲最浪費時間,一天到晚都在等!黃霑在《唐伯虎點秋香》里演華大人,在他眼里,這么不好的事卻變成了一件好事。他對我說:“天底下難得有這么好的事!你想想看,有什么事是人家要付錢來讓你等的呢?”
是??!我坐在那兒等,老板就得付錢,那是天大的好事!從那以后,我也像黃霑那樣,只要有戲拍,就歡天喜地地坐在那兒等了。
我寫寫涂涂,多少也受到他的影響。每個“爬格子”的都嚷苦,說“爬格子”賺錢不容易,就他是第一個把“爬格子”說得那么輕松愉快的:“佩佩,我可是靠這個養(yǎng)活我的孩子們的,你知道嗎?我寫得多的時候,一個月可以賺十萬元港幣呢!”
“爬格子”可以一個月賺十萬元港幣?那實在是太美妙了!我不需要那么多,只要有五千美元一個月,就夠我和孩子們過日子了。我坦白地跟他說:“霑叔,你能不能教教我,告訴我該如何寫文章?”
“用心來寫!”他簡單明了地回答我,卻是肺腑之言。
就因為用了心,所以我也遇到了有心人。我的好朋友何佩儀是第一個帶我實現(xiàn)這個愿望的有心人。她為我穿針引線在《華僑日報》占到一個地盤,而我開始了我的寫作生涯。
所以在拍《唐伯虎點秋香》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可以和黃霑看齊了——在等拍戲的時間里,拿起筆來寫文章。別的演員等的時候只能賺一份錢,而我們可以多賺一份錢,何等輕松愉快!
在一行行的字中,我們不僅賺到了那幾個錢,還找到了自己的心。不是嗎?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心,還怎么能用心寫呢?
(摘自《回首一笑七十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