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玲
(南通市中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中醫(yī)藥熨配合頸椎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康復護理
顧燕玲
(南通市中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目的觀察中醫(yī)藥熨配合頸椎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并配合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此段時間內所在科室收治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患者60例展開研究,隨機分組后,常規(guī)組(n=30)實施頸椎操康復護理,而聯(lián)合組(n=30)則同時給予中藥藥熨,對各組患者治療效果展開對比。結果聯(lián)合組患者其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在頸椎操康復護理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藥熨可有效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并緩解患者頸椎活動障礙,進而提升生活質量。
中醫(yī)藥熨;頸椎操;神經根型頸椎??;康復護理
頸椎病大多是由于長期的勞損或者姿勢不正而引起的骨質增生或者椎間盤的脫出,尤其是近些年來,智能手機的普及,隨處可見“低頭族”,使該病已經逐漸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隨之頸椎病的發(fā)病率也日趨升高。頸椎病患者在發(fā)病后可表現(xiàn)為頸部明顯的不適感和活動受限,進一步發(fā)展可表現(xiàn)為背部的酸痛和上肢的麻木感,也有一些患者可有眩暈、失眠多夢的癥狀。本研究主要以中醫(yī)藥熨配合頸椎操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效果而展開,并選取患者60例作為對象,現(xiàn)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做如下匯報。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所在科室收治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患者60例展開研究,隨機分組后,常規(guī)組(n=30)中男女比例為18:12,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為(50.8±5.6)歲,病程3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4.2±2.6)年;而聯(lián)合組(n=30)中男女比例為16:14,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為(51.1±5.2)歲,病程4個月~8年,平均病程為(4.4±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藥新藥治療頸椎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對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展開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的保守治療,包括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和牽引治療,如靜脈輸注化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物;牽引治療:患者身體保持直立坐于牽引架下方,而后以頸部軀干縱將身體前傾約10°~30°,而后分別對上頸段、中頸段以及下頸段的順序牽引,牽引的重量要以患者可以耐受為主,一般在2~30 kg不等,每日牽引2次,每次30 min。在此基礎上給予頸椎操的康復護理:(1)首先讓患者兩腳并立站直,而后雙手叉腰使頸部保持中立位,重復做左右搖頭運動和上下點頭運動,并以“米”字形狀上下左右運動。(2)抗衡功的練習:患者保持兩腳并立雙手叉腰后將雙手十指互相交叉,然后將雙手放于頭部并向一側用力,與此同時頸部要進行對抗用力,力度適宜,不可用力過度。兩側交叉鍛煉。(3)囑患者雙手將下巴托住并盡力向上用力,以使頸部呈前屈對抗,同時適當用力,以免造成其他損傷。以上動作每日1次,每次不少于10 min,2周為一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1]。
聯(lián)合組患者在上述基礎上實施中藥藥熨:藥物組成:蘇子、菟絲子、萊菔子以及白芥子各50 g,外加茱萸60 g,將藥物混合后放入中藥袋,放于微波爐架加熱3 min,溫度需保持在70℃,將藥袋取出后放于頸部穴位,如大椎、肩井、肩俞等,可來回推熨,但要注意手法多變,力量均衡,持續(xù)治療30 min,每日早晚2次,2周為一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注意在藥熨過程中一定要力道均勻,手法多變,以防燙傷患者。
效果評價:(1)治愈:患者肩頸痛的臨床表現(xiàn)消失,頸部可活動自如,局部檢查無壓痛感。(2)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減輕,各項功能基本恢復,頸部和上肢功能基本恢復,按壓局部有輕微疼痛感。(3)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有部分功能恢復,局部按壓可有中度疼痛感。(4)無效:患者癥狀無明顯變化或者加重[2]。
數(shù)據(jù)結果均采用SPSS 16.0版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聯(lián)合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分析
臨床上將頸椎病分為幾個類型,包括神經根型、椎動脈型、頸型、脊髓型以及混合型和交感神經型,其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fā)病率可高達36%。中醫(yī)辨證理論中將頸椎病歸為“痹癥”范疇內,主要由于頸部血運不暢、肝腎不足所致。也跟不良的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如久坐低首、缺乏鍛煉等,外加復感風寒致使氣血不足且伴有腦失所養(yǎng)而形成的。本次研究中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患者采取頸椎操和聯(lián)合中藥藥熨的方法進行治療,其總有效率可高達93.33%,且疼痛評分和頸椎活動障礙程度明顯得到緩解,原因如下:(1)頸椎操是一類良性的運動,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其次能夠對頸部軟組織和變異和肌肉痙攣起到矯正作用,此外,還能夠有效松解組織之間的粘連[3]。(2)中藥藥熨可起到調節(jié)陰陽、散寒止痛以及溫經通絡的功效。茱萸可行氣止痛、白芥子可散結止痛等,而且熨燙主要是利用熱力將藥物成分滲入肌理,能夠將藥物直達病所,起到驅寒除濕、通痹止痛以及舒經活絡之功效。(3)通過頸椎操鍛煉和中藥藥熨兩者結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痛覺神經的興奮性,繼而促進血液循環(huán),二藥物成分達到肌理后又可以緩解炎性水腫和組織缺氧,因此治療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患者,頸椎操聯(lián)合中藥藥熨康復護理,有效緩解各項臨床癥狀,效果顯著,具有推廣借鑒價值。
[1] 黃英華,張金龍.中醫(yī)適宜技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5):88-89.
[2] 尚曉娜,姜慧強,張 敏,等.脊柱推拿微調技術結合康復護理在神經根型頸椎病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1(4):785-787.
[3] 林雪霞,楊 益,李巧菊,等.中藥藥熨配合頸椎操對神經根型頸椎病康復護理的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3,34(5):82-83.
R248.2
B
ISSN.2096-2479.2017.42.178.02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