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對于教師來說,教學不是單純地把課本知識機械性地“喂”給學生,而是師生雙方交流情感和思想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自身教學藝術,優(yōu)化初中化學教學方式,構建高效化學課堂.
一、以學生為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教師要通過劃分學習小組的方法,將能力互補的學生分在同一小組,使學生在組內合作學習,在組間競爭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復習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課堂的解題模式,讓學生講解題目,由另一學生進行評價,再請同學們補充內容,最后教師總結.這樣,真正做到將課堂的主動權歸還學生,使學生在討論中成長.通過學生的講解,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化學學習的狀態(tài)及學習情感的變化,根據(jù)課堂教學實際,有針對性地調整課堂教學策略,從而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二、合理調整教學計劃
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是相通的,教師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善于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留給學生思考時間,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加深知識點的印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留白,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教師要在課余時間主動接觸學生,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交流的能力.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完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掌握化學知識的情況出發(fā),合理調整教學計劃.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教師要根據(jù)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當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較好時,教師可以適當加快教學進度;當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不理想時,教師可以適當放慢教學進度.針對存在后進學生落下知識較多,教師可以給予關注,必要時進行一對一輔導,幫助學生追趕教學進度.在考前考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復習情況和心理情況.教師要在考前加強易錯點的分析,考后幫助學生分析失誤原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拓展知識面,而且要傳授給學生認識世界的方法.
三、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初中生有一定的自我掌控能力,能在課堂學習中不分心.但是,長時間的課堂學習,會使學生產生疲憊,注意力不夠集中.化學學習對學生學習的專注度有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增加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容,如適當穿插趣味性演示實驗,讓學生解釋其中的化學原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講“常見的酸和堿”時,教師可以用濃硫酸與白糖、稀硫酸與鐵屑、濃氫氧化鈉溶液與生物質材料(如雞爪)反應,讓學生直觀了解常見的酸和堿的化學性質.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又能拉近化學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愛上化學學習.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一些簡單問題,既使學生專注聽課,又使學生在回答問題后增強自信.
四、豐富教學內容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化學素養(yǎng)及化學學習興趣,強調化學的啟蒙作用,體現(xiàn)開放、探究的原則,契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存在某些弊端,如教材容量有限,不能滿足學生拓展學習及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開發(fā)新的教學資源,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溶液酸堿性的檢測”時,教材中主要介紹了運用試紙或專門的檢測劑檢測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中所用的檢測材料或器具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易得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或易操作的方式粗略判斷溶液的酸堿性.如,先聞,醋酸、鹽酸等都有特色氣味;后試,酸與活潑金屬發(fā)生置換反應,酸性越強產生氫氣的速率越大;等等.通過豐富教學內容,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實現(xiàn)知識的應用與遷移,而且能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五、多途徑鞏固知識
在教學內容上,課本知識需要時時鞏固.在家長抽不出時間監(jiān)督時,不自覺的學生可能在課后放松對知識的復習.初中化學是記憶加理解的雙重學習.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擠出一些時間,通過提問抽查幾個學生,了解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過課堂考核的方式,讓學生保持緊張狀態(tài),不放松理論學習.化學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教師要積極開展實驗教學,讓學生參與實驗操作,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鞏固理論知識,提高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宗永學.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幾點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