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晶
【摘要】目的 分析在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實施搶救過程中應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過去一段時間在我院接受搶救治療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4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心衰竭救治;治療組在常規(guī)救治方案的基礎上,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急性左心衰竭救治總有效率、救治期間不良事件。結果 觀察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救治總有效率為90.5%,高于對照組的69.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救治期間僅有1例不良事件,少于對照組的7例,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實施搶救過程中應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可以在短時間內控制心衰癥狀,提高救治成功率,使患者的轉歸更加理想。
【關鍵詞】急性左心衰竭;無創(chuàng)呼吸機;搶救;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3..02
急性左心衰屬于近年來臨床心內科和急診科較為常見的急危重癥的一種,對其進行及時、合理、有效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1]。本文主要分析在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實施搶救過程中應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臨床價值?,F(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搶救治療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4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心力衰竭病史1~27個月,平均10.6±3.9個月;本次急性發(fā)作時間1~14 h,平均(5.1±0.6)h;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齡48~86歲,平均(56.7±7.4)歲;心功能Ⅲ級29例,心功能Ⅳ級13例;治療組患者心力衰竭病史1~22個月,平均(10.1±3.4)個月;本次急性發(fā)作時間(1~17)小時,平均(5.5±0.8)小時;男26例,女16例;患者年齡(42~89)歲,平均(56.3±7.0)歲;心功能Ⅲ級31例,心功能Ⅳ級11例。對照組和治療組研究對象一般指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靜脈注射去乙酰毛花苷,每次0.2 mg,每兩小時給藥一次,總劑量控制在0.6 mg以內,靜脈注射呋塞米,每次20 mg,如果認為有必要,在一小時之后可以充分給藥20 mg,靜脈滴注硝酸甘油,每次滴注速度為10 μg/min,每隔10 min對速度進行一次調整,每次增加幅度控制在5~10 μg之間。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治療,潮氣量水平控制在8~15 ml/kg之間;成人的吸氣流速保持在30~70 ml/min之間;呼氣末正壓水平控制在0.29~1.18 kPa之間;氧濃度水平控制在40%~100%之間;呼氣末壓水平控制在4~8 cmH2O之間,吸氣壓水平控制在8~16 cmH2O之間。
1.3 觀察指標
急性左心衰竭救治總有效率、救治期間不良事件。
1.4 救治效果評價標準
顯效:心力衰竭癥狀徹底或基本消失,心電圖檢查結果恢復正常,心功能改善幅度達到甚至超過2個級別;有效:心力衰竭癥狀明顯減輕,心電圖檢查結果有明顯好轉,心功能的改善幅度達到1個級別;無效:沒有達到上述標準要求[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急性左心衰竭救治總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救治總有效率為90.5%,高于對照組的69.1%,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不良事件
觀察組患者救治期間僅有1例不良事件,少于對照組的7例,組間差異顯著(P<0.05)。
3 討 論
急性左心衰具體指的是,由于心臟發(fā)生一定的病理學變化,導致心臟的實際收縮力明顯減弱,或左室瓣膜發(fā)生急性的返流,心排血量水平呈現(xiàn)顯著、急驟降低狀態(tài),從而導致左室的舒張末壓水平在短時間內迅速的升高,肺靜脈的回流狀態(tài)不暢,肺靜脈壓以非常快的速度異常升高,導致急性肺水腫及組織器官灌注不足的病理學反應的出現(xiàn)。
臨床在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實施救治的過程中應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可以使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水平在短時間內得到顯著改善,對缺氧狀態(tài)進行及時糾正,使低氧血癥得到有效的控制,雙向正壓通氣模式,可以為患者提供適當?shù)男貎葔毫Γ瑥亩轨o脈回心血量和心臟前后負荷水平減輕,使呼吸肌的實際做功明顯減少,從而使機體的實際耗氧量降低,增加人體內血氧的實際結合率水平。對呼吸困難癥狀進行迅速控制,使肺葉萎縮現(xiàn)象減少,甚至得以避免。此外無創(chuàng)呼吸機技術可以使左室后負荷降低,從而增加胸內壓力水平,使靜脈心血流量適當減少[3]。
參考文獻
[1] 吳 明,楊秀林,周永剛,等.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對尿毒癥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6,38(21):
2353-2356.
[2] 戴李華,王海嶸,陳 淼.無創(chuàng)呼吸機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ICU 救治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2):796-797.
[3] 于 麗,王景志,呂國芬,等.無創(chuàng)呼吸機聯(lián)合布美他尼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13):12-14.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