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群
【摘要】 目的: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DVT)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間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病床單雙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應用綜合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5%高于對照組77.5%,用藥依從性、健康教育依從性以及復診依從性比例均高于對照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住院用時以及下床用時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綜合護理模式應用于下肢骨折手術患者中,能夠顯著降低術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綜合護理; 下肢骨折; 深靜脈血栓; 應用效果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Operation of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LU Q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9):108-111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operation of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Method: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y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ingle and double number of admission hospital,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with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nursing,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5%,the proportion of compliance of medication,health education and return visit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length of stay and getting out-of-bed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odel is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Deep vein thrombosis; Applic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xi Frontier Armed Police Corps Hospital,Nanning 53002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9.031
伴隨下肢創(chuàng)傷以及外傷截癱比例的不斷提升,人工髓關節(jié)以及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廣發(fā)應用,致使患者術后下肢靜脈深血栓發(fā)生率顯著提升[1]。深靜脈血液因為相關因素產(chǎn)生的異常凝血為深靜脈血栓,是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并發(fā)癥,通常在術后3~5 d出現(xiàn),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疼痛、下肢出現(xiàn)腫脹及淺靜脈曲張等[2]。如果對患者術后進行相應的防治,可將患者肢體功能喪失現(xiàn)象予以改善。此研究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DVT)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間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病床單雙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2~74歲,平均(61.3±5.4)歲;脛腓骨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2例,股骨頸骨折10例,其他類型骨折3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5~75歲,平均(62.7±5.6)歲;脛腓骨骨折14例,股骨干骨折11例,股骨頸骨折9例,其他類型骨折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入選患者經(jīng)臨床診斷均為下肢骨折患者;所有入選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并且此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3]。
1.2.2 排除標準 惡性腫瘤患者;存在血栓病史或者患有中風后遺癥的患者;先天性髖關節(jié)發(fā)育異?;颊?;因相關因素無法服用中藥的患者[4]。
1.3 方法 兩組如無顯著外展移位現(xiàn)象可以進行牽引治療,或者選擇抗足外旋鞋方法,治療時間為8~12周,以免患肢出現(xiàn)內(nèi)收或者外旋,在早期治療時可能會出現(xiàn)錯位現(xiàn)象,為此可以對患者實施內(nèi)固定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按照骨科手術后常規(guī)護理內(nèi)容對患者進行護理。護理人員需要按摩患者的下肢,從而降低血栓的發(fā)生率,抬高患肢,以免小腿深靜脈產(chǎn)生回流,指導患者在術后早期實施小范圍運動,并且對其皮膚顏色予以相應的觀察,對患者下肢周徑予以檢測,查看是否形成腫脹,隨后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5-6]。觀察組應用綜合護理,其護理內(nèi)容如下。
1.3.1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需要將實際病情、手術方法、手術后可能產(chǎn)生的并發(fā)癥以及應注意的事項告知給患者及其家屬,將下肢深靜脈血栓產(chǎn)生的原因和后果予以講解,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如果不進行恰當治療,患者會產(chǎn)生殘疾,病情嚴重者會出現(xiàn)肺栓塞而威脅生命安全,因此需要讓患者提升警覺性,對此并發(fā)癥進行高度重視,并對醫(yī)務人員的治療和護理進行配合[7-8]。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實施相應的體能鍛煉,使得能夠在病床上適應大小便,以免由于長時間臥床以及無法運動而產(chǎn)生便秘或者尿潴留等癥狀,使得患者對疾病的相關知識進行初步了解。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手術耐受性危險因素予以評估,對高危人群需要進行預防,例如長時間無法下床活動患者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選擇有效措施,提升患者對并發(fā)癥處理以及預防的能力,進而可以對遵醫(yī)行為進行提升[9-10]。
1.3.2 心理疏通 因為下肢骨折手術會為患者帶來一定的創(chuàng)傷,同時具有顯著的疼痛感,進而影響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尤其是部分患者在術后對治療效果產(chǎn)生擔心,加重其心理負擔,對術后病情的恢復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為此護理人員需要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巡視,并和患者進行相應的溝通以及交流,增加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次數(shù),從而加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可將其自身的承受能力予以提升,并將術后預防的方法進行告知,將本院治療成功的病例告知給患者,將患者術前和術后的照片進行展示,告知患者對護理進行配合能夠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在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感受予以重視,使其能夠以良好的心態(tài)對治療進行配合[11-13]。
1.3.3 飲食指導 對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有助于傷口的愈合,不應食用含有維生素K的食物以及消化不佳的食物,維生素K可產(chǎn)生血栓,消化不佳的食物會使患者的排氣產(chǎn)生異常[14]。除此之外,肥胖是引發(fā)并發(fā)癥產(chǎn)生的主要危險因素,為此患者需要增加粗纖維、水果以及黑木耳等食物的食用量,不應食用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
1.3.4 功能訓練 術后護理人員需要按照患者病情狀況指導其早期功能訓練。護理人員需要將訓練的動作、動作力度等進行詳細講解,使得患者能夠對其進行充分了解并實施訓練。護理人員需要讓患者將腿部肌肉進行繃緊,在10 s后予以放松,隨后再次繃緊再次放松,反復次數(shù)大致為25次,此外患者患肢需要進行外展,角度為20度,將體位正確的擺放以及翻身進行詳細講解,從而提升患者自身的防護水平,在此過程中患肢不應外展過度[15-16]。術后早期可將患者下肢進行抬升,抬升幅度大于心臟平面,患者家屬可協(xié)助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肢體被動。隨后對患者采用足底靜脈泵以及間歇性加壓設備,使其下肢靜脈血流進行加速,抑制深靜脈的擴張,對靜脈內(nèi)膜予以保護,將靜脈阻滯現(xiàn)象予以減少,從而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與此同時,對患者的踝關節(jié)實施早期屈伸,實施股四頭肌等相關活動,將床上床下自由活動方法告知給患者,并對肌泵的功效進行調(diào)整,對其血液回流進行促進,緩解患者的腫脹情況。
1.3.5 其他護理內(nèi)容 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病情予以觀察,對患者自身的主訴進行耐心聽取,如果患者產(chǎn)生疼痛、腫脹、潮紅等癥狀,護理人員需要對其予以相應的重視,并及時解決,查看是否因為包扎過緊或者產(chǎn)生血栓而出現(xiàn)上述癥狀,患者不應進行自己按摩,需要及時就診治療[17-18]。
1.4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住院用時和下床用時[19],同時對比兩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比較兩組用藥依從性、健康教育依從性以及復診依從性。依從性好:患者可對醫(yī)務人員的治療以及護理進行配合;依從性良好:部分患者可對醫(yī)務人員的治療以及護理進行配合;依從性差:患者對醫(yī)務人員的治療以及護理未進行配合。選擇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在出院前發(fā)放給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結果分為滿意、較為滿意以及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率+較為滿意率。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fā)生情況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3例(7.5%),對照組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13例(3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字2=7.8125,P<0.05)。
2.2 兩組患者住院用時與下床用時比較 觀察組住院用時為(12.6±2.1)d,下床用時為(2.0±0.9)h;對照組住院用時為(19.2±2.6)d,下床用時為(3.2±1.1)h,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4895、5.3399,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后依從性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用藥依從性、健康教育依從性以及復診依從性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endprint
2.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字2=7.3143,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研究證實,產(chǎn)生術后深靜脈血栓的主要因素為血流速度較慢、血管壁形成損傷以及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1)血流速度較慢:手術過程中患者因為制動會產(chǎn)生靜脈舒張,而手術完成后進行臥床休息能夠使肌肉產(chǎn)生松弛,從而引發(fā)血流緩慢,致使血液中細胞成分在血管壁進行停滯,進而產(chǎn)生血栓[20]。(2)血管壁形成損傷:肢體以及牽拉血管會對股靜脈產(chǎn)生局部損傷,從而對血管壁產(chǎn)生相應的損傷,最終形成血栓。如果不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處理,會對患肢正常功能產(chǎn)生影響。(3)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因為下肢產(chǎn)生骨折之后,患者會長時間臥床,進而使得血液產(chǎn)生異常高凝現(xiàn)象,在對其實施手術時所產(chǎn)生的損傷會加強血小板聚集能力,進而抑制血清前纖維蛋白溶酶現(xiàn)象,減少了纖維蛋白的溶解。采用綜合護理模式能夠對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充分了解,同時對患者實施有計劃的護理干預,使其能夠充分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心,并對治療和護理進行相應的配合,進而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緩解其不適感。
在手術前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以及對其術前行為予以評估,可使患者對并發(fā)癥具有相應的認知意識,從而提升遵醫(yī)行為的依從性。對患者實施心理疏通能夠將其不良情緒進行消除。在術前對患者的飲食進行科學指導能夠減少便秘的發(fā)生,有效改善腹內(nèi)壓的平衡,而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能夠降低血液黏稠度。與此同時,對患者實施相應的訓練,能夠降低靜脈內(nèi)膜病變的發(fā)生率,進而改善血液循環(huán)異常現(xiàn)象,以免血流產(chǎn)生阻滯等相關問題。手術后對患者的患肢予以相應的觀察可及時發(fā)現(xiàn)異?,F(xiàn)象,減少并發(fā)癥對患者自身形成的危害。
本研究顯示,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下肢骨折術中,能夠降低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發(fā)生率,有助于減少患者的住院用時以及下床用時,同時可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祖云,徐嘉,董樹華,等.綜合護理干預預防婦科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8):1710-1712.
[2]李琳琳.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預防長期臥床老年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6,22(4):459-462.
[3]劉春蓉.高齡人工股骨頭置換及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J].安徽醫(yī)藥,2014,18(1):183-185.
[4]盧小玲,余勇妙,梁志群,等.綜合干預措施在預防婦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7,38(1):98-100.
[5]龐妮,楊義惠.綜合護理干預對預防高齡髖部骨折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5,37(6):872-873.
[6]王玉華,顧衛(wèi)東,張玉萍,等.護理干預管理對預防老年髖部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1):109-111.
[7]歐玉瓊,李勝春,梁彩英,等.護理干預對預防下肢骨折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6,37(3):726-727.
[8]李小燕,彭彩紅,龍春梅,等.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預防老年全髖關節(jié)置換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21):2994-2996.
[9]郭華英.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臨床護理[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7,14(1):111-113.
[10]張秀清.綜合護理干預對中老年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7):44-46.
[11]李世鵬,文珠仁,姚曉芬,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肝臟切除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評價[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6,48(11):1381-1383.
[12]陳潤琴.圍產(chǎn)期護理干預對預防剖宮產(chǎn)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作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4):129-130.
[13]楊榮飛.骨科創(chuàng)傷手術患者術后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治療[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8):115-116.
[14]肖智真,洪蝶玟,鄭義君,等.彈簧肌力訓練器預防老年髖部骨折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評價[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12):1456-1457.
[15]楊秀美.預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護理及體會[J].醫(yī)藥前沿,2015,5(27):252-253.
[16]張敏,張劍平.下腔靜脈濾器植入治療急性期DVT患者的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4,24(4):2246-2247.
[17]黃志君,陳錦妍.剖宮產(chǎn)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6,37(5):1250-1251.
[18]付艷坤,許金玲,賈冰,等.綜合護理對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5,15(19):3714-3716.
[19]趙偉,曲虹,丁美精,等.達比加群酯與低分子肝素預防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作用比較[J].安徽醫(yī)學,2016,37(8):979-981.
[20]李秋英,陳俊霞.針對性護理干預預防剖宮產(chǎn)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40例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4):76-77.
(收稿日期:2017-04-14) (本文編輯:鄧朝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