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曉蓉
看 蟬
◎ 盧曉蓉
我幼時住在青草壩。在青草壩的大花園里,點綴著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小風景,那便是孩子們的杰作。我家所在的位置緊貼著后山的農(nóng)村,我們常和農(nóng)民的孩子一道捉迷藏、打“游擊”。我們偶爾也在門前和屋后侍弄一下小菜地,地里種的都是番茄、玉米、絲瓜、四季豆之類,赤橙黃綠的也算一景。到了夏天,地里還有金龜子、螢火蟲供我們?nèi)?,而最讓我刻骨銘心的則是“金蟬脫殼”的真實表演。
當絲瓜藤吐須攀竹竿的時候,蟬蛹便從地底下鉆出來悄悄地爬上絲瓜架。每逢這樣的夜晚,我們準能順藤摸到幾只蟬蛹,然后把它們帶回家,放在洗干凈了的白瓷茶缸里,再以少有的耐性屏息觀看翡翠般的幼蟬從金黃色的硬殼里爬出來,像模特兒進行時裝表演似的緩緩展開那對淺綠色的翅膀??墒遣灰粫?,幼蟬們卻吐出一團團“墨汁”,把自己從頭到腳染個漆黑,最后變成在樹上整天叫著“知了”“知了”的成蟬。
每當看到這一幕,我心里都會“咯噔”一下,想不通原本很美麗的蟬為什么要這樣作踐自己,還弄臟了我家的白瓷茶缸。長大以后,當我看見周圍的人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中,為了換取生的希望,無端地往自己身上潑“污水”時,才明白了蟬的用心。但是蟬涂黑了自己,便可以在樹上大鳴大叫,人抹黑了自己,卻只能在黑暗里茍且偷生。
(摘自《我的祖父盧作孚》人民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