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瀅+劉毓
【關鍵詞】藍鯨風潮;活動設計;初一年級
【學情分析】
隨著藍鯨游戲創(chuàng)始人的落網(wǎng),藍鯨游戲并未消失,而是在網(wǎng)絡媒體傳播擴散,藍鯨游戲也成為近年來小學和初中生的熱議話題。初一學生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追求特立獨行和標新立異。但他們的網(wǎng)絡信息辨識能力差,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通過網(wǎng)絡傳媒,學生對藍鯨游戲都有一些了解,但信息了解不全面,甚至有些學生開始涉入這個游戲。與其藏著掖著,不如和學生一起面對這個話題,充分討論、解析,通過正確引導,讓學生對此有全面、深刻的了解,趨利避害,遠離不健康游戲。
【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全面了解藍鯨游戲,并能夠合理地應對藍鯨游戲;
2.幫助學生了解藍鯨游戲背后的心理學規(guī)律和方法;
3.幫助學生積極有效地應對藍鯨游戲風潮。
【活動難點】
幫助學生了解藍鯨游戲背后的心理學規(guī)律和方法,讓他們更全面地認識藍鯨游戲。
【活動重點】
幫助學生積極有效地應對藍鯨游戲風潮。
【活動對象】
初一年級
【課前準備】
便利貼(粉色鯨魚造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最近,有一條“大魚”來勢洶洶——藍鯨。(呈現(xiàn)圖片,引出主題。)
二、藍鯨游戲知多少?
1.學生分享
2.對學生的信息進行補充
設計意圖:(1)藍鯨游戲最近成為初中生關注并熱議的話題,學生對它并不陌生,他們基本聽過、了解過相關信息,雖然未必深刻,但是足夠豐富。因此,用分享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說出來,教師加以引導。一方面可以了解他們對“藍鯨”的認識程度,一方面以學生的熱點話題作分享,課堂氣氛更為活躍。(2)通常學生對藍鯨游戲的了解更多停留于表層,教師可根據(jù)各班情況進行信息補充,再通過后續(xù)的環(huán)節(jié)加以引導,使他們?nèi)嬲J識藍鯨游戲。
三、我看藍鯨游戲
1.學生分享:傻、管理員心理變態(tài)等。
2.引導討論
(1)這個游戲酷不酷?
學生可能的答案:有的說酷,有的說不酷,有的說殘酷。教師不去否定他們的說法,特別是“酷”這一答案。這是他們在這一階段自我意識發(fā)展,喜歡標新立異的體現(xiàn)。教師對這樣的想法表示理解,但必須明確行為的嚴重后果。
(2)大家愿意不愿意玩?
(3)玩了,會有什么結果?
3.感受生命的離世
(1)學生輪流讀信:《寄出不去的信》(爸爸寫給逝去的孩子的信)(配背景音樂)
(2)分享:想象一下這個家過去和現(xiàn)在的樣子;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和此時的感受。
(3)小結:“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對一個家庭、對親人、對同伴都有很大的影響,甚至留下創(chuàng)傷。
設計意圖:全面評價藍鯨游戲,讓學生了解結束生命對一個家庭的影響,即游戲的后果和嚴重性。但此環(huán)節(jié)不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不宜分享過多,只需要引導學生體驗感受即可。
四、破解藍鯨游戲中的心理魔咒
為什么藍鯨游戲能吸引那么多的青少年加入呢?據(jù)說,這位藍鯨游戲的創(chuàng)始人是位被退學的心理學專業(yè)的大學生,他花了五年的時間完善這個游戲的運行制度,使得很多青少年進入游戲就再也沒有走出來。那么,他到底利用了哪些方法和規(guī)律呢?我們今天就要來揭開這些心理學規(guī)律。
1.心理暗示和生物鐘
藍鯨游戲的任務過程便是心理暗示的過程,據(jù)心理學家研究,四點二十這個時間點正是人一天中精神最脆弱的時刻,此時容易受暗示。起床后有起床氣,情緒不佳,看恐怖片后,人處于恐怖焦慮的狀態(tài),理智思考的能力降低、思維窄化,此時更容易受影響和暗示。
積極運用:了解心理暗示的過程,避免自己受不良心理暗示的影響;多關注生命中的積極方面,利用心理暗示的期望效應增強自信。利用生物鐘的原理,了解自己的最佳學習時間,如貓頭鷹型的同學喜歡晚上做作業(yè),夜深人靜時學習效率更高;百靈鳥型的同學喜歡一大早起來閱讀、背誦。
2.登門檻效應
用借錢的事例解釋這一效應:分五次借20元,比直接借100元容易得多。
在藍鯨游戲任務中,難度也是由易到難,緩緩升級的。昨天已經(jīng)在胳膊切了三個淺口,那么今天在腿上刻幾個口子也就不是不可接受的了。像走臺階一樣,參與者就這么一步步地走向了死亡。
積極運用:關于登門檻的效應,其實也可以運用在積極的方面。例如,有個小和尚拜師學藝,老和尚只讓他每天抱著小豬過河,日積月累,小豬漸漸長大,小和尚也在不知不覺當中練就了驚人的臂力和輕功。在學習中,我們可以像小和尚一樣,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一步一步實現(xiàn)。
3.尋求歸屬感和認同的需要
很多參加藍鯨游戲的少年,多半在現(xiàn)實中苦悶、孤獨,很少被關注,藍鯨游戲的出現(xiàn),對他們來說便像一根救命稻草。創(chuàng)造藍鯨游戲的Budeikin被捕時說:“他們死得很開心,我給了他們現(xiàn)實中沒有的東西:溫暖、認同和溝通?!彼昧诉@個群體孤獨、缺乏歸屬感、渴望被認同的心理需求,對他們進行洗腦,設置了這個游戲,誘導他們逐步走向死亡。
積極運用:關心我們身邊需要關心的同學,建立班級的歸屬感以及小群體的歸屬感,讓身邊的伙伴感受到溫暖,不讓藍鯨游戲有機可乘。
設計意圖:(1)揭開游戲背后涉及的心理學規(guī)律和知識,更加深入地了解“藍鯨”,讓學生對“藍鯨”的認識不僅停留在邪惡、酷等表層認知上。(2)正向運用藍鯨游戲背后的心理學規(guī)律,消除藍鯨游戲的負面影響。
五、“藍鯨”風潮中的積極應對
1.遠離藍鯨游戲群組,不去散播和轉(zhuǎn)發(fā)關于藍鯨游戲的相關信息和圖片,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不歧視不鼓勵你身邊參與藍鯨游戲的人,多給他們一些關愛。endprint
2.不懼藍鯨游戲。觀看視頻《與藍鯨管理員的對話》,笑過之后引導學生分析一下視頻帶給我們的啟發(fā)。
(1)管理員采用挑釁等方法,以心理攻勢引誘對方入套。如激將法:敢不敢玩游戲?這都不敢;語言攻擊:慫貨,你還能干什么?等等。
積極應對:看穿他們的詭計,在自身情緒波動的時候不做不冷靜的決定。
(2)揭示“人肉”等威脅有時只是一個幌子,不要懼怕。參與者加入游戲前,管理員會要求他們提交裸照、家庭住址等私密信息,一旦參與者想退出,便以擴散裸照、傷害家人為威脅。對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來說,這樣的恐嚇手段有足夠的威懾力。
積極應對:面對挑釁或引誘等手段和提交私密信息的要求,都不予理睬。
(3)這段視頻也揭示了管理員自己不自殺卻要別人自殺的險惡之處。
積極應對:看清管理員的真實身份,不是來管理別人的,而是將別人一步步誘導向死亡并借此尋求快感的“劊子手”。
3.自制粉鯨游戲
(1)展示粉鯨游戲小任務,完成第一項任務——“在自己的指腹上畫一個笑臉”。
(2)分享笑臉,分享快樂,驅(qū)散陰霾。
(3)共同制作班級的粉鯨任務清單。(略)
準備一張粉鯨形狀的便利貼,每個人將自己想到的一條粉鯨任務寫在上面,課后貼在班級涂鴉墻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甄別內(nèi)容是否健康,不符合要求的重新寫一張。
4.其他:自我保護和求助途徑
(1)求助于家長
(2)求助于班主任、心理老師
(3)報警
設計意圖:在學生全面了解藍鯨游戲的基礎上,和學生一起探討如何積極有效地應對藍鯨游戲風潮。讓他們了解在不同的情境下應對藍鯨游戲風潮、做好自我保護的方法,減少藍鯨游戲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
六、教師總結
今天的心理課我們一起走進了藍鯨游戲,對藍鯨游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在應對藍鯨游戲時有了更明確的方法和手段。面對藍鯨游戲我們要說“不”,遠離“藍鯨”,擁抱“粉鯨”??傊M蠹夷茉谙嗷サ睦斫?、信任與支持中擁抱生命的美好。
【活動反思】
大家一起執(zhí)行第一條粉鯨任務時,課程走向高潮,學生既覺得有趣,又樂于完成,在這個過程中,營造了快樂的氣氛,一掃課程開始時的陰霾。
本節(jié)課圍繞“認識藍鯨—分析藍鯨—應對藍鯨”的主線進行設計。在實踐中,筆者認為“執(zhí)行第一條粉鯨任務”的環(huán)節(jié)是重點,需要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體驗這種快樂的氛圍。根據(jù)教學重難點,“感受生命的離去”和“制作班級共同的粉鯨任務單”以及“了解具體的求助方法”等,則可以適當帶過。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各班級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增減環(huán)節(jié)或者靈活處理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安排。關于具體求助方法,也可以由班主任利用班會課時間進行引導。
(作者單位:福建漳州市第五中學,漳州,363000)
編輯/于 洪 終校/杜文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