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然
摘 要: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的教學必須面相所有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審美情趣和基本語文素養(yǎng),引導學生積累優(yōu)秀文學作品,學會品讀文學作品。散文題材精煉,但語言優(yōu)美,題材廣泛,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感,記錄了作者的生活情景,適合學生進行研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散文教學;教學效果;教學方式
語文課程中,散文它獨抒性靈,題材廣泛,形式靈活,潛藏于文字間的是作者對世界,對生命,對人生真誠而又深刻的體驗,尺紙上展現的是一個真實靈魂的深情獨舞。散文的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課文中所選文章一般內容豐富,語言優(yōu)美,具有廣泛的審美教育的功能。
一、轉變師生教學觀念,認清學習中的主客體
對于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需要不斷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就當前小學散文鑒賞課堂來看,傳統教育思想及教學模式嚴重阻礙小學散文鑒賞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首先需要轉變老師與學生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認識,認清小學學習中的主客體,只有對小學散文教學工作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真正接受新型教學方式方法,促進小學散文鑒賞教學質量的提高。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主要依靠老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由老師在課堂上大講特講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點。老師認為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節(jié)省時間,給學生灌輸需要學習的內容,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束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不利于教學課堂有效性的提高。
二、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對散文鑒賞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一般而言散文鑒賞課堂主要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也就是主要依靠老師的講授,通過老師的整節(jié)課講授,讓學生掌握知識點。然而,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主動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起阻礙作用的?!疤骄渴浇虒W”是新型教育理念指引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小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小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探究式教學主要指充分發(fā)揮老師的指導作用,老師用拋磚引玉的方式提出散文中講述的內容,但是不用過細地講授課程,而要在充分引起學生興趣的前提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對散文感興趣。探究式教學應該注意的是老師的指引作用,學生在問題探究過程中往往會碰到各種各樣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學生提出問題,并且交由老師解答。只有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才能正確進行問題探究,從而不斷促進探究問題能力的提高。因此,提升散文鑒賞課堂教學效率,需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三、注重課堂情景化的設置,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
散文對于小學生而言是較難以理解的,老師應該采取恰當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情景化的設置有利于學生進入到散文情景中,在散文鑒賞課堂教學中,實行情景化教學方法,最重要的是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情景化設置。在課堂中給學生設置恰當的場景,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不會對課堂教學感到枯燥,融入散文情景中。另外,應用語文課堂情景化教學法能夠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便于師生進行溝通交流,這能有效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一味講課帶來的跟學生溝通不暢的問題。老師在對散文進行鑒賞分析時,可以根據散文中的意境給學生一次實際模擬,讓他們體會散文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及描述的意境,加深學生對散文的理解。
四、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在小學散文鑒賞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結合不同實際情況,對于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方法,從而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是有幫助的。在散文教學中,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注意采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固定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生的散文學習,并在長期的學習和鑒賞過程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散文鑒賞能力,提升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散文教學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散文鑒賞對于小學生而言是較為困難的。對于老師而言,為了不斷提高小學散文鑒賞課的教學質量,應該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小學語文散文鑒賞教學。本文主要通過四個方面對散文鑒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行了探究,首先應該認清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其次及時革新教學方式,并采取情景化教學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在長期教學中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散文鑒賞習慣。
參考文獻:
[1]李虹,探究“兩難”的鑰匙――《道士塔》案例分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12期.
[2]阮曉豐,《漢家寨》教學設計[J].語文建設.2011年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