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開泉
(福建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福建 福州 350015)
提高高中生歌唱基本能力的若干教學途徑
葉開泉
(福建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福建 福州 350015)
許多學生到了高中學習階段,還沒有學會如何歌唱,或在歌唱時弊病百出。為提高高中學生歌唱的基本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音色,選擇適合自己的歌曲,掌握好氣息的運用;幫助學生學會克服歌唱時的緊張情緒,努力在歌唱時做到字正腔圓;啟發(fā)學生了解并學會呈現(xiàn)歌唱的共鳴效果,熟悉并利用好混合聲區(qū)。
歌唱;能力;音色;情緒;共鳴
“歌唱”在人類歷史上出現(xiàn)得很早,歌唱是指個人或團隊經(jīng)過一定訓練后借由聲帶發(fā)出的各種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通常用于抒情或進行藝術表達。
學校的音樂教學能夠引領學生學會歌唱,甚至學會優(yōu)美地歌唱有許多好處:第一,由于歌唱時需要進行深呼吸,可增強學生肺部功能;第二,歌唱可以讓學生學會擺正身姿,協(xié)調形體動作,運用生動的面部表情;第三,歌唱可以讓學生更活躍更自信,形成樂觀積極的性格,同時增強記憶力,使注意力更加集中,養(yǎng)成沉穩(wěn)的心態(tài);第四,歌唱可以讓學生學會正確發(fā)音,且豐富自己的聲調,又得益于歌唱可以讓學生熟悉更多詩詞,增強其對語言文字的領會能力,從而也幫助他們提高表達能力,讓學生能通過歌唱學會欣賞,追求真、善、美,并能恰當?shù)厥惆l(fā)個人情感。
當前,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很多學校與教師都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學生也因為學習任務繁重,無暇也無意于提高個人的歌唱水平,以至于許多學生到了高中學習階段,還沒有學會如何歌唱,或在歌唱時弊病百出,出現(xiàn)如高音擠撐、低音虛晃、換聲卡殼、氣息不足、鼻音堵聲、讀字包聲等許多問題。
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歌唱能力沒信心,覺得唱歌是音質好的人的專利,自己音質不好就不敢也不想唱歌。教師要通過舉例、分析和示范來打破學生的這種固有觀念。比如,有些學生會問:“老師,我這樣的破鑼嗓子能唱歌不?”(該生的音質較沙?。?。對于這類學生,筆者經(jīng)常先以玩笑的方式打消他的顧慮:“你這聲音估計是小時候哭多了,或者是變聲期喊多了,所以沙啞了!但老師說一首歌曲,正好適合用你的聲音演唱,而且能唱得特別好,比如騰格爾的歌曲《天堂》,這首歌曲如果讓一個聲音清脆明亮的同學演唱,就失去這首歌曲的味道了。而如果讓你唱,就完全不一樣了,聽起來一定很有滄桑感、很有味道!”(教師用清亮的聲音和沙啞的聲音分別進行示范)概言之,音樂教師應告訴學生,首先,每個人的聲帶就是自己歌唱的樂器,而每個人的聲帶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音色如何,都不應自卑;其次,若要唱出好聽的旋律,則必須選擇適合自己聲音的歌曲,而不光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因為學生喜歡的歌曲不一定適合其音色,抑或不一定是其所能駕馭的。
許多學生在歌唱時會出現(xiàn)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樂句稍微長點就唱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問題,這是由于學生沒有掌握歌唱最基本的技能——氣息的運用。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是歌唱的支持力。很多學生完全是跟著感覺唱,壓根不懂怎么運用氣息。氣息運用入門其實很容易:吸氣的時候不抬肩不挺胸,切勿把氣息提到胸腔,而是要把氣息吸到腹腔,即武林秘籍里所謂的“氣沉丹田”,而且吸氣要深、要快速。很多學生找不到深呼吸的感覺,教師用語言設置情景,學生就比較容易做到了。比如可以用真的打哈欠來吸氣,就可以吸得很徹底很到位。在實際唱歌過程中,可能并沒有那么長的時間讓歌者去吸氣,所以除了“盡力”,還得學會快速吸氣。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并不難,發(fā)揮想象力就可以:一個人走著黑漆漆的夜路,走著走著,突然眼前出現(xiàn)一個不明物,受到驚嚇,倒吸一口涼氣。這就是最快的吸氣,而且會吸得很飽滿。只有懂得科學的吸氣、用氣息歌唱,才能學會演唱長的樂句,也只有在熟練自如地把握和控制氣息的前提下,才能達到歌唱的另一個層次——演唱出漂亮的高音。
很多學生從來不敢在眾人面前歌唱,在家里一個人都能唱好,但是一到舞臺上或者有觀眾的場合就不行,有的學生會緊張得面紅耳赤、手腳發(fā)抖、跑調、忘詞等等,甚至包括一些原本歌唱水平很好的學生也會出現(xiàn)如此情況。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首先就是要多上臺歷練,舞臺經(jīng)驗豐富了,應變能力加強了,自然就不會那么緊張;再者就是演唱者從練習的時候就應該做到音樂一響起,就進入音樂,跟著音樂情境走,這樣就會忽略音樂之外的很多干擾因素。能做到這兩點,就能很好地克服困擾心理的因素,最大化地呈現(xiàn)出音樂的美好。
接著是歌唱的咬字問題。不論民族唱法、美聲唱法或者通俗唱法都要求字正腔圓。因此歌唱時要高度重視歌唱中的“咬字”正確與否,“咬字”反映呼吸、共鳴、口型、發(fā)聲位置以及技巧的熟練程度。
很多學生平時歌唱的時候基本屬于哼唱,基本沒有注意咬字的問題,歌唱咬字跟平時說話咬字有一定區(qū)別,平時說話屬于小開口,而歌唱咬字需要大開口。歌唱咬字,要注意幾個方面:第一,每個字有聲母和韻母兩個部分,歌唱的時候一定注意聲母要短、快,以最快的速度到韻母的口型,比如:你(ni),n要念得短,最快速度到韻母i的口型,這樣聲音出來就簡潔了;第二,當一個字延長拍值比較長的時候,韻母不要“咬死不放”,特別是一些閉口音的韻母,比如:i,u ,v,e,這些韻母如果“咬死”,歌唱聲音就很僵硬,缺乏流暢性。碰到這些韻母的時候,不要咬住韻母不放,而要往O的口型緩緩打開,字尾在打開的過程中有點變形,這在歌唱中是允許的;第三,根據(jù)節(jié)奏的特點,強拍音符所對應的字要予以強調。
這個三拍子的樂句中,“我”“一”、如云的“如”“美”“那”這幾個字咬字要予以強調;
這個四拍子的樂句中,“那”、一聲高的“一”“呼”這幾個字咬字要予以強調;
這個二拍子的樂句中,“那”“孩”、兩個“一”“呼”“山”這幾個字咬字要予以強調。
歌唱還有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在音準和節(jié)奏都沒有問題的前提下呈現(xiàn)的歌唱共鳴。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所在,沒有氣息歌唱者就不能發(fā)聲。有了氣息這個動力以后,學會共鳴在歌唱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聲帶發(fā)出的聲音又小又單薄,并不優(yōu)美,還不能作為歌唱的聲音,歌唱是要把聲帶發(fā)出的聲音通過“音箱”的共鳴效果,把聲音放大和美化成為美妙動聽的歌唱聲音。共鳴技巧的運用能夠決定一個歌者演唱的音色好不好,還有具備多少種變化。正如前文提到過的,呼吸要深,但氣息又不能僵硬,只有這樣,呼吸的時候共鳴腔體才會自然地隨呼吸而打開,從而形成一個順暢的共鳴通道。與很多樂器的共鳴箱原理相同,比如吉他、小提琴等,它們本身發(fā)出的聲音很小,所以琴體上需要有能產(chǎn)生共鳴的琴箱,演奏的聲音才能被放大和美化,進而傳到音樂廳的每一個角落。人的共鳴腔分為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頭腔共鳴是人在歌唱時候打開鼻咽腔后產(chǎn)生共鳴,歌唱的時候歌者的頭部會有震動的感覺,叫頭腔共鳴。而胸腔共鳴指的是歌者在打開鼻咽腔后,喉嚨整個放松了,松弛的喉嚨形成了一條流暢的聲音共鳴通道,通過這個通道把聲音輸送到胸腔這個巨大的“音箱”,把聲音進行擴大,從而形成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共鳴練好了,歌聲才能更加優(yōu)美,更具有表現(xiàn)力。
有些女生總是喜歡用低八度的聲調來唱男生的歌曲,因為專業(yè)女聲歌手的歌曲作品聲調都比較高,又是用真聲來演唱的,所以很難唱上去。要解決這一問題,女生在氣息和共鳴掌握好的基礎上就要懂得混合聲區(qū)的應用。每個人的聲音都可以分為真聲、假聲和混聲,混聲是真聲和假聲的混合,既有真聲的實、亮,又有假聲的柔、潤和很高的音高?;炻暷苁寡莩粴夂浅桑茡P和諧,唱出的音色流暢、自然、明亮,給聽眾以舒服、真實的美感。熟練地運用混聲能解決由于換聲而出現(xiàn)的音色前后不統(tǒng)一的問題,同時又克服了用真聲高音唱不上去、用假聲低音唱不下來的困難。學會混聲,會在很大程度上拓寬歌者的音域,而這音域遠遠超出了日常說話所需要的音域范圍。
[1]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39.
[2]林立君.聲樂教學藝術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125.
(責任編輯: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