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賓斯旺格對于現(xiàn)象學的貢獻

      2017-11-21 19:47:29徐獻軍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7年5期
      關(guān)鍵詞:現(xiàn)象學海德格爾病理學

      徐獻軍

      摘要:賓斯旺格生活在一個精神病理學的方法論的危機時代,即自然科學與精神分析方法論日益暴露其局限性的年代。這使得賓斯旺格不得不去尋找新的方法與理論基礎(chǔ)?,F(xiàn)象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了他的視野?,F(xiàn)象學在賓斯旺格精神病理學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使他能夠更為切近地去透析患者的疾病體驗;使他能夠掌握讓精神病理體驗得以生成的存在結(jié)構(gòu);使他能夠發(fā)展出主體間性的哲學治療學。盡管現(xiàn)象學一開始是作為哲學而進入了他的精神病理學工作,但他最終證明了:現(xiàn)象學不只是一種哲學,更是一種精神病理學。賓斯旺格在現(xiàn)象學運動中的重要性就在于,他向我們充分展示了如何去實踐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

      關(guān)鍵詞:賓斯旺格;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躁狂;精神分析 中圖分類號:B089;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9-3060(2017)05-002-080

      一、 引言

      賓斯旺格(Ludwig Binswanger,18811966)是瑞士哲學家與精神病理學家,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存在主義人類學的奠基者。他與德國的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法國的閔可夫斯基(Eugene Minkowski)一起奠定了現(xiàn)象學在精神病理學中的基礎(chǔ)地位。正是在他們以及胡塞爾、舍勒、海德格爾等人的推動之下,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得以孕育產(chǎn)生。在雅斯貝爾斯的精神病理學中,現(xiàn)象學作為精神病理學的預(yù)備學科和基礎(chǔ)方法而存在;①在閔可夫斯基的精神病理學中,現(xiàn)象學作為一種具有優(yōu)先性的方法而存在。②但不同于雅斯貝爾斯與閔可夫斯基的是,賓斯旺格與現(xiàn)象學家們建立起了更為緊密的個人關(guān)系;他不僅身體力行地將現(xiàn)象學引入到精神病理學中,而且對現(xiàn)象學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他可能是精神病理學家中,最像是一個現(xiàn)象學家的人。③

      賓斯旺格出生于一個在1848年以后由德國遷入瑞士的家庭(由于他的祖父參加了1848年的巴伐利亞革命),而這個家庭擁有一個精神病學的治療與研究傳統(tǒng)。他的祖父路德維?!べe斯旺格(Ludwig Binswanger)于1857年在瑞士克洛伊茨林根(Kreuzlingen)建立了拜里弗療養(yǎng)院。他的叔叔奧托·賓斯旺格(Otto Binswanger)是德國耶拿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他不僅是一種類阿爾茨海姆氏癥(即賓斯旺格?。┑陌l(fā)現(xiàn)者,而且是尼采的治療醫(yī)生。④賓斯旺格就讀的中學是德國康斯坦茨的文科中學和瑞士沙夫豪森的州立中學,而他在那里學習了康德哲學。他在瑞士洛桑、德國耶拿和海德堡大學就讀的專業(yè)是醫(yī)學。1907年大學畢業(yè)后,他在布勞勒(Eugen Bleuler)的指導(dǎo)下,在當時居于領(lǐng)導(dǎo)地位的瑞士蘇黎世精神病學診所做實習醫(yī)生。盡管他曾經(jīng)有機會獲得大學教職(做布勞勒在蘇黎世大學的繼任者),但在1911年他還是選擇回到了拜里弗療養(yǎng)院做他父親的繼承者。他主持這個療養(yǎng)院長達45年的時間(19111956年),并把這個療養(yǎng)院變成了一個國際性的學術(shù)交流中心。弗洛伊德、胡塞爾、普凡德爾、舍勒、海德格爾、斯?jié)扇R西(Wilhelm Szilasi)、卡西爾、布伯(Martin Buber)等人,先后訪問了這里。參見Hebert Spiegelberg, Phenomenology in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72, pp. 195196.拜里弗療養(yǎng)院是聞名歐洲的精神疾病治療中心,在這里接受過治療的病人包括: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德國演員古斯塔夫·古登(Gustaf Gründgens)、瑞士藝術(shù)家基希納(Ernst Ludwig Kirchner)、俄國舞蹈家尼金斯基(Valsav Nijinsky)等。Roger Frie, “Interpreting a Misinterpretation: Ludwig Binswanger and Martin Heidegger,” Journal of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Phenomenology, 1999, 30(3), pp.244257.

      與上述哲學家們的個體與書信交往,對賓斯旺格思想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賓斯旺格沒有簡單地將他們的思想融合或折衷起來,而是把他們的思想與精神病理學臨床實踐相結(jié)合,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出他獨具風格的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他在20世紀40年代時采納了“此在分析”(Daseinsanalyse/existential analysis)這個術(shù)語來概括他整個的現(xiàn)象學哲學思想與精神病理學實踐?!按嗽诜治霾皇怯嘘P(guān)存在之本質(zhì)條件的存在論,而是存在者理論,即對于實際呈現(xiàn)的存在形式與條件的陳述。在這種意義上,此在分析是一種有其自身方法與精確觀念的經(jīng)驗科學,即具有現(xiàn)象學的精確方法及觀念的經(jīng)驗科學?!盠udwig Binswanger, “ber die daseinsanalytische Forschungsrichtung in der Psychiatrie,” Max Herzog ed., Ludwig Binswanger Ausgewhlte Werke, Band 3, Vortrge und Aufstze, Heidelberg: Roland Asanger, 1994, S. 232.

      二、 臨床實踐與現(xiàn)象學的相遇

      賓斯旺格接受的是精神病理學的訓練,而且他在1907年就結(jié)識了弗洛伊德,并成為精神分析的最早皈依者之一。1909年,他就在叔叔奧托·賓斯旺格開設(shè)于德國耶拿的診所中,發(fā)表了精神分析的案例研究。Ludwig Binswanger, “Versuch einer Hysterieanalyse,” Jahrbuch für psychoanalytische und psychopathologische Forschung, 1, 1909, 1(1), S. 174318; 1(2), S. 319356.他由精神分析轉(zhuǎn)向現(xiàn)象學的特殊背景是:在18901920年間,精神病理學的發(fā)展進入到了一個危機階段。在這個階段,由于自然科學進路暴露了它的一些局限性,所以它逐漸讓位于更有解釋性的進路,尤其是弗洛伊德、布勞勒、克雷佩林與雅斯貝爾斯所主張的進路。Wolfram Schmitt, “Das Modell der Naturwissenschaft in der Psychiatrie im bergang vom 19. zum 20. Jahrhundert,” Berichte zur Wissenschaftsgeschichte, 1983, 6(14), S. 89101.賓斯旺格參與了精神病理學的方法論評估。他的研究出發(fā)點不是哲學,但他在對精神病理學基礎(chǔ)方法的追求中,逐漸轉(zhuǎn)向了現(xiàn)象學。endprint

      在沒有接觸現(xiàn)象學之前,賓斯旺格認為:精神分析是一種較為新式的使用理解、移情與闡釋等手段去理解精神病人主觀體驗的方法。他在精神分析上的工作使他擔任了瑞士蘇黎世精神分析學會的主席。但他在1913年就開始意識到了精神分析的局限性:“只有那些具有良好道德素養(yǎng)、智力以及35歲以下的人,才適用于精神分析。在療養(yǎng)院當時的80個病人中,精神分析只適用于四五個人。”Susan Marie Lanzoni, Bridging Phenomenology and the Clinic: Ludwig Binswangers “Science of Subjectivit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2001, p. 92.另外,精神分析對患者性問題的揭示,既讓患者本人也讓科學家與公眾感到難以接受。1959年,賓斯旺格說:胡塞爾幫助他看到,精神分析最終是對精神疾病發(fā)生進程之先天或本質(zhì)可能性的再解釋,而不是原初解釋。因此,精神分析不能作為精神病理學與心靈科學的最根本基礎(chǔ)。賓斯旺格越來越多地認為:現(xiàn)象學可以作為這樣的基礎(chǔ)。Ludwig Binswanger, “Dank an Edmund Husserl, ” H. L. Van Breda. ed. Edmund Husserl, 18591959. Den Hague: Martinus Nijhoff, 1959, S. 67.

      另外,賓斯旺格的現(xiàn)象學轉(zhuǎn)向也與20世紀初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運動的興起有關(guān)。1912年,斯佩希特(Wilhelm Specht)創(chuàng)立了《病理心理學雜志》(Zeitschrift für Pathopsychologie)。雜志的編委會成員包括:柏格森、讓內(nèi)(Pierre Janet)、克魯格(Felix Krueger)、屈爾佩(Oswald Külpe)和閔斯特柏格(Hugo Muensterberg)等。為了讓精神病理學恢復(fù)活力,斯佩希特致力于尋找對于大腦中心還原主義進路與精神分析的替代進路,而他強調(diào)了布倫塔諾、胡塞爾與舍勒現(xiàn)象學對于病理心理學的可能貢獻。Wilhelm Specht, “Zur Phnomenologie und Morphologie der pathologischen Wahrnehmungstuschungen,” Zeitschrift für Pathopsychologie, 1914, 2(1), S. 135.更為重要的影響來自雅斯貝爾斯。他在1912年就明確提出了精神病理學的現(xiàn)象學進路;他在1913年發(fā)表的《普通精神病理學》更是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開始的標志。Karl Jaspers, “Die phnomenologische Forschungsrichtung in der Psychopathologie,” Zeitschrift für die gesamete Neurologie und Psychiatrie, 1912, 9(1), S. 391408.“現(xiàn)象學的任務(wù)是:讓病人真正體驗到的心靈狀態(tài)直觀地向我們復(fù)現(xiàn)出來(anschaulich zu vergenwrtigen),按照它們的相似關(guān)系來進行考慮,盡可能清晰地區(qū)分、辨別它們,并提供可靠的術(shù)語?!盞arl Jaspers, Allgemeine Psychopathologie,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2012, S. 47.

      賓斯旺格從1913年開始閱讀胡塞爾的《邏輯研究》,并且很快將現(xiàn)象學作為了有用的心理學工具,即懸擱理論建構(gòu)(尤其是自然科學的理論),而將注意力放在純粹意識體驗上的描述進路。當然,他也不是一步就走到了胡塞爾這里。他說,他的工作任務(wù)是“為精神病學家們在心理學和心理治療方面的知覺、反思以及臨床實驗奠定基礎(chǔ)”Ludwig Binswanger, Einführung in die Probleme der Allemeinen Psychologie, Berlin: Springer, 1922, vorwort.。盡管傳統(tǒng)的精神病理學是包含自然科學、心理學與醫(yī)學等的綜合科學,但賓斯旺格越來越多地認為:自然科學對于精神疾病本質(zhì)的揭示是非常不充分的。因此,他力圖在非自然科學的哲學基礎(chǔ)上建構(gòu)出新式的主觀性科學(即普通心理學)。在胡塞爾的意向性理論以外,他還參考了斯圖普夫的功能心理學、布倫塔諾的心理活動理論、李普斯的有意識體驗理論、那托普的重構(gòu)心理學、舍勒的情感現(xiàn)象學。這些哲學都聚焦于一個問題,即如何去把握他人的意識體驗。這些哲學思想引起賓斯旺格濃厚興趣的原因是,他的臨床治療工作,與雅斯貝爾斯一樣,迫切地需要理解患者主觀體驗的方法。

      1922年,賓斯旺格在面向瑞士精神病學協(xié)會所做的《論現(xiàn)象學》報告中,提出了現(xiàn)象學在臨床實踐中的系統(tǒng)使用。他講座的主要目的是要指出:舍勒的內(nèi)知覺以及胡塞爾的本質(zhì)直觀(Wesensschau),可以有效地呈現(xiàn)精神疾病現(xiàn)象,并幫助醫(yī)生掌握精神疾病體驗的本質(zhì)。Ludwig Binswanger, “ber Phnomenologie,” Zeitschrift für die gesamte Neurologie und Psychiatrie, 1923, 82 (1), S. 1045.在他的講座之后,另一位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家閔可夫斯基,陳述了心理學與現(xiàn)象學的憂郁型精神分裂案例研究。Eugene Minkowski, “Etude psychologie et analyse phenomenologique dun das de melancolie schizophrenique,” Journal de psychologie, normale et pathologique, 1923, 20, S. 543560.endprint

      賓斯旺格在講座中,首先用馬爾克(Franz Marc)和凡·高(Van Gogh)的表現(xiàn)主義繪畫,來闡釋現(xiàn)象學直觀。馬爾克畫出了自然中不存在的馬(1911年的作品《藍馬》),因為他直觀到了超越個體或生物種屬的馬之本質(zhì)或一般性的馬。賓斯旺格認為,馬爾克所畫的馬,就體現(xiàn)了美學模式下的現(xiàn)象學直觀(或現(xiàn)象學美學)。他還認為,凡·高的作品《被風吹歪的樹》,可用于解釋胡塞爾的范疇直觀。賓斯旺格認為,凡·高通過使用范疇直觀,在嫩綠的谷物與沉睡的孩子之間找到共同的東西(范疇直觀以感覺為基礎(chǔ),但又超越了感覺)。

      他又從數(shù)學與幾何學出發(fā),提出了他對胡塞爾本質(zhì)直觀的解釋。在他看來,胡塞爾的本質(zhì)直觀方法,就是對個體案例中普遍性的把握。上述美學、數(shù)學與幾何學的直觀案例,為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提供了啟示。在賓斯旺格看來,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不能達到數(shù)學的絕對一般性,也不同于更為主觀化的藝術(shù)感覺,但他認為本質(zhì)直觀是可用于精神病理學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幫助醫(yī)生去把握各種精神紊亂的本質(zhì))。

      賓斯旺格強調(diào),現(xiàn)象學的本質(zhì)直觀不同于神秘的靈光一現(xiàn),而是由大量可進行主體間交流的步驟組成的。探尋本質(zhì)的過程就是由個別的體驗事實到更清晰與更純粹本質(zhì)的過程。對精神病學家來說,這意味著對病案的特殊投入,或?qū)⒆陨磙D(zhuǎn)入到病人所陳述的意義世界中。賓斯旺格對他的聽眾們說:現(xiàn)象學方法是一種源于精神科學(Geisteswissenschaften)傳統(tǒng)的科學?,F(xiàn)象學精確地直觀到了意識內(nèi)容,并區(qū)分了概念,因此它可以提供有關(guān)意識本質(zhì)的知識?,F(xiàn)象學方法作為科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的基礎(chǔ),可以讓人們更清晰地理解精神紊亂的本質(zhì)。

      為了解釋如何將現(xiàn)象學方法用于臨床精神病學,賓斯旺格例舉了他與幻聽患者的對話?;颊哒f:“不,我沒有聽到講話聲,但晚上演講廳開了,而我想去把它關(guān)上?!雹贚udwig Binswanger, “ber Phnomenologie,” Zeitschrift für die gesamte Neurologie und Psychiatrie, 1923, 82 (1), S. 3233; S. 4245.賓斯旺格首先展示了自然科學、描述精神病理學以及精神分析進路的解釋,以便與現(xiàn)象學進路相比較。自然科學家們會將注意力放在患者的用詞上,并判斷出:這是一種奇怪或異常的說話方式,而結(jié)論就是患者得了精神分裂癥。描述精神病理學家們會發(fā)現(xiàn):病人產(chǎn)生了許多視聽幻覺、夢一般的意識狀態(tài)、精神分裂的體驗,然后他們會在此基礎(chǔ)上將異常的心理事件組織成等級化的自然種屬系統(tǒng),以便與健康心理作比較。精神分析學家會關(guān)注這個事實:演講廳幻覺對病人有中心意義,正如病人將父親作為說話者那樣;據(jù)此來看,演講廳不只是聲音幻覺,而是復(fù)雜的幻覺與妄想體驗;它描述了病人的重要行為或場景(戀父情結(jié))。

      與上述三種進路相對,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家會繼續(xù)嘗試將患者的表達意向當下化,并從詞語及其意義轉(zhuǎn)向?qū)ο?、事物、體驗。相比去獲取精神分裂的一般本質(zhì),賓斯旺格更感興趣的是理解患者的人格。他宣稱:在他沉浸于患者的演講廳體驗中時,他可以“看到”一個在努力與黑暗的非物質(zhì)力量斗爭的人,因此患者就活在一個與他人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對患者來說,演講廳體驗就是他處理生活的方式,即他總是在仔細考慮緊迫的事情。②

      在確立他的此在分析之前(1931年前),盡管賓斯旺格對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有零星的應(yīng)用,但他沒有完全用現(xiàn)象學方法去進行案例研究。一直到他吸取了海德格爾此在分析學中的此在概念,他才真正把現(xiàn)象學方法(即此在分析)作為他成熟的精神病理學的關(guān)鍵工具(當然是與他作為精神科醫(yī)生的特殊能力相結(jié)合的)。

      三、 由海德格爾的此在概念到此在分析

      盡管早期胡塞爾(《邏輯研究》《純粹現(xiàn)象學與現(xiàn)象學哲學的觀念》)與舍勒的理論使賓斯旺格認識到了現(xiàn)象學直觀與意向性意義分析在精神病理學中的重要性,但賓斯旺格仍然嘗試尋找一種更具體的工具,使他能夠理解臨床案例的人格性體驗實在。他首先是在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中找到了可以用于理解精神病人所展現(xiàn)的在世界中存在之結(jié)構(gòu)變異的工具。在他用海德格爾的“此在”概念取代傳統(tǒng)的心理認知概念之后,他建立起了他自己的、作為此在人類學的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即在精神病理學的臨床案例中去探索人類的“此在”)。

      根據(jù)海德格爾的此在分析學(Analytik des Daseins):“此在的‘本質(zhì)在于它的存在(Existenz)。因此這些可以在存在者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都不是‘看上去如此這般的現(xiàn)成存在者的現(xiàn)成在手‘屬性,而是去存在的種種可能方式,并且僅此而已。”②③Martin Heidegger, Sein und Zeit, Tübingen: Max Niemeyer, 1927, S. 42; S. 53; S. 29.海德格爾將此在的存在規(guī)定,稱為“在世界中的存在”(In-der-Welt-Sein)。②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早期賓斯旺格的封閉在自身意識中的內(nèi)在自我,讓位于了世界中的自我。海德格爾本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了他思想的病理學價值:“以病理顯現(xiàn)(Erscheinung)為例:它指的是身體上出現(xiàn)的某種變異;它們顯現(xiàn)著,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它們作為顯現(xiàn)的東西,揭示著某種本身沒有顯現(xiàn)的東西?!雹蹖e斯旺格來說,海德格爾的此在分析學與存在思想,可以幫助他認識患者的存在?!霸谶@個案例中,意念飄忽(Ideenflucht)要作為存在人類學現(xiàn)象,在存在性觀念的方面下得到檢查,因此必須掌握這種現(xiàn)象的呈現(xiàn),并從其本身去(如其所是地去)理解它。這就是任何現(xiàn)象學方法的基本特征?!雹蔻週udwig Binswanger, “ber Ideenflucht,” Max Herzog ed., Ludwig Binswanger Ausgewhlte Werke, Band 1, Formen Miglückten Daseins, Heidelberg: Roland Asanger, 1992, S. 215; S. 215; S. 174.賓斯旺格的此在或者說存在轉(zhuǎn)向,不是孤立的事件。實際上,與他同時代的精神病理學家雅斯貝爾斯、閔可夫斯基、斯特勞斯、馮·葛布薩特爾也表現(xiàn)出了存在主義的風格,盡管他們沒有像賓斯旺格那樣明確采納海德格爾的此在分析學。endprint

      1931年,賓斯旺格首先將此在分析應(yīng)用于對躁狂癥案例的系統(tǒng)研究(即對意念飄忽的研究)中。Ludwig Binswanger, “ber Ideenflucht,” Schweizer Archiv für Neurologie und Psychiatrie, 27(2), 28(2), 29(1 and 2), 30(1), 19311933.在他的第一個躁狂癥研究中,賓斯旺格檢查了躁狂癥患者寫給療養(yǎng)院工作人員以及親屬們的信件。他認為,患者潦草的筆跡、錯誤的語法以及交流的意圖,都指示了一種私人的存在世界。但是患者沒有進入或離開這個世界的自由。因此,賓斯旺格將意念飄忽看作獨特的人類存在方式的表現(xiàn)。與之形成的對比的是:生理學將意念飄忽的語言現(xiàn)象看作是功能紊亂,而心理學將它理解為聯(lián)想紊亂;在生理學與心理學中,病人的語言都只是潛在神經(jīng)機制紊亂的表現(xiàn)癥狀。但在此在人類學中,每個癥狀都是高度復(fù)雜結(jié)構(gòu)的一部分?!叭绻覀冇煤5赂駹柕脑谑澜缰械拇嬖谌ミM行把握,而且將這種在世界中的存在解釋為操心(Sorge),那么我們必須從操心的存在論結(jié)構(gòu)整體去理解和研究意念飄忽?!雹?/p>

      賓斯旺格在他的意念飄忽研究中,將注意力集中在了一名躁狂患者的兩封信與另一名患者的胡言亂語上。換言之,他提取了患者日常語言的一小部分,并把它們放在存在顯微鏡下來進行觀察。躁狂的存在風格就是與事物及他人交互的貧乏,或者用海德格爾的話來說,是操心的貧乏,因為操心是在世界中存在的意義根源所在。然而,賓斯旺格不滿足于單純地將躁狂的存在風格解釋為操心的貧乏,他還致力于闡明在病理生活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新的存在形式。患者想要解決她母親照料問題的努力,表現(xiàn)了躁狂存在風格的跳躍性;她忽略了這個事實:女管家已經(jīng)照顧她母親很多年,并且她自己不能長時間地照料母親。在這里,患者表現(xiàn)出了不受限制的樂觀主義(這是一種正常人在夢中轉(zhuǎn)瞬即逝的狀態(tài))。這種過分樂觀的存在架構(gòu),進一步釋放出了具體的躁狂體驗。在這里,他提出了他的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與其他精神病理學的差異,即他的目標不只是分析具體的疾病癥狀或體驗,而是對“先于并且構(gòu)成了在世界中存在之世界整體的、建構(gòu)性的、先天的結(jié)構(gòu)要素”⑦的現(xiàn)象學活動與體驗分析。這也正是閔可夫斯基、斯特勞斯、馮·葛布薩特爾等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家們的共同點:他們不滿足于只從現(xiàn)象學出發(fā)去分析病理體驗,而是想要掌握讓病理體驗得以可能的、更大的時空結(jié)構(gòu)。他們認為,正是這些使精神病理體驗得以生成的結(jié)構(gòu)才是精神病理學的真正目標。

      賓斯旺格轉(zhuǎn)向了一個更大的背景(現(xiàn)代社會)去尋找精神疾?。ú±韱巫樱┑母础T谒磥?,不只是精神病人生活在不同于正常人的世界中,而且每個人都生活在彼此不同的世界中。在這里,他顯然還受到萊布尼茨單子論哲學的影響。精神疾病象征著現(xiàn)代人的一般困境,即缺乏在共同社會中找到真正意義根基的可能性,因此個體只能求助于單子主體性。病理主體的孤獨(即病理體驗的難以理解性;正常人無法理解精神病人為什么會那么想、那么做),就是現(xiàn)代單子個體困境的極端形式?!艾F(xiàn)代自我不能在外在的、物質(zhì)的、經(jīng)濟的和技術(shù)的反思中找到自我……要成為現(xiàn)實的本真自我,人必須清除外在世界的影響,以便發(fā)現(xiàn)和遵循本身的、深刻內(nèi)在的存在關(guān)注……賓斯旺格倡導(dǎo)摒棄短暫的、膚淺的活動,以便回到投入于深度意義活動中的本真自我?!雹轘usan Marie Lanzoni, Bridging Phenomenology and the Clinic: Ludwig Binswangers “Science of Subjectivit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2001, p.219; p.278.

      賓斯旺格發(fā)現(xiàn),精神病患者缺乏的是獨立的、創(chuàng)造性的和自我驅(qū)動的自我建構(gòu)能力,而這種自我建構(gòu)能力是使心靈生命成為可能的因素。因此,患者困在了他的病態(tài)存在結(jié)構(gòu)所導(dǎo)致的病理體驗中而無力改變?;蛘哒f,精神疾病是本真自我喪失的極端表現(xiàn)。因此,躁狂癥患者嘗試在混亂的喋喋不休中去尋找核心的意義或統(tǒng)一性,但他們總是無法成功。此在人類學就是要幫助患者去找到本真的自我,但它最終不能確保成功,因為從海德格爾的存在論來看,只有個體本身才能達到本真性,而不是由他人(醫(yī)生)將本真性給予個體。

      本真性的貧乏,使得患者被“世界化”(Verweltlichung)④⑤Martin Heidegger, Sein und Zeit, Tübingen: Max Niemeyer, 1927, S. 65; S. 175176; S. 178.了,亦即使自己被世界所規(guī)定。在對沃斯(Lola Voss)的精神分裂案例研究中(1949年),Ludwig Binswanger, “Der Fall Lola Voss,” Schizophrenie, Pfullingen: Neske, 1957, S. 355357.賓斯旺格發(fā)現(xiàn)患者沉溺于大量的強迫性穿著以及進行儀式中。患者又由強迫轉(zhuǎn)向了全面的妄想,因為她喪失了本真自我,而不得不屈從于異己的力量。這個案例就是本真自我喪失的典型。對社會群體與大眾的否定性評價,正是一種存在主義哲學的觀點。賓斯旺格接受了海德格爾的這個觀點:與大眾的共同生活,不能為個體提供最深刻、最內(nèi)在的本真意義?!俺翜S(Verfallen)……多半有消失在常人的公眾意見中這一特性……非本真狀態(tài)(Uneigentlichkeit)不是指不再在世之類的狀態(tài)。它倒恰恰構(gòu)成了一種別具一格的在世。這種在世的存在,完全被‘世界以及在常人中的他人共在所擄獲?!雹?/p>

      賓斯旺格認為,海德格爾所描述的渙散的、失落的、沉淪的常人(現(xiàn)代自我),就是對他的精神病患者的最好注解。現(xiàn)代社會中讓個體不再獨立和深入思考的旋渦(Wirbel)運動,就是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根源?!暗涞匠H说姆潜菊娴臒o根基狀態(tài)中去。這種運動方式不斷地把領(lǐng)會從各種本真的可能性投射中拽開,同時把領(lǐng)會拽入到安定的自以為占有一切或一切都可得到的妄想之中。因為這種領(lǐng)會持續(xù)地遠離了本真性,并陷入了常人之中(盡管總是在本真性的羞恥之中),而沉淪的運動就以旋渦為標志?!雹菀虼?,精神病患者不只是病人,也是碎片化的現(xiàn)代人的極端案例?,F(xiàn)代人不能在現(xiàn)代世界的虛幻實在中找到真實,就只能陷入自我與自我、他人及世界的矛盾沖突中。與真實的遠離,造成了精神病人的迷惑與混亂。endprint

      四、 以主體間性為基礎(chǔ)的哲學治療學

      賓斯旺格在此在分析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發(fā)展出了他的哲學治療學。換言之,他的此在分析,不只是要幫助醫(yī)生去理解患者的存在結(jié)構(gòu),而且要幫助患者擺脫病態(tài)的世界籌劃。在20世紀30年代早期,他說他在療養(yǎng)院使用的主要治療形式是:感應(yīng)、權(quán)威和友誼。⑥醫(yī)生首先嘗試通過感應(yīng)進入到患者的私人世界中;有時候,醫(yī)生還要運用權(quán)威,將患者強行帶入到更大的世界中;醫(yī)生與患者之間的友誼,或者說良好的醫(yī)患關(guān)系,也有助于治療的達成。在這種治療模式中,現(xiàn)象學的主體間性概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賓斯旺格強調(diào),個體存在不只是單子式的自我存在,也是主體間性的存在。換言之,自我的建構(gòu)是在主體間完成的。病態(tài)的自我世界,要通過正常的主體間性建構(gòu)(在海德格爾的共在意義上),才能得到修正。

      在1934年論心理治療(Psychotherapie)的講座中,賓斯旺格通過一例歇斯底里癥的治療案例闡釋了他的哲學治療學。在這里,他描述了醫(yī)生與患者世界之間的交互動力學。他的此在分析,由個體精神病理中心轉(zhuǎn)到了心理治療的交互結(jié)構(gòu)(即由患者的內(nèi)在世界轉(zhuǎn)到了主體間或共在世界)。他重新解釋了醫(yī)患關(guān)系的意義:醫(yī)患之間的非工具性(不是為了獲得特定目標的)交流,超越了精神分析中的移情關(guān)系,而且可以擴展到各種治療實踐中?;颊呤且晃?6歲的意大利女性。她于1929年來到拜利弗療養(yǎng)院;住了兩個月后,她在得到改善后離開了,然后在冬天又回來住了兩個月。最終,她被治愈了。她曾受過良好的教育,并且有廣泛的閱讀面。在她15歲時,她開始十分大聲地說話,并被診斷為歇斯底里。

      賓斯旺格首先給她開了瀉藥,以進行通便治療。他說,這是為了讓她把壓力排放到胃部,并使她在身體與情緒上放松下來;然后,他開始嘗試去了解患者生命史的細節(jié)。患者講述了她與母親的關(guān)系,尤其是她在18歲以后就不再愛母親了。因為她愛上了一個年輕的軍官,但母親堅持反對她們在一起。患者認為疾病發(fā)生進程中的關(guān)鍵時刻是:她母親阻止她參加舞會,而她正準備在那里見到愛人。從那時開始,一系列頭痛與其他身體疾病就開始了。

      在這里,賓斯旺格提出了一個問題:醫(yī)生是應(yīng)該袖手旁觀,還是進行干預(yù)呢?他認為,醫(yī)生應(yīng)該帶著對于患者的真正關(guān)切進入到醫(yī)患關(guān)系中,而不能把患者當作一個單純的客體。②Ludwig Binswanger, “ber Psychotherapie,” Max Herzog ed., Ludwig Binswanger Ausgewhlte Werke, Band 3, Vortrge und Aufstze, Heidelberg: Roland Asanger Verlag, 1994, S. 211; S. 125.因此,他在患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她母親寫信。他向她母親解釋:患者對軍官的愛與對母親的愛發(fā)生了沖突,而這種沖突正是她的致病原因。他還寫信給軍官,詢問他對于患者的感覺。在確定軍官確實對她有意后,他要求軍官不僅要給病人寫信,還要給她家人寫信。

      賓斯旺格說,他的這種干預(yù)行為正是源于新的醫(yī)患關(guān)系或交往。“我們不能如傳統(tǒng)精神分析者所認為的那樣,只把這種交往理解為復(fù)制,或者在積極的情況下,把這種交往理解為移情和反移情……患者與醫(yī)生之間的關(guān)系總是獨立的交往、新穎的命運聯(lián)系,而不只是醫(yī)患關(guān)系,而且首先是在真正的共在(Miteinander)意義上的伙伴關(guān)系。”②

      五、 賓斯旺格對之后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的影響

      賓斯旺格不同于傳統(tǒng)的學院派思想家,因為他從來沒有在任何大學任教。但他對德國及瑞士的大學產(chǎn)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受他影響的人包括曼弗雷德·布勞勒(Manfred Bleuler)、韋爾希(Jakob Wyrsch)、博斯(Medard Boss)、庫恩(Roland Kuhn)、海夫那(Heinz Hfner)、基斯克(Karl Peter Kisker)、特倫巴赫(Hubert Tellenbach)、布蘭肯伯格(Wolfgang Blankenburg)等。④Hebert Spiegelberg, Phenomenology in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72, pp. 104105; pp. 333336.曼弗雷德·布勞勒是著名的精神病學家歐根·布勞勒(Eugene Bleuler)的兒子和實際繼承人,而他對賓斯旺格的此在分析持同情的態(tài)度。

      對瑞士的精神病學家們來說,他們對現(xiàn)象學的關(guān)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賓斯旺格的介紹。④對于博斯來說,情況尤其如此。博斯和賓斯旺格有一樣的教育背景(即他們都曾在蘇黎世的布爾格霍爾茨利診所實習,而且博斯一開始也對精神分析持同情態(tài)度)。博斯承認,賓斯旺格首先讓他注意到了海德格爾,盡管他從來都不滿意于賓斯旺格對海德格爾此在分析學的應(yīng)用。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博斯不僅與海德格爾建立起了比與賓斯旺格更為緊密的關(guān)系,而且也吸納了海德格爾最終的哲學。在博斯的組織下,七十歲的海德格爾參加了他們聯(lián)合舉辦的、面向精神病科醫(yī)師的“佐力克講座”(Zolliker Seminare)。在超過十年當中,海德格爾每學期要從德國前往蘇黎世一到三次。

      賓斯旺格本人認為,對他工作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是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精神病學診所。⑤Hebert Spiegelberg, Phenomenology in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72, pp. 105107; p. 366.這個診所自雅斯貝爾斯以來,就是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的大本營。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這個診所的三個年輕人海夫那、基斯克和特倫巴赫,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實踐了賓斯旺格的此在人類學。在斯皮格爾伯格(Herbert Spiegelberg)看來,海夫那可能是最接近賓斯旺格的人。海夫那與賓斯旺格一樣,都認為胡塞爾現(xiàn)象學能夠為精神病理學提供實際的基礎(chǔ)?;箍苏J為,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必然是一種哲學進路,而且它的起點是:懸擱已有的教條信念,并通過能夠擴展我們體驗范圍的本質(zhì)直觀去把握患者的生活世界。盡管他認為賓斯旺格是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一個引領(lǐng)者,但他沒有接受賓斯旺格對胡塞爾先驗現(xiàn)象學的應(yīng)用。在他洞察精神分裂患者世界的嘗試中,他認為對精神分裂患者的體驗變異源于預(yù)備場(Vorfeld)。特倫巴赫現(xiàn)象學研究的主要領(lǐng)域是憂郁癥(melancholia)。他同時受到了閔可夫斯基、馮·葛布薩特爾、斯特勞斯和賓斯旺格的影響。他從患者意識世界的空間變異出發(fā),去探索憂郁癥。他發(fā)現(xiàn),憂郁癥在空間體驗上的主要變異是深度的喪失。endprint

      在他們之后,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的世界性權(quán)威布蘭肯伯格,同樣深受賓斯旺格的影響。在賓斯旺格看來,精神分裂的本質(zhì)是“自然體驗連續(xù)性的中斷”。“自然體驗就是我們與事物、環(huán)境、他人(我們在與環(huán)境及事物的日常交往中遇到他人)以及我們自己和諧共存的體驗,簡言之,就是居留(Aufenhalt)(海德格爾)的意思。這種居留在事物或環(huán)境中的直接性,表現(xiàn)為我們能讓一切順其自然。然而,這種順其自然不是自明或簡單的活動,而是某種非常正面和積極的活動?!盝acob Needleman, Being-in-the-World: Selected Papers of Ludwig Binswanger,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8, p. 252.布蘭肯伯格進一步發(fā)展了賓斯旺格的這種思想,而把精神分裂中的核心變異稱為“自然自明性的失落”(Verlust der natürlichen Selbstverstndlichkeit)。這種失落源于四個方面的變異:(1)患者與世界關(guān)系的變異(先驗執(zhí)行或被動發(fā)生能力的喪失);(2)患者時間建構(gòu)的變異(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連續(xù)性的斷裂);(3)患者自我建構(gòu)的變異(自立的缺乏或自我的虛弱);(4)交互主體性建構(gòu)的變異(共感的喪失)。Wolfgang Blankenburg, Der Verlust der natürlichen Selbstverstndlichkeit, Berlin: Parodos Verlag, 2012, S. 102150.

      六、 結(jié)語

      通常,人們都將賓斯旺格看作是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的開拓者或者說是奠基者。但如果說在一開始的時候,他還明確將現(xiàn)象學與精神病理學相區(qū)分,那么在他的晚年,這種區(qū)分就變得非常模糊了。尤其是在他的最后一本著作《妄想——論現(xiàn)象學與此在分析研究》中,他已經(jīng)不再像過去那樣有意識地將現(xiàn)象學應(yīng)用于精神病理學中,而是不再區(qū)分二者了?!艾F(xiàn)象學描述這個詞,指的不是妄想的‘體驗?zāi)J健菍ν塍w驗的建構(gòu)與發(fā)生的、現(xiàn)象學結(jié)構(gòu)及其關(guān)聯(lián)的描述。”Ludwig Binswanger, Wahn. Beitrge zu seiner phnomenologischen und daseinsanalytischen Erforchung, Tübinen: Neske, 1965, S. 36.在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很自然地認為:對妄想的病理研究,就是對妄想的現(xiàn)象學研究。斯皮格爾伯格曾經(jīng)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現(xiàn)象學必須是哲學嗎?⑤顯然,賓斯旺格的回答是否定的?,F(xiàn)象學也可以是一種精神病理學研究。賓斯旺格不是學院意義上的現(xiàn)象學家,但他確實是實踐意義上的現(xiàn)象學家,因為他用他的一生,向人們展示了:可以怎么去做現(xiàn)象學精神病理學,并在這么做時,在現(xiàn)象學與精神病理學之間建立起一種相互澄明的關(guān)系。

      Ludwig Binswangers Contribution to Phenomenology

      XU Xian-jun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Ludwig Binswanger lived in a time of methodological crisis when natural sciences and psychoanalysis became increasingly exposed to their limitations in psychopathology.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Binswanger had to find a new method and theoretical basis. Thus, phenomenology came into his horizon. The role of phenomenology in Binswangers psychopathology includes: enabling him to analyze patients experiences of diseases more closely, enabling him to master the structure of existence producing pathological experiences, and enabling him to develop intersubjective and philosophical therapy. Although phenomenology began to enter his psychopathology as a philosophy, he finally proved that phenomenology is not only philosophical, but also psychopathological. The contribution of Binswanger in 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 is that he has shown us how to do research in phenomenological psychopathology.

      Ludwig Binswanger;phenomenology;psychopathology;mania;psychoanalysisendprint

      猜你喜歡
      現(xiàn)象學海德格爾病理學
      海德格爾的荷爾德林闡釋進路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3:08
      實踐哲學視域下海德格爾的“存在”
      時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0
      死亡是一種事件嗎?——海德格爾與馬里翁的死亡觀比較
      哲學評論(2017年1期)2017-07-31 18:04:00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豬的組織病理學觀察
      從海德格爾的“形式指引”看《詩》《書》中的“帝”與“天”
      中國詮釋學(2016年0期)2016-05-17 06:12:29
      對“如是我聞”的現(xiàn)象學詮釋
      中國詮釋學(2016年0期)2016-05-17 06:12:23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病理學和影像學研究進展
      WST在病理學教學中的實施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學習共同體的現(xiàn)象學闡釋與應(yīng)用
      东乡县| 伽师县| 辽中县| 邳州市| 溆浦县| 中宁县| 林口县| 平定县| 古交市| 本溪市| 会昌县| 皋兰县| 霞浦县| 西安市| 泾阳县| 娄底市| 上犹县| 铁力市| 濮阳县| 玛曲县| 广德县| 吉隆县| 合阳县| 菏泽市| 蓝田县| 临安市| 浮山县| 哈巴河县| 西峡县| 阿坝县| 北票市| 石泉县| 金堂县| 张家口市| 青冈县| 读书| 崇义县| 乌兰浩特市| 宜都市| 平昌县| 西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