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莉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
“運動處方”教學對提高高校乒乓球教學的實驗研究
陳遠莉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教學實驗法、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對成都中醫(yī)藥大學乒乓球普修課學生實施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實驗結果表明:“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對學生乒乓球技術的達標成績、動作熟練度與準確性、專項身體素質均有顯著提高,教學實驗后增加了學生對乒乓球的興趣、自我鍛煉能力以及對乒乓球課程的滿意度。
運動處方;乒乓球教學;實驗研究
現(xiàn)代教學理論家們大體都認為,教學理論是一種應用性理論,是一種處方性的策略[1]。20世紀50年代美國生理學家卡波維奇通過研究指出,人們在身體鍛煉時應對運動項目、內容、方法有科學的選擇,才能取得良好的鍛煉效果,并提出了“運動處方”這個概念[2]。運動處方是指對參加體育鍛煉者,根據(jù)健康及體質狀況,按其鍛煉目的,并結合環(huán)境條件,運動愛好等特點,用處方的形式規(guī)定鍛煉的內容、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方法[3],是教師因材施教與學生自我學習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4]。而運動處方教學是指教師根據(jù)所教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健康狀況,制訂的針對性很強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是教師將因材施教與學生自學、自練、自控、自調和自評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5]。我國自80年代初開始引進國外有關運動處方的理念[6],先后翻譯、出版了日本、美國等多部運動處方專著,成為指導大眾進行體育健身和醫(yī)療保健康復的有效手段。筆者將醫(yī)學的對癥處方應用于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對在乒乓球課程中學生的學習問題與學習瓶頸作出診斷后,制定乒乓球運動處方,來改進傳統(tǒng)乒乓球課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與分析能力,讓乒乓球課程教學更有針對性。國家教育部“九五”重點課題之一“運動處方在中小學體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證明了運動處方教學在中小學應用的有效性、可行性和科學性[7],但高校體育教學的研究還不多見。本研究主要通過在高校乒乓球課中,運用運動處方的教學實驗,探討在高校學生中實施乒乓球運動處方鍛煉的效果,能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與運動技能,提高自主鍛煉的能力,推動高校乒乓球教學的發(fā)展。乒乓球作為我國大學生較為普遍的體育教學內容,其運動處方教學的實驗研究具有實踐意義。
乒乓球運動處方要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上去認真制定、實施,才能達到運動處方教學的效果。在實施運動處方時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身形態(tài)、機能以及素質上的差異來確定乒乓球鍛煉的運動方式與內容。
乒乓球運動處方能發(fā)揮其獨有的特點,做到區(qū)別對待,以課程學習內容為依據(jù),合理分組,分層設置學習目標,逐步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結合運動處方的特性,能夠針對具體教學問題制定學習內容,能使學生學會乒乓球鍛煉的方法,能較好的體現(xiàn)高校乒乓球課程的教學內容。運動處方的教學核心,是圍繞學生個體的學習問題,開具科學性、針對性的鍛煉處方,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學習與技能水平,在教師的指導下,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處方來,以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在運動處方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場地、器材、環(huán)境許可的條件中,適合的運動種類都可以納入處方鍛煉中來,從而與傳統(tǒng)的內容單一、手段單調的課堂不盡相同。不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在課程中的積極性。
查閱乒乓球高校教學、運動處方等方面的文獻、書籍,了解和掌握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
通過對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成都體育學院在體育教學、運動生理、運動處方等方面的專家進行訪談,就本研究的總體方案以及所選指標的有效性、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廣泛地征求了意見,并根據(jù)情況進行了修改,進行關于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方法、評測標準的溝通,包括對自編問卷的訪談并征求他們的寶貴意見,共同設計與修訂并實施教學。確保總體設計的合理性以及所選指標的有效性。
在實驗前后,分別對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生進行《乒乓球鍛煉情況問卷》調查,為了確保問卷填寫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老師在學生填寫問卷前對問卷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和說明,采用課堂現(xiàn)場完成。實驗共發(fā)放問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對測試的結果和回收的問卷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與檢驗處理。
(1)實驗時間
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每周2課時,每課時80分鐘,共18周36學時的教學。
(2)實驗對象
本課題以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體育學院2014級120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實驗前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乒乓球的興趣以及鍛煉基礎進行測試,對指標進行測評和調查,選擇沒有明顯差異的兩個班作為實驗組,共計60人。另2個班作為對照組,共計60人。實驗前經(jīng)詢問病史,體格檢查,所有受試者均無體育運動禁忌癥。
(3)評價標準
乒乓球技術依照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體育學院乒乓球普修課技術考核辦法與標準執(zhí)行(表1)。老師在期末對學生乒乓球考核進行現(xiàn)場打分,達標成績?yōu)椋涸谝?guī)定的時間內,記學生連續(xù)的最高板數(shù);技評成績:從學生完成乒乓球技術的動作熟練程度與動作準確度兩方面進行評分。
表1 乒乓球技術達標成績分段標準(單位:板)
(4)實驗過程
將學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乒乓球運動處方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教學。實驗前,在試驗組和對照組中,無一人接受過專業(yè)訓練。其他條件如教學場地器械條件、測試器標準、授課學時、授課教師等兩個組都完全一樣。因此,本實驗是在同質的基礎上進行的,能夠保證實驗具有較高的內部效度。體質測試包括對學生專項身體素質、心理感受及以往病史、損傷情況等的統(tǒng)計。技術考核以正手攻球和左推右攻兩項。實驗組在課前、課中與課后的主要實施步驟(表2):學習內容→身體素質測試→乒乓球技術測試→分組制定運動處方→個練與對練→自我評價處方→教師指導→調整處方內容→分析結論。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乒乓球課程教學方法(表3),在對照組中強調教師的示范講解和學生的模仿、指導練習。
表2 實驗組的教學過程
表3 對照組的教學模式
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一次身體形態(tài)、身體素質、心肺功能方面各測試指標的測試,根據(jù)各組學生情況和運動需求進行分班,并分別制定相應的運動處方。實驗中,實驗組采用處方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實驗后,對兩種教學結果進行第二次測試,根據(jù)兩次測試成績進行對比檢驗,對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最終給出結論和建議。
(5)實驗控制
兩組學生均由本人進行教學,教學內容和進度保持同步。實驗組按照設計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對照組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在課堂中,教師安排的課程負責量兩組均相同,學生的平均心率控制在110-150次/分之間。課后,均布置相同的課后練習要求,以保證教學實驗效果的準確性。技術考核階段,由未參與實驗的資深教師擔任,本人跟隨兩組進行考核。
(1)達標成績
結果顯示:三項技術技評成績結果經(jīng)過獨立樣本T 檢驗,P 值均小于0.05,說明三項技術的技評成績均存在顯著差異。從實驗后乒乓球達標成績可以看出,實驗組成績集中,中高分段人數(shù)較多,并且全部及格,平均分高于對照組學生。對照組滿分人數(shù)只有兩人,有四人不及格。因此,實驗組乒乓球基本技術的達標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詳見表4。“運動處方”教學在選擇乒乓球練習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具體狀況,教學中的針對性很強,能讓學生明確鍛煉的目的,掌握乒乓球鍛煉的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技術問題的解決,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與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驗中發(fā)現(xiàn),實驗組學生在乒乓球課程中,更加關注乒乓球技術中的問題,能積極的針對具體問題以探究的方式去解決??梢姡古仪蜻\動處方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術達標成績具有良好的效果。
表4 實驗后乒乓球達標成績統(tǒng)計
(2)技評成績
實驗組學生在技術評定考核中,從整個擊球過程的判斷、引拍、揮拍擊球、還原四個動作完成程度、以及球拍拍型的合理性、移動擊球位置的合理性、身體協(xié)調性、靈活性等方面進行技術評定。從表5的技術評定成績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在乒乓球技術動作的熟練度與動作準確性上的總分的平均值得分,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將近9分,其P值小于0.05,說明兩組成績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運動處方”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技評成績。
表5 學生的技評成績結果比較
表6 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的內容
表7 兩組實驗前后身體素質測試結果比較
專項身體素質是由乒乓球技術動作特點與要求構成的專門性素質練習。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的運動處方內容分別從靈敏、速度、力量和耐力四個方面設計了專項素質的運動處方(表6)。學生根據(jù)自身素質的情況選擇練習內容,進行身體素質練習。教師對測試結果進行分組,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乒乓球教學運動處方。學生按照處方每周3次,每次80分鐘左右,心率約110-150次/min。
從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練習中,抽取大學生體質測試四項內容進行測試(表7)。通過實驗前后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實驗班在實驗后,身體素質測試結果均高于對照班。因此,經(jīng)過“運動處方”教學能使學生的專項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改善。
教要得法,學要主動[8]。要使學生對乒乓球產(chǎn)生興趣,關鍵要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樂趣。通過對實驗前后兩組學生乒乓球課學習興趣的調查表明,實驗前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很喜歡、比較喜歡和不喜歡人數(shù)上差距不大。在一學期教學后,對照組學生對乒乓球興趣上差距不大,說明傳統(tǒng)乒乓球課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上無明顯作用。而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后測試結果大大高于前測人數(shù),很喜歡與比較喜歡乒乓球課人數(shù)大大增加,不喜歡的人數(shù)也減少為零。詳見表8。說明“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建立學習的信心,從而提高鍛煉的興趣。因此,運用乒乓球“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對學生乒乓球興趣的培養(yǎng)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
表8 兩組學生興趣對比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每周鍛煉次數(shù)上無明顯差異,每周鍛煉一次的人數(shù)居多??梢?,學生的鍛煉時間主要集中在體育課上。在乒乓球課程中,教師會根據(jù)教學內容布置課后練習作業(yè),兩組是在同樣的課后練習要求下進行的。通過表9可以看出,實驗組在實驗后具有顯著變化,每周鍛煉三次的人數(shù)迅速增加,三次以上的人數(shù)也從一人增加到了十人,而對照組人數(shù)變化并不明顯。因此,傳統(tǒng)乒乓球課教學能使學生在體育課上進行乒乓球鍛煉,但不能增加學生課外鍛煉的頻率。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運動處方教學,學會了很多新的練習方法,技能提高快,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切磋交流的習慣。他們能了解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明確練習目標,同時也激發(fā)了練習的欲望,并形成強烈的學習意識[9],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外自我鍛煉的頻度。
表9 實驗后兩組學生乒乓球鍛煉頻度的對比(周)
“運動處方”教學過程實際上是運動意識和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10]。對實驗組采用了分組教學的方法,將不同體質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運動處方”,施以不同的鍛煉目標與方法。組內學生的學習目標相同,技術差距不大,相互學習能幫助他們認識課程的主要問題,針對問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在課外加以補充學習,從而增加了課外鍛煉的可能性。通過學習,使他們對運動處方有充分的認識,可以為以后的鍛煉提供科學的方法,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基礎[11]。乒乓球“運動處方”的制定和實施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來完成的,而且運動處方在實施過程中還要進行不斷調整和修改,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體育鍛煉能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掌握科學體育鍛煉的知識,養(yǎng)成健康的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
大學生的心理逐漸成熟,在實施“運動處方”教學后,學生對教學效果的主觀評價能夠較好地反映課程中的實際作用。從表10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在學習后,90%的學生認為非常有用,在學習中學到了很多乒乓球鍛煉知識。87%的學生認為運動處方教學針對性強。85%的學生認為能延展乒乓球課程的內容,學到更多體育鍛煉知識。83%的學生對整個乒乓球“運動處方”教學過程很滿意。另外,教師在課程中通過實驗組學生的反饋,大部分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體質和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與提高。因此,“運動處方”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實驗效果較好,學生對乒乓球“運動處方”課程非常滿意。
表10 學生對運動處方教學效果的主觀評價(N=60人)
實驗結果表明“運動處方”教學,對高校學生基本技術的達標成績、技評成績、專項身體素質、課外鍛煉的頻度、學生興趣以及主觀評價上優(yōu)于傳統(tǒng)乒乓球教學?!斑\動處方”教學模式符合科學的運動規(guī)律,它能根據(jù)每個學生個體或小組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運動處方,解決“疑難雜癥”,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增加學習信心,從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同常規(guī)進行的乒乓球教學模式相比較,“運動處方”教學能更有效地達到提高學生乒乓球技術的教學目標,幫助他們認識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和方法,使學生充分體會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針對性與有效性,有利于提高高校乒乓球教學效果。
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在實施過程中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老師的輔導,這對老師運用運動處方進行教學的能力提出了較大的考驗。另外,學生對這種模式還沒有形成理性的認識,如果上課人數(shù)過多、工作量大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建議按學習狀況進行分組,或針對高校體育課的小班教學可采用運動處方教學模式,還要多傳授體育鍛煉的理論知識、學習內容、目的、方法以及運動處方的作用和功能,教師針對不同學生設計運動處方要加強除基本技術外的其他專業(yè)知識,幫助學生提高對健身運動處方的認識,轉變傳統(tǒng)的單一指導式教學。
[1]鐘毅平,劉志軍.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2]楊文軒,陳琦等.大學生健身運動處方的實用性研究[J].體育學刊,2000(4):1-6.
[3]林煒鵬.乒乓球運動在健身運動處方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2007,28(1),74-77.
[4]羅興華.身體鍛煉學[M].廣州:廣東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0.
[5]臧連明,李建軍.關于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的思考[J].體育學刊,2001,8(5):99-103.
[6]田繼中.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研究[ J].體育學刊,2001(1):52-55.
[7]于佳祥,徐英微.高等學校體育教育中的運動處方教學理念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9(3):105-108.
[8]郭奇峰.普通高校乒乓球選修課“分層次教學”模式實驗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9:17-18.
[9]謝冬興.乒乓球選項課引入運動處方教學方式的實驗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2):131-133.
[10]張輝明.健美運動處方教學對大學生健身意識和課外鍛煉的影響[J].體育科研,2009(4):100-103.
[11]馬兆富,宗壽娣.運動處方教學理念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實效之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6):89-91.
“Exercise Prescription” Teaching Mode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able Tennis Teaching in University
Chen Yuanli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611137,China)
In this paper,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teaching experiment,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for th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students in the common course at the table tennis exercise prescription teaching mod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ercise prescription teaching model for students score table tennis technical training,profciency and accuracy of movement,special physical quality were signifcantly improved.After teaching experiment increas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able tennis,self-exercise ability as well as to the satisfaction of table tennis course.
Exercise prescription;The table tennis teaching;Experiment research
陳遠莉(1984-),女,講師。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教改課題“‘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對提高乒乓球教學效果的應用研究”(NO.JGYB201556)。
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