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曉娟
(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7)
?
社會工作中的價值介入及其困境
景曉娟
(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7)
社會工作是價值介入的專業(yè)助人活動,價值的多元性以及價值客觀衡量標準的缺乏使得身為助人者的社會工作者不得不面臨價值選擇的困境。困境不僅存在于社會工作者與受助者之間,也存在于社會工作者與工作機構(gòu)之間、不同的社會工作者之間等各個方面。其中,社會工作者與受助者之間價值選擇的困境是最受關注的,也是本文論述的主要內(nèi)容。社會工作作為一門應用性的社會科學學科,必須要在實踐中尋求困境的突破,受助者“自決”原則便是突破社會工作者與受助者之間困境的現(xiàn)實選擇。然而,個人的“自決”是有條件限制的,要真正體現(xiàn)社會的公平與公正,還需要社會工作者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社會工作;價值介入;助人
社會工作作為一門專業(yè),發(fā)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對于“什么是社會工作”,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它在不同國家、不同歷史階段,表現(xiàn)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不論其表現(xiàn)形式多么紛繁復雜,它都有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助人。
價值是社會工作的基礎,但也正是因為價值的存在,社會工作者的助人活動才變得更加復雜。社會工作的發(fā)展過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和社會科學領域的主流思想———實證主義的影響。實證主義提出的“價值中立”理念,作為一種客觀的、科學的原則而備受研究者的推崇。社會工作作為社會科學學科體系中的一個分支,為了表明自身的學科地位,對“價值中立”也是不能不追求的。因此,社會工作中,各類的介入模式和理論,是預設了社會工作人員采取價值中立的客觀態(tài)度去了解受助者的苦況困境”。
實證主義認為惟有在研究的過程中摒除個人價值的介入才能達致客觀。這一理論設想仿佛無懈可擊,可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究竟是不同的,尤其是在社會工作中,面對紛繁復雜的人的問題,我們不禁要問:價值中立真的存在嗎?價值中立真的能達致對受助者的準確認識嗎?社會現(xiàn)象與自然現(xiàn)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社會現(xiàn)象是由人的社會行動所構(gòu)成,社會行動的復雜性決定了社會現(xiàn)象的復雜性,而人的社會行動又是與一定的價值理念密不可分的。因此,“對社會和人文現(xiàn)象的理解,包括社會科學上的研究和對經(jīng)典的詮釋,必然涉及相應的價值理念”。社會工作者在理解受助對象的時候,必須要和與之相關的價值和文化系統(tǒng)相聯(lián)系才有可能達致對受助者的深層理解。
社會工作是基于助人這一目標而存在的,助人既是過程,也是結(jié)果。它不僅強調(diào)助人計劃的實施,更強調(diào)其后受助者困境的改善。所以,社會工作者的助人行動應關注受助者的真正需要,而不是自己所以為的受助者的需要。這一點個人在實習中有很深的感觸,在舉辦活動的時候完全憑借自己及機構(gòu)的利益而忽視服務對象的需求,導致活動開展效果不佳,形式化嚴重等不良效果。所以,在提供服務的時候要真正考慮到服務群體的利益。
但是,一般情況下,社會工作者代表的都是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利益,這個需求評估如果完全的依靠服務對象的主觀判斷可能也會產(chǎn)生很多不良后果,會受到服務對象的教育程度、錯誤觀念等因素影響。因此,社會工作者的價值介入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說過,社會工作者與受助者作為有著各自價值理念的個體,是很容易發(fā)生價值觀的沖突的。那么,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社會工作者該做如何選擇呢?
對于社會工作者來說,把握好價值介入“度”的選擇是當前在實務中遇到的價值介入困境的最佳解決方式之一,簡單的說就是強價值介入與弱價值介入的選擇。
“自決”意即“案主自決+社工積極引導”,將案主的自己抉擇與社工專業(yè)引導有機結(jié)合起來。社會工作者要在對受助者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給他提供盡可能多的解決方案,并且要引導受助者去了解自身的真正需要,據(jù)此從可能的解決方案中選擇最合適的一種?!吧鐣ぷ髡叩膶I(yè)知識不是表現(xiàn)在知道和指導案主怎么做的方面,相反,是表現(xiàn)在幫助案主發(fā)現(xiàn)、確定其問題之所在,尋找和發(fā)掘可能解決問題的種種方案,提高案主自決的能力,提供案主自決的機會,幫助案主實施他們自己選擇的方案方面?!鄙鐣ぷ髡卟皇恰芭杂^者”,更不是“獨裁者”,而是幫助受助者處理困難的“協(xié)作員”。
在社會科學領域,實證主義所主張的“價值中立”思想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為其中一個分支的社會工作,對此也曾深信不疑。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社會工作者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在助人的過程中自身價值介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如果說“價值中立”是對追求客觀性和準確性的理想化選擇,那么“價值介入”就是社會工作者對此的現(xiàn)實性選擇。但是,社會工作也不得不因此而面對價值選擇的困境,社會工作者也不得不時常面對不同價值觀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因為在這個價值多元化的社會,幾千年以來人類一直都未能找到價值的客觀衡量標準。所以,社會工作者在一般情況下沒有權利和理由為受助者做選擇,惟有受助者“自決”才讓社會工作者暫時擺脫這一價值選擇困境。但是,現(xiàn)實中存在著一些不適用受助者“自決”原則的特殊情況,這就需要社會工作者擺脫個人價值的困擾,以適當?shù)姆绞街浦故苤叩男袨椤?傊?對于社會工作者而言,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解決問題的固定公式,一切都需要社會工作者在社會工作所遵從的價值觀念基礎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真正體現(xiàn)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1] 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44頁。
[2] 朱志強:《社會工作是什么》,載何國良、王思斌主編:《華人社會社會工作本質(zhì)初探》
[3] 徐震、林萬億:《當代社會工作》,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71年12月,第157頁。
[4] 阮新邦:《批判詮釋論的理論基礎》,載阮新邦等著:《批判詮釋論與社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第31頁。
[5] 楊善華主編:《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第173頁。
[6] 庫少雄:《社會工作實務》,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月,第85頁。
[7] 孫立亞:《社會工作導論》,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1999年1月,第118頁。
景曉娟(1992-),漢族,河南靈寶人,從事社會工作研究。
G712
A
1672-5832(2017)07-02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