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霞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灌口中學,361023)
本課利用“跨欄的欄間節(jié)奏跑”教材進行教學,教會學生在障礙欄架面前,能夠采用“高重心快頻率”的欄間跑動作,自信、有效、果斷的進行跨越,從而提升安全避險能力,將災難來臨時的逃生教育在教學空間與教學時間上進行有效延伸,讓學生將理論上所學的逃生知識通過體育實踐課,轉化為自身的逃生技能,這種課型在“生命安全”教育領域中既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也是實施素質教育、構建和諧社會和尊重學生需要的重大舉措。
跨欄項目源于英國牧羊人的運動,它是田徑場上最為緊張、刺激的比賽項目之一。要求運動員不但具備較強的欄間跑能力,還要能熟練的應用過欄技術,方能取得好成績。
節(jié)奏感是人對節(jié)奏感覺的心理效應,由聽覺引起的運動神經的節(jié)奏沖動,是一種本能的無意識的官能活動,它的形成,是需要一個漫長的培養(yǎng)過程。鑒于此,作為逃生技能單元的第1次課,我們先學習欄間節(jié)奏跑技術。
步入高二年的學生,隨著體育經驗的增長和運動技能的提高,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愛好逐步趨于穩(wěn)定,為跨欄單元的學練奠定良好的生理與心理基礎。但畢竟跨欄是一項技術難度較復雜的項目。因此,本次課的設計,首先從器材上進行改進,利用新型可調節(jié)高度的欄架代替?zhèn)鹘y(tǒng)的欄架進行障礙的設置,讓學生在練習上毫無顧忌、大膽嘗試,先在寬度障礙中克服恐懼、培養(yǎng)自信,過心理關;繼而設置難度值層層遞進的練習,挑戰(zhàn)技能,過技術關;最后收獲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值。
教學內容:水平五高二年《跨欄——欄間節(jié)奏跑》,本單元設計八次課,本次課為第一次課。
教學重點:一小、二大、三中。
教學難點:高重心,快頻率。
1.認知目標:初步掌握跨欄“一小、二大、三中”的節(jié)奏及高重心快頻率的欄間跑特點,并懂得利用該動作在危險中進行逃生。
2.技能目標:通過教學,結合不同難度的設置,發(fā)展學生速度、力量、柔韌和靈敏等身體素質,提高跨越障礙、快速逃生的生存技能。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練中,克服恐懼、培養(yǎng)自信、提升安全避險能力,確保生命安全。
教學內容:課堂常規(guī)+隊列隊形的訓練。
組織方法:成四列橫隊。
組織要求:集合快、靜、齊;明確本課內容及要求;做好四面轉法練習。
練習次數(shù):后、左、右,每個方向各2次,隨意穿插。
安全防范措施:檢查服裝、鞋子及安排見習生,提示學練安全。
設計理念:常規(guī)練習中,提高隊伍的精氣神。
1.教學內容:縱橫交錯熱身跑
組織方法:成左右間隔2m、前后間隔4m的四列橫隊。
組織要求:聆聽音樂,節(jié)奏跑動。
練習次數(shù):(縱向2圈+橫向2圈)×2組。
安全防范措施:兼顧隊形,避讓障礙物。
設計理念:讓學生在“縱橫交錯跑”中體驗危險來臨時錯綜復雜的逃生環(huán)境,盡量避免對逃生路線的迷茫、逃生過程的沖撞及逃生過程中的陌生與冷漠。只有當學生切身參與學習過程,感知感悟其中的動作技能,滲透珍惜自己、關愛他人的價值觀,才能產生切身的體悟與生命憧憬。
2.教學內容:行進間韌帶拉伸操
組織方法:在左右間隔2m的障礙群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行進間韌帶拉伸練習。
組織要求:充分拉伸韌帶,活動各關節(jié),尤其是髖關節(jié)。
練習次數(shù):共6節(jié),每節(jié)4×8拍。
安全防范措施:動作協(xié)調,不過度拉伸,以免拉傷。
設計理念:只有科學的、不冒進的教學才符合教學生態(tài),拉伸韌帶,活動各關節(jié),尤其是髖關節(jié)的靈活性,才能為基本部分打好基礎。
1.教學內容:看知識展板、動作掛圖與示范,聽完整動作及本課重點講解,布置思考題。
設計理念:利用知識展板,將跨欄跑的關鍵技術及跨欄跑在生活中的運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教師的講解示范,引導學生知曉:當危險來臨時,體育課學練并掌握的跨欄跑技術,能讓自己及他人贏得逃生的時間與機會,從而提升生命安全指數(shù)。教學中,學生對該教材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了主觀認知之后,學習激情就會被點燃,課的良性開端即刻就被開啟。
2.教學內容:體驗中尋找節(jié)奏感練習
組織方法:4人一組,每組過4個寬度障礙(前后相距1m),每個障礙前后間距4m。
組織要求:在無序中尋找有序的節(jié)奏,確立擺動腿。
練習次數(shù):共3組。
安全防范措施:跨越寬度障礙時,盡量不踩到地上的障礙物,以免傷及踝關節(jié)。
設計理念:大膽采用“3~5步”的節(jié)奏跨越3道寬度障礙,尋找有序的節(jié)奏,確立擺動腿與出發(fā)點。
3.教學內容:視覺中提高節(jié)奏感練習
組織方法:4人一組,每組過高度為0.4m的4個障礙,障礙之間標有3步節(jié)奏的標志,學生踩著標志點進行練習,在返程中大步跑過9個小障礙。
組織要求:盡量踩上“一小、二大、三中”的標志點,提高節(jié)奏感,但要避免“跨步跳”的錯誤動作出現(xiàn)。
練習次數(shù):共3組。
安全防范措施:返程中大步跑過9個小障礙時,應等前一位學生進行過半之后,才可出發(fā)。
設計理念:讓學生盡量踩著地上植入的若干標志點,初步培養(yǎng)欄間“一小、二大、三中”的節(jié)奏。
4.教學內容:聽覺中強化節(jié)奏感練習
組織方法:4人一組,每組過高度為0.5m的4個障礙。
組織要求:心中有音,動作有形,快速跨越4道高度為0.5m的欄架之后,在返程中快頻率跑過繩梯。
練習次數(shù):共4組。
安全防范措施:返程跑繩梯時,應等前一位學生進行過半之后,才可出發(fā)。
設計理念:借鑒音樂學科對節(jié)奏感培養(yǎng)的路徑與方法,巧用可調高度的欄架,練習時,讓學生心中默念“1、2、3”的節(jié)奏,做到心中有音,動作有形,進一步強化節(jié)奏感。
5.教學內容:分層中優(yōu)化節(jié)奏感練習。
組織方法:4人一組,80%的學生過高度為0.6m的4個障礙,10%的學生挑戰(zhàn)“勇敢者之路”(過真正的欄架),10%的學生根據(jù)自身身高及素質水平,進行高度與欄間距都相應降低標準的練習,以鞏固動作技能。
組織要求:(1)深化步長“一小、二大、三中”的分布原理后,找準欄間距,優(yōu)化節(jié)奏感;(2)對于動作原理還不太清楚的同學,建議結合展板內容進行自主學習
練習次數(shù):共4組。
安全防范措施:練習時,前一個學生跨過2個欄架后,后一位學生才可以出發(fā),避免發(fā)生碰撞。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適合自己的欄高及欄間距中,優(yōu)化節(jié)奏感,提高自信心。
6.教學內容:課課練(收腹屈腿跳越障礙練習)
組織方法:4人一組,各小組分別利用7個障礙,自行設置練習環(huán)境。
組織要求:收腹屈腿,彈性著地。
練習次數(shù):7個障礙,共3組。
安全防范措施:著地時注意屈膝緩沖
設計理念:通過課課練,加強學生腿部力量與爆發(fā)力,為學好本單元內容,做好體能鋪墊。
1.在音樂伴奏下,做瑜珈放松練習
設計理念:通過深呼吸和拉伸放松練習,讓學生盡快從興奮狀態(tài)恢復到安靜狀態(tài),讓學生身心放松。
2.教師針對本課學練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設計理念:與課前呼應,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既培養(yǎng)探究精神,又為整堂課的技術知識進行總結與深入探討。
預計75%~85%學生基本掌握欄間跑的節(jié)奏,并能用3步連續(xù)跨越障礙;預計本節(jié)課練習密度:55%~60%;運動負荷:中上等;最高心率:170次/分鐘;平均心率:110次/分鐘。
問題一:有懼怕心理,不敢過障礙
糾正方法:用寬度障礙代替高度障礙與用趣味可調節(jié)高度欄架代替?zhèn)鹘y(tǒng)欄架兩種方法,克服學生的恐懼心理。
問題二:欄間跑節(jié)奏紊亂
糾正方法:用視覺與聽覺兩種訓練手段,提高強化學生的節(jié)奏感。
問題三:欄間跑不是跑,而是跨步跳
糾正方法:采用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欄間距練習,用語言強調加大擺臂幅度,高抬大腿,直至改正動作,再慢慢加長欄間距離。